时代赋新:绵竹年画的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谢丽莎 杨鹤 刘亮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四川成都,611433

摘要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与蜀锦、蜀绣合称“四川三宝”。但是随着信息化快传播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年画的光芒逐渐暗淡。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详细分析了绵竹年画的发展历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绵竹年画村实地调研,了解绵竹年画发展现状,总结了绵竹年画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探讨绵竹年画的创新与发展策略,旨在为绵竹年画的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绵竹年画 传承 创新发展 策略;

正文


1绵竹年画发展历程

四川绵竹年画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具有题材丰富多样、风格独特出众、色彩瑰丽鲜艳的特点,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仙葩。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四川人民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古老独特的民族风尚的显现绵竹年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朝,明清时期得到鼎盛发展,彼时,年画师们的艺术水平在实践中得到较快提升,不仅使艺术手法得到最大体现,还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个人风格。上个世纪初,社会的动荡和外来文化的侵入等原因叠加,绵竹年画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本世纪初,绵竹年画才得以重新重视,被列入了我过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如今,绵竹年画不仅是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绵竹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其坎坷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1 绵竹年画发展历程图

2绵竹年画发展现状

2006年被列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绵竹年画。2008年汶川地震,位于地震重灾区的绵竹年画遭遇重创,大量年画制作工具、厂房损毁,从业人员流失更加严重。国家及当地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对绵竹年画的灾后保护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02年绵竹年画的从业人员已经从十几人发展到了两千多人。此外,还通过建造博物馆、年画村等方式对年画优秀作品进行统一管理。当地政府、企业、百姓积极针对年画进行各种形式创新。其同意管理和集中宣传的形式主要为年画博物馆、绵竹年画村及年画衍生品。

2.1年画博物馆

绵竹年画博物馆是我国的专业年画博物馆之一。馆内展示着清代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所作《迎春图》的3D动画,描绘了当时绵竹迎春会盛况,被誉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除收藏外,博物馆集保护、传承、研究、展览、推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传授年画技法培育新人,指导开发文创品和衍生品。

2.2绵竹年画村

年画村地处四川省绵竹市南大门孝德镇,是著名的绵竹年画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享有“德孝故里、年画之乡”的美誉。年画村景区核心区域1750亩,响应新农村建设政策,建成为一处致力于年画商品的制作加工、年画作品展览及年画文化交流基地为一体的乡村精品型旅游文化景区。在2020年4月和2021年分别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2.3开发年画衍生品

近年来,为了缩短绵竹年画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把绵竹年画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当地研发了“灶疏”、年画灯具、年画风筝等。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传统绵竹年画仍然是市场中的主流,绵竹年画头部企业主要产品仍然以斗方、门神为主。当然,也有一些公司进行过产品衍生品的创新尝试,譬如旅游一鼎公司的旅游特色产品、非遗传承人赵继平打造的特色饰品、德阳雪莲花的年画元素刺绣与壁画、古清名公司的挂历、贺卡等。但市场反馈都较为惨淡。

3绵竹年画所面临的困境

尽管国家及当地政府对民族年画的传承和保护采取了较多的办法,但绵竹年画目前的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通过调查及文献研究,发现其在传承保护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传承方式保守、价值定位陈旧、载体形式单一及创新产品创意不足的问题。

3.1传承方式保守

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绵竹年画主要的传承方式,这种相对封闭的传承模式限制了年画艺术的广泛传播和创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专门机构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组织绵竹年画培训。但是,以手绘闻名的绵竹年画,其工艺流程的复杂程度在年画行业中稳居首位,须要更多的时间学习技艺。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扶持的年画画师在经济收入方面非常被动。当然,也可以通过非遗主题活动、游客及收藏家购买等方式提高其经济收入,但目前这一方式还未有较好的结果呈现。高代价的学习付出和低且不稳定的收入造成了年画画师的付出回报失衡,使年轻一代对年画学习望而却步。目前登记在册的绵竹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只有43人。大多数还在坚守的非遗传承人以家族传承关系为主。不仅总数少,年画画师年龄结构断层也是目前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据调查,35岁以下年的绵竹年画师占比不到20%。传统的传承方式、较高的学习成本和不尽人意的经济回报让年轻人不愿从事年画相关工作,后备人才紧缺。

3.2价值定位陈旧

过年是中国人最看重、最传统的节日。过年时张贴门神年画也是中国人古来有之的传统,通过张贴年画辞旧迎新、驱邪纳福。但时代的改变人们的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年画这一特色工艺品逐渐在众多各式各样新潮事物的冲击下,逐步退出了越来越多中国人过年的必备年货单。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电梯高层取代了曾经占大多数数量的低矮平房,城市小区窄小的单入户门代替了曾经宽大的住宅大门,传统的绵竹年画好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大众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年画的需求更是越来越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种新潮文化、海外文化影响着民众,使他们的审美、爱好、价值追求多元化发展。仅仅价值定位于传统年味的绵竹年画在日新月异的“潮流”的冲击下,逐渐丧失了大众的认同感。

3.3创新品创意不足

今年来,绵竹年画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也在进行产品创新,但现阶段开发的绵竹年画创新产品,多为绵竹年画相关的文创产品,产品多为简单的“相加”,这种简单的叠加方式,缺乏对深度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探究,同时产品的载体形式也显得过于狭窄和单一,文化象征意义不够丰富,与其他文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如简单直接的将年画图案印在书包上、将门神图像印制在装饰摆件上等。这种商品不论是审美上还是实用上,都难以唤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及价值认可。

