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杨诗怡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优秀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对于高职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课程,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平衡自己的心理,增强调节自我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的集中体现,也是决定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程度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辅导员应该要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来推进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

正文


众所周知,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学习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等因素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最头疼的事情,但有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政教育也很可能忽略这件事情,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育教学的高效性,高职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创新的方式和策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清晰地去了解并且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归因

(一)网络及电子产品的影响

触手可及,是当前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恰恰因为这个原因,部分学生会过多依赖网络及电子产品,在行为上外显为倦怠,并且对其他的事物失去兴趣,在行为和心理上表现出更加封闭的状态。开放性和自由性是网络的重要特征,这也会使得一些不良文化的传播以及有害思想的蔓延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些不良信息一经蔓延,后果不堪设想,会导致青少年信仰缺失、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降低。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大学生而言,复杂的网络信息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电子产品上的网络游戏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经不住游戏的诱惑,学生会因此消耗很多精力和时间。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精神长期疲劳,而且会给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学习环境的优越性就更谈不上了。此外,网络中不良的信息和一些网络语言暴力,会导致学生产生冲动、愤怒的情绪,妨碍学生成长成才,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有效性和可能性也会受到抑制。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家庭教育绝对是其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因素。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实施错误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压力倍增,助长了孩子患心理疾病的风险。家长需要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包容孩子,既不溺爱,也不过分严厉,在孩子受挫时鼓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帮助其及时改正错误,使其形成独立的人格及正确的价值观。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可以因一己私欲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应始终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重。

学校教育的影响

高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受生理遗传、生长背景、教育模式、人生经历等各有不同,其产生的心理问题类型也是错综复杂。当他们走进高职院校的进行学习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挫折等,部分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改善和改正,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可以对平时的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大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学校,二是家庭,前者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发挥极大的作用。如果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思想观念等因素的支配,还会受到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辅导员必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规律。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对于高职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很有帮助,高职学校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能够关注学生在校的生活以及学生的思想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道德高尚的人,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共通之处

健康思想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性格、意识、情感等,高职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能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层面作为突破口,才能够掌握学生心理规律的形成特点,进而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思想观念类属于心理思想范畴

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互通性,两者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思想观念不仅可以决定心理健康发展,还能够支配心理活动,思想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由此可见,在高职学校当中虽然说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是却在教育基础和学习内容以及方法上有着一定的关联,这两者都是素质教育组成的关键,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调整学生身心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对自身状态展开反思,了解自身的心理与行为,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识别,通过一定方法来调节自身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与人格,以较好的心理状态来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当今,学生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识别自身的问题,引导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自身状态,在出现严重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四)满足职业发展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全方位的育人措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念不够成熟,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价值观念,引导其形成个人理想,并以坚强的意志为自身的理想而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导向,能够培养出具备良好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使其在未来面临工作岗位时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满足职业发展需求。

三、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

在新时代的思政教育要求下,各高校开始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活动,通过不同形式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了解及思想政治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以多样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实践,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将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

首先,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心理活动的方向与主导,而价值观的形成,则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为学生开展正确三观、高尚道德品质的培育,能够让高职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利用心理干预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三观。其次,学生心理健康,才能够深入理解社会文化,并将其内化成思想道德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政教育中,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利用最为直接的实际案例,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展其兴趣,还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所需,并结合学生实际,寻求最佳解决策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因此,各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整合思想政治因素。可运用理论讲解、课堂案例实证分析、小组活动、心理情境剧表演、心理测试等方法。通过自己身边同学案例的演示让学生可以看到一个案例中消极的和积极的部分,融入思政元素。

(二)依托互联网建设信息化心理健康途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互联网的普及,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介,以其海量的信息、共享的资源、个性化的内容等特点,逐渐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几乎所有的高职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移动网络终端,如手机、电脑、平板等,并且他们会占用大部分时间来观看这些移动网络设备。所以,为更好地帮助高职生形成健康人格、树立正确三观,高职辅导员要依托互联网,为学生建设多元信息化心理健康途径,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放置到平台中,以最直观地体验,既强化了师生互动,帮助辅导员掌握学生的心理实时动态,以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解决方案,实现学生心理的有效疏导。

例如,对于部分具有内向心理的学生来说,辅导员可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基于校园内网,为学生设立网络心理健康教室,让学生在网络教室中,畅所欲言,尽情释放自己的问题,辅导员在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实际特点的解决方案,在网络上以平等、双向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者,辅导员通过校园论坛,为学生建立相互交流平台,并由心理教师实时掌握高职生的思想变化,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发现学生所独有的心理问题,并在思政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思想引导,进行解惑和疏导;或者,高校可以结合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抖音账号、校报、等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平台,学生打开平台页面之后就可以浏览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了解校园举办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浏览的同时对心理健康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在多元信息化心理健康途径的时候,高职院校也要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以保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培育。

(三)优化第二课堂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为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发挥思政教育的课堂作用,通过为学生创设健康的校园氛围,既强化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又能发挥出现心理教育的引导作用。对此,高职院校要优化好第二课堂,以此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高职院校除了开展思政课堂之外,还可以利用选修的形式,为学生拓展第二课堂,邀请心理专家为学生答疑解惑,将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相融合,运用多元学习模式,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标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能够对自我进行有效管理。另外,利用思政课堂为主导,渗透心理辅导内容,辅导员以实际案例、分析进行课堂实践活动,要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社会现状,提升自我认知,实现自身品质的提升。当然,第二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高职院校还可以为学生开展心理实践活动、心理活动月、心理健康辩论赛等,将社会热点问题渗透其中,让学生解决,并实现心理知识的内化,以此在实际走入社会中,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能够妥善解决,不断适应社会变化。

构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高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基本上都在十七八岁左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制约着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心中都有无数个不愿意同他人说的小秘密,学生十分看重个人的因素,大多数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有很多的高职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想要通过心理健康咨询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但是这样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愿意走入心理资源中心,向专业的人员寻求帮助,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存在着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辅导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很多辅导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无法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欠缺。高职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加强对于辅导员的培养力度,丰富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让辅导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一才能够确保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和教育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每年各高职院校爆发的心理危机事件来看,高职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深入社会生活中,生活经验及处世心理依然不成熟,但是由于思想活跃,他们的人格和三观有待进一步发展和稳定。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点,作为学生前行路上的“风向标”,高职辅导员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解读“立德树人”的文化内涵,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培育乐观向上、正确三观、自信顽强、勇于拼搏、大胆创新等具有健康心理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欢欢.思政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20(6):18-18.

[2]孙智远.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农家参谋,2020(20).

[3]李甄.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20.

[4]张玉,夏清.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路径探究[J].人生与伴侣,2022(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