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朱生桂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清塘镇中学 湖南 永州 42530

摘要

在初中教学阶段,英语教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受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了兴趣,成绩难以提升,进而被贴上“学困生”的标签。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仅阻碍了英语课程的深入发展,更增加了学生辍学的风险,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有鉴于此,教师们应立足当前教育背景,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积极探究有效的转化策略,以期为优化农村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正文

 


在推动英语学困生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规律及习惯,特别是在农村英语教学环境中,更需深入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和特性。我们要深入剖析,找出学困生的共性难题以及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独有的困扰,进而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确保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在转变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普遍性,也要重视特殊性,将两者相结合,从而更加精准有效地解决农村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逐步减少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数量,并显著提升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这样,我们不仅能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更能推动整个农村英语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问题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深化剖析

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间,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象如同一道隐形的屏障,阻碍着许多孩子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异所致,更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许多农村学校难以配备充足的英语教材、教辅资料和先进的教学设备,限制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大痛点,优秀的英语教师往往更倾向于留在城市或发达地区,导致农村学校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育公平的关切点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问题,实际上是对教育公平这一社会价值的深刻拷问。在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的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成为了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的差距日益拉大,这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也威胁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因此,关注并解决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关怀,更是对教育公平这一社会理想的坚守。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如增加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拨款、改善教学设施、引进优秀教师等,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是解决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掌握良好的英语能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问题,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竞争力,还能为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从学生视角出发,英语学习的困难往往源于兴趣的缺失和学习方法的不当。兴趣,如同学习的基石,能够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它像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坚定。理想的英语课堂,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舞台,学生在其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机械的记忆和重复往往成为主导,这种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陷入消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的不匹配,也会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倍感挫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信心。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生之所以在某些科目上表现不佳,并非因为他们的智力有问题,而更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的责任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现实中却有一些英语教师忽视了学困生的需求,常常采用训斥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甚至选择性地忽视他们的存在,而将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的做法无疑将学困生置于了一个无法改变的负面标签之下,导致他们备受冷落和排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每一次考试中的不合格或是答错问题,都可能成为教师责备的焦点。这种责备不仅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更让他们难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长期下来,这种消极的学习体验使得学困生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厌倦和畏惧情绪,进而在心底滋生出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最终可能导致他们彻底放弃英语学习。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在农村地区,生活的重压迫使许多成年人选择外出务工,这导致留守儿童数量剧增。而在英语学困生群体中,留守儿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与学校的联系变得不够紧密,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信息交流的断层。此外,部分家长的观念相对保守,他们认为英语并非孩子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是更看重生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然而,众所周知,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够成熟,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

更为严峻的是,大多数农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英语的认知也相对有限。虽然他们普遍希望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但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往往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在家庭中,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许多农村家庭并未能为孩子营造出这样的氛围。一些家长忙于生计,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甚至在孩子面前争吵不休。还有的家长缺乏责任心,只顾自己的娱乐,对子女的学业漠不关心。长期生活在这种充满压力和不安的环境中,孩子很难保持专注和精力集中,这无疑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力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的征途上,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与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互动,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各项工作和要求,从而有效推动他们的转化进程。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时刻保持良好的形象,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生活中,都应展现出为人师表的典范。与学生之间的约定,应积极认真地履行,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并模仿,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律能力。此外,教师应全面了解并记录学困生的个人情况和学习状况,定期与他们进行谈话交流。在谈话中,既要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又要避免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隔阂。评价学生时,不应仅以英语成绩为唯一标准,而应一视同仁,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学困生同样渴望成绩的提升和得到认可,因此,教师应积极为他们创造学习机会,通过细心照料和正确引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然而,由于学困生与优等生在知识储备和基础掌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统一要求往往导致学困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进而陷入失落和不自信的状态,阻碍了他们的自我转化进程。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和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基础教学。可以从单词拼写、语法运用等基础环节入手,逐步拉近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基础掌握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经常夸奖学生,让学困生在积极的评价中逐渐找回自信。通过不断激励和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确保学困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最终,我们将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和谐、高效的初中英语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取得进步和成长。

(三)指导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当中需要重视自身的指导方法,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指导方法来全面的保障学困生可以有效的进行转化。综合运用这些指导方法,教师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帮助他们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

在单词背诵环节,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对话语境,突出讲解关键单词,使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掌握单词的发音,还能牢固记忆其拼写。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记住单词。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系统梳理关键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其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不同词形,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等创新方法,并辅以生动有趣的示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难点和盲点。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基础英语文章,积累阅读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单词和语法,开展一词多用的训练,让学生领略到初中英语的魅力所在。同时,教师还应仔细分析学生在写作中的错误,并给予针对性的纠正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不断进步。

(四)协调外部条件,优化学困生转化的外部环境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征程中,教师需深入考量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主动与学校合作,积极与学困生的家庭沟通,以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状况。通过深入了解,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外部干扰,从而提升他们的转化能力。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召开家长会或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还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孩子的复习工作,共同助力学困生的转化。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障碍,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这样,学困生不仅能够在学校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在家庭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形成内外结合的良好学习环境,为他们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多维度且深层次的,它关乎教育资源分配、教学方法创新、家庭支持环境及学生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而应构建一个由教师主导、家长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协同体系。教师应持续深化专业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而学生则需树立自信,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能够实现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还能为农村教育的整体提升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敏.农村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20(25):130-131.

[2]浦丽红.农村英语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几点思考[J].校园英语,2019(46):174.

[3]丁艳梅.浅谈农村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J].校园英语,2018(37):122.

[4]江蓉.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探究[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2):259-2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