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宝玉石加工与检测专业建设探讨
摘要
关键词
中职学校;宝玉石加工与检测;教学改革
正文
前言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宝玉石产业正朝着多样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1]。中职学校的宝玉石加工与检测专业,其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与产业发展的需要有较大的差距[2]。希望可以通过对中职学校宝玉石加工与检测技术的研究,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推动职业院校宝玉石检测与工艺技术的良性发展,服务于产业对人才的急需。
一、中职学校宝玉石加工与检测专业的教学意义
(一)宝玉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宝玉石产业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市场对优质宝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同时,也急需专门的人才[3]。这方面的人才不但要有较好的宝石学基础,懂得各种珠宝的物理、化学性质、鉴别方法及处理技巧,还要对行情有一定的把握,并有能力对珠宝进行估价及销售。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顾客的日益多元化,宝玉石产业对创意设计和个性化定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宝玉石的专业人员既要掌握传统的鉴别和处理技术,又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美术美感。在这种情况下,宝玉石产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业内急需对玉石质量、真假有精确鉴别能力的鉴定专家,以确保买卖公平,维护广大顾客的利益。
(二)专业建设对中职教育的贡献
首先,本课程通过引进业界先进科技,让学生随时了解产业发展动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其次,教师专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其中主要体现在设备升级与教师专业化培养两个方面。这样既能提升课堂的教学品质,又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实践情境。最后,宝石加工与检测专业的建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实习和工程活动中,使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
(三)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宝玉石的鉴别和处理对学生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4]。该课程不但使学生具备从事宝玉石加工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可提升其对市场的见解与创意[5]。通过系统研究,使学生可以熟练地了解宝石的鉴别、估价及加工技巧,为日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由于宝玉石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职业教育注重实用,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最后,通过在宝玉石加工与检测专业中的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初步形成对美的认知与追求,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美感与艺术素养。可以让学生在事业上有所提升,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1]。
二、中职学校宝玉石加工与检测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首先是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老化、缺乏配套设施。宝玉石加工与检测专业涵盖了珠宝玉石的鉴定、加工和评估等多方面专业知识。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对此投资很少,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实习机会,而且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教科书及课程内容的更新相对落后;近年来,宝玉石产业迅速发展,新工艺层出不穷,而现行的教科书及教学内容已很难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一信息的落后,既制约着学生对产业前沿的认识,又制约着他们对产业发展的认识。最后,缺乏专门的教师队伍。宝玉石的加工与检测专业,急需一支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师资队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对教师投资较少,从而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二)课程与行业需求脱节
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现实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目前宝玉石专业的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缺乏与宝玉石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很难适应企业对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需求。再者,教师的授课方式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宝玉石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还在采用常规教学方式,缺少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制约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实践问题的发展[2]。
(三)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首先,职业教育师资缺乏从业实践。在宝玉石生产中,很多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较高,但是在宝玉石生产中却缺少相应的实际操作经验。由于缺乏实践体验,使得所教的课程很难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融合,使学生很难掌握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职业成长的机遇较少。宝玉石的鉴定与加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因缺少系统性的教育训练及进修的机会,使得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制约著教育品质及学生的成长。最后,教师队伍的构成单一。多元化的教师是培养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但是,当前宝玉石加工与检测技术的教师多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缺少交叉知识体系,导致其课程的宽度和深度都受到制约[3]。
(四)实践教学设施落后
首先是仪器落后,更新速度较慢;宝玉石的鉴别及加工等专业要求使用现代化的试验仪器,对宝石进行检验、分析及加工。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因为经费的缺乏,致使试验仪器很久没有进行升级,与工业发展的科技水平相脱离,使学生们没有机会了解到工业上的最新装备,从而制约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其次是实习实践的缺少,企业实习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实习课程要求通过仿真工作情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但是,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落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制约了其对所学理论的深刻认识与运用能力的提高。最后,教育实习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公平。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对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实习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的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既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又会对其职业能力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五)行业更新迅速,教育内容滞后
