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以《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中药制剂分析;思政教育;教学现状;改革方法
正文
正文
项目基金: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2023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课题
项目名称:新医科建设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课“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YJYKT2021021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二十大报告关于“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并制定了一系列新措施,新方法。中药制剂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民众健康[1]。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中药制剂分析》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对中药制剂质量的控制能力,确保中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一、课程教学现状
《中药制剂分析》是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链接中药及其制剂质量安全最为紧密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需要对包括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中药制剂的鉴别、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中药不同剂型的检查、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这七大板块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对中药制剂质量安全控制的专业能力。
目前,在《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多地采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课程思政的实施反感和设计普遍存在内容老旧,方式僵化,赋予表面等问题,这样不但无法很好的落实素质培养目标,反而引起学生反感,引发思政“两层皮”的舆论。
因此通过课程思政改革,以期达到切实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输送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尚品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改革策略
(一)内容重构:融入中药文化传承、职业道德及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
1、在本课程中融入文化传承,不仅限于中药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培育过程。例如,在讲解中药基原植物时,可以结合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史,介绍《名医别录》等古代本草对中药的记载,探讨中医药学与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关联,让学生理解中药背后蕴含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通过组织实地考察中药种植基地、参观中药博物馆等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中药文化的历史沉淀与现代活力,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责任感。
2、在课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应紧密结合中药制剂行业标准、《药品管理法》、《中国药典》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法,讨论近年来发生的中药质量问题,如添加非法成分、篡改检测报告等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伦理失范和法律后果。同时,强调诚信在中药行业的重要性,介绍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坚守诚信原则,如严格遵守GMP(良好生产规范)标准,确保药品质量。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模拟职业道德困境,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培养出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和强烈责任感的未来从业者。
3、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意识,意味着不仅要教授现有的质量控制技术,更要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敏感度和探索欲。可以通过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在中药材品种改良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潜力、以及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创新应用等前沿研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现代科技与传统中药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竞赛,或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革新,通过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敢于挑战现状、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同时,强调创新必须建立在尊重科学伦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案例教学与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1、在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真实的行业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进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实施中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既有正面典型,如成功运用现代分析技术提高中药制剂质量的实例,也有负面教训,如因质量控制疏漏导致安全事故的案例。这些案例应涵盖中药制剂的全生命周期,从原料采集、加工炮制到成品检测和市场反馈。
2、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情境模拟教学,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的中药制剂分析工作环境,提升其职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构建包含思政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从多维度去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是促进课程思政落实的必要手段。
1、通过增设课程思政维度,去评价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小组作业、项目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领导力,可通过同伴评价、团队自评和教师观察等方式进行。职业态度:关注学生对待学习的认真程度、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以及对中药行业的热爱和尊重,可通过日常表现、实习反馈等综合评定。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中药制剂分析领域进行创新尝试,评价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可通过创新项目、科研成果、专利申请等进行衡量。
2、丰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可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促使学生不仅关注最终的学习成果,同时重视起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通过记录学习日志、阶段性测试、课堂互动参与度等手段进行过程评价。或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报告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引入同学、教师、企业导师等多方评价,形成360度全面评价。此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可以从不同纬度完善评价体系:定性评价侧重于描述性评价,如职业态度、团队协作等软技能;定量评价则侧重于具体分数或等级,如考试成绩、实验操作得分等,两者结合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政教育培训
师资队伍是课程思政改革成功的关键。为了提升教师在《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可以开展定期培训与研讨,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或校级的思政教育专题培训班,邀请思政教育专家、行业资深人士举办讲座、研讨会,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目标和实施路径。同时,鼓励教师之间就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通过教学观摩、教案设计比赛等形式,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探索适合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特点的思政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到中药企业、研究机构参观学习,参与实际项目,增强其对行业动态、技术前沿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结合实际,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五)开发特色思政教育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比如制作系列教学视频,涵盖中药制剂分析的基础理论、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内容,结合动画、3D模型等多媒体形式,提高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强建设网络课程平台,提供线上自学资源,包括完整的课程体系、互动问答、在线测试等功能,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已经在部分高职院系取得巨大成效,模拟中药制剂分析的各种实验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练习实验操作,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安全性,同时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综上所述,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不仅能够有效传授专业知识,更能在学生心中深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琳琳.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22-24.
[2]李鑫,许月明,张爽,等.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食品,2024,30(04):87-89+210.
姓名:王德民 出生年月:1993.02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邮编:250109 籍贯:山东省济南市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资源研究 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绿地城一期A区 联系方式 :156288458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