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策略;推进路径;保障机制
正文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矛盾、高校创新能力不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较弱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教管理体制的制约。深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趋势与挑战
1.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国际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要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积极融入全球教育网络,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提高质量和效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办学自主权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还要加强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管理等各方面创新。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激发高校办学活力、释放创新潜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一)当前高教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
1.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理念的融合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要着力破除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吸收借鉴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推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要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模式;要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理念的融合,不断提升高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结合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要立足国情校情,注重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结合。要主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改革经验,为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启示。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特点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改革路径。要处理好政府与高校、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构建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参与的现代大学治理格局;要立足学校实际,因校制宜,分类推进改革;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增强改革的整体效应。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改革带来的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为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些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激发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还加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提升了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困难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一是观念更新不到位,部分高校对改革的认识不够深入,改革动力不足;二是利益调整难度大,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协调难度大;三是改革措施不配套,改革政策不完善,影响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四是评价导向有偏差,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导致改革出现功利化倾向。
三、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管理体系
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架构要按照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参与的原则,理顺政府、高校、社会的关系,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明确各级管理的职责与权限,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统一与差异的关系,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协调有序的管理格局。还要强化政策引导与监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和问责机制,为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学术管理机制、创新人事薪酬制度、提升服务学生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如某大学推进综合改革,完善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了理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形成了科学民主、规范有序的决策机制;某大学探索实施学院办学自主权改革,赋予学院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激发了学院的办学活力。这些改革举措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有益探索,对于推动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深化内部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推进学术评价与激励机制要完善以学术贡献和教学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标准,完善同行评议制度,改进科研评价和学术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要完善教师职称评聘、考核晋升等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要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某学校制定了“学术新政十二条”,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入手,全面深化学术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在学术评价方面,学校坚持质量导向,完善以同行评议为主的学术评价机制,突出学术贡献、原创性、应用价值等指标,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的倾向;在教师考核方面,学校强化教学质量导向,将教学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在科研管理方面,学校优化科研组织模式,完善以创新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加大对原创性、引领性、交叉融合类科研的支持力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三)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主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学生交换等项目,提升高校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要主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中外教育融合发展。
某学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和举措。在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广泛开展实质性合作,推进联合科研、联合培养等高层次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实施“国际名师招聘计划”,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或开设课程,引进国外优质教材和先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国际化能力方面,学校实施“本科生海外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开设国际化课程,举办国际学术论坛,营造浓郁的国际化校园氛围。一系列改革举措,某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国际高等教育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推广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工具是重要手段,要加快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要推广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信息化应用,实现管理服务的便捷化、移动化、智能化。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是重要途径,要加强数据治理,完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机制,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为科学决策、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要运用数据挖掘、可视化等技术,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还要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在推广信息化管理工具方面,学校建设了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领域的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推广了移动办公、在线服务等应用,提高了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方面,学校搭建了大数据分析平台,汇聚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数据,建立了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模型,为学校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在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方面,学校开展了系统的信息化培训,增强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建立了管理人员信息化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应用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路径与保障机制
(一)改革推进路径规划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制定分阶段、分步骤的改革计划,也要根据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合理确定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和重点,确保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明确改革目标、重点与措施是关键环节,要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科学设定改革目标,选准改革重点,提出务实管用的改革措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某学校提出了分阶段、分领域推进改革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在第一阶段,学校重点推进人事制度、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第二阶段,学校在总结第一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对教学、科研等核心领域的改革力度,实现了改革成果的扩大和深化;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学校建立了改革任务台账和监测机制,定期对照任务台账检查改革进展,开展改革成效评估,形成了改革闭环。学校还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二)改革保障机制构建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是重要前提,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的统一领导,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改革合力;要建立健全改革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校内外的沟通协调,推动改革协同推进。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是关键举措,要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对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大改革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为改革提供坚实保障。
某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建立了改革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改革统筹协调。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人事、考核、经费等方面为改革提供政策保障;设立了改革专项资金,为改革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学校注重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校内外宣传、研讨交流等方式,加强改革宣传引导;开展改革典型经验总结推广,激发师生参与改革的热情。
结束语: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在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国情校情,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深化改革,不断完善高教管理体制,破除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起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展望未来,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度,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参考文献:
[1]翁璇.高等教育新常态与教育改革创新策略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24,15(04):108-110+142.
[2]袁晶,武建鑫.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路径探寻[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4,7(02):114-123.
[3]陈林.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特征、逻辑蕴含与实践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46(02):55-70.
[4]李广宇.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4(02):54-58.
[5]王小露,李峻.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特征与全球价值[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1):11-19.
[6]王少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系统功能重塑的制度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3(11):9-16.
[7]于东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格局中高等教育现代化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11):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