4绵竹年画创新发展对策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需求和欣赏方式也在改变。传统的年画无法融入现代人快节奏、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相比之下,现代艺术形式更具有时尚感、多样性和创意性,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绵竹年画想要重塑过去辉煌,不断发展获得新生,只有努力挖掘年画的现代价值,才能真正的使得年画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从而保证旺盛生命力。

4.1嫁接旅游业,开拓市场

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促进旅游新业态有序发展。推进“旅游+”和“+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新型旅游消费目的地。此外,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绵竹年画要想做到文创和旅游相结合促进高速发展,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必不可少。绵竹年画与旅游业相结合,不只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应该开发年画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沉浸式年画制作体验;借助年画主题歌舞表演打造年画IP;设计创新能收藏、易保存的年画纪念品;设计能融入年轻人喜欢的联名现代文创产品,如年画冰淇淋、年画笔记本、年画盲盒、年画饰品等,以此拓宽市场渠道。打造“一村一品”的旅游特色,吸引游客体验传统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2提升绵竹年画形象

需求决定市场,大众对于某类产品的需求一方面出于自身内部需求,但更多来自于外界刺激,取决于其接收的外部推广信息刺激、引导。而在这一系列的外部信息中,产品的外在形象对消费者的抉择影响是不容小觑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愈发明显,抛开产品的其他属性,消费者群体对于某类产品的购买意愿,越来越多地受到产品“颜值”的影响,符合消费者审美需要的产品更能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据调查,对于“颜值”高的商品,消费者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从中获得满足感,也提升自己的社交价值。想要扩大年画产品的市场需求,年画产品的外在形象是需要重要关注的部分,产品的颜值会直接影响大众对于产品的分享阈值,大众想通过此种方式来延续和提升其在所属平台和圈层间的社交价值。只有弱化绵竹年画固有形象,考虑时代元素,开发绵竹年画新形象,提升绵竹年画形象价值才有可能引起消费者注意,增加消费者对绵竹年画产品的需求,产生购买欲望。

4.3跨界合作多元化发展

创新绵竹年画发展,需要降低消费者接触绵竹年画的门槛,若将年画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通过与食、住、行、娱各个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将年画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来拓宽年画的应用范围和市场空间,从而提高绵竹年画的市场出镜率,引发消费者关注。

4.3.1与食品行业合作

为各大食品品牌联盟,在特定日期为食品开发具有绵竹年画特色外包装。比如,和蛋糕品牌联名,在新年、端午、中秋节等节日期间,开发特色年画主题外包装,增加年画的传播度和知名度。更可以将食品做成年画人物形象,作为新起点,吸引消费者。

4.3.2与家居行业合作

根据现代人装修喜好,将年画形象、图案打造成各类家居软装,从方方面面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如,制定特色年画形象室内装饰画、年画门垫、年画窗帘、年画家具、年画冰箱贴、年画橱柜等一系列家居用品。

4.3.3与消费品行业合作

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现代人求新求异的特点,打造一系列特色消费品,让绵竹年画更具烟火气。比如,年画女性首饰,年画手持风扇、年画拼图、年画玩具、年画发饰、年画联名款服装、年画限量版球鞋等。

4.3.4与影视娱乐行业合作

与各大影视剧合作,吸引各大影视剧到绵竹年画村取景拍摄,与各大游戏公司联名,比如在年轻人喜欢的游戏中开发绵竹年画特色皮肤,绵竹年画特色游戏形象,今儿开发绵竹年画游戏周边,讲绵竹年画打造成年轻人最爱的国潮。

4.4捆绑节日IP,成为节日必需品

尽管年味有所变化,但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文化和情感价值依然存在。依托年画传承传统文化、创造特别时刻、重视情感交流和营造温馨氛围,重拾年味的意义和价值。将年画捆绑节日IP,使其成为节日的必需品。通过文化整合,挖掘和强化年画中的文化元素,将其与特定的节日传统、习俗和故事相结合。也可以通过更新年画的设计风格,使其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邀请知名艺术家或设计师参与创作,提高年画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来进行设计创新,还可以在节日期间举办年画展览、制作工坊或互动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年画的魅力,提高其对年画的认识和兴趣,同时,将年画包装成精美的礼品套装,适合作为节日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4.5科技融合与创新

利用多渠道、多平台进行营销推广。在运用叙事艺术的营销策略中,深入挖掘年画蕴含的文化底蕴,编织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推动营销进程。同时,我们提倡将年画的传统精髓融入教育体系,彰显其在知识传授中的独特价值,比如借助年画传递道德教诲、历史传奇,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得力助手。我们还积极寻求将年画的美学融入日常生活,使其成为办公与家居用品的时尚元素,从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尤为关键的是,将中国年画推向世界舞台,通过国际展览交流、跨境电商等途径,让全球观众领略到中国年画艺术的魅力。以此,绵竹年画这一传统民间瑰宝,不仅得以保护与传承,更在当代文化交融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5总结

绵竹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其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主要围绕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实现产业化发展。绵竹年画的创新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嫁接旅游业,开拓市场,科技融合与创新,跨界合作多元化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绵竹年画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其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和产业振兴。年画的传承需要通过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让年画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挖掘其潜在的现代价值,使之真正融入大众生活,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同,从而确保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胡观凯,邓宇.数字化背景下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以绵竹年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4,(11):42-44.

[2]黄恩武,金丹丹.非遗传承与文化消费:畲银技艺发展创新策略[J].莆田学院学报,2024,31(01):95-100.

[3]王芳.“非遗”视角下亳州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现状与创新策略 [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5):92-94.

[4]何含子.江苏地区手工艺非遗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09):102-104.

[5]毛雪婷,林玉娜. 基于地方文化的非遗创新发展策略探究——以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为例 [J].中国报业,2021,(02):90-91.

基金项目:2024年度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间非遗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W24D018)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