首先,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存在一定差距。宝玉石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市场变迁迅速,传统的教学与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产业的需要。其次,教材与个案不能很好地体现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实际应用中,所采用的教科书及个案多以以往产业为基础,缺少对目前的市场潮流与科技革新的反应。最后,教育方式不能与产业最新科技相结合。近年来,宝石学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工艺与手段,如三维打印、数字设计等。但是,这种新的科技手段在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导致了学生缺乏利用新科技进行学习与动手的机会,从而制约了他们对新科技的理解与应用[4]。
三、中职学校宝玉石加工与检测专业教学工作创新方法
(一)加强教育资源投入
首先,加大对教育设备的投资力度。宝玉石加工与检测技术专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专业,在国家和中职学校的合作下,加大对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先进、完善的学习环境,进而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感受。其次,通过与业界人士的交流,引进业界先进的信息及科技。随着宝玉石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与珠宝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中职学校可以引进业内的专家来参加课程的设计和授课,并在教学中加入最新的工业技术、材料和设计思想,保证学生可以掌握行业的前沿技术。最后,为教师提供职业训练与发展的机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举办专业进修、学术研讨及业界实习等活动,既可提升师资之专业素养与教育技巧,更可提升其学术创造力与科研积极性。
(二)更新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对接
首先,成立产业顾问理事会,使教学与产业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成立由业界专家、企业代表、教育家等专家参与的谘询小组,定期研究产业发展动向,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既体现产业发展的趋势,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与产业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其次,采用个案式、专案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实务与应用。通过对工业生产实例的剖析,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理论。以课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宝玉石鉴别及工艺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通过交叉学科的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宝玉石的鉴别和处理,除了技术上的工作外,还包括美术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珠宝设计与艺术美学、宝玉石市场分析等交叉学科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首先,通过经常性的职业训练,提升师资队伍之素质。中职学校应该与宝石宝石产业机构联合,为教师开设相关的职业培训活动,内容涉及宝石鉴定技术、生产流程及工业标准。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可以保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其次,鼓励教师到业界实习及进行学术交换,藉此来增加自己的教育经历及产业见解。通过建立产业实践资金,让教师可以到企业去进行现场参观和实习,也可以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可以对当前的产业发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把这种新的体验与自己的教育相结合,从而增强了教育的实用性和交互性。最后,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师评估与激励体系,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持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强实训效果
首先,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同时,也要持续地引入国际上最尖端的仪器,例如:高精密的宝石鉴别仪器,以及现代化的加工仪器,以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熟练地运用产业规范及技术。其次,通过与企业协作,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实习经验;可以与宝玉石产业的企业进行协作,并在校内开设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最后,提出以“课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设计“专题”课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选定课题,完成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评价的整个流程。
(五)建立行业反馈机制,及时更新教育内容
首先,构建产业调查制度,以获取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中职学校要组建专门的队伍,对珠宝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等方面进行定期调查,以保证课程的教学内容能与行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其次,通过搭建校企联合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中职学校应通过与企业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通过聘请企业对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最后,组建产业咨询小组,对课程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并聘请业内专家、企业高管等专家,组建专业咨询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
五、结语
在经济一体化、技术创新的浪潮下,宝玉石的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个转变、提升的关键时期。将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通过持续的教学投入,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条件,完善产业回馈体系,中职宝玉石的鉴定与加工专业一定可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娟. “O2O”教学模式培育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斜杠”人才——以《首饰加工制作工艺》课程为例 [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36 (02): 17-20.
[2]刘强. 现代学徒制下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教学创新 [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35 (03): 80-82.
[3]王满,樊宏伟,李莉,等.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J]. 内江科技, 2021, 42 (07): 130-131.
[4]杨筱静.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践思考——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天工, 2021, (06): 76-77.
[5]高诗佳.高职院校宝玉石加工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23, 44(20):266-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