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快乐体育训练模式构建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杨雷

日照市新营小学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

将“快乐体育”理念融入小学篮球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更是对当前义务教育体系改革的积极响应。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旨在让学生领略篮球运动的魅力,更期望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持久习惯。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小学篮球教学应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提出以下实践策略:加强篮球文化教学,构建多种团队竞技游戏教学活动,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篮球习惯。这些措施共同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小学篮球教学;教学实践

正文


快乐体育训练模式是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日本和德国逐渐兴起的独特教育理念。其核心宗旨在于,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身体上的锻炼,更能逐渐积累成就感,并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悦与人文精神。快乐体育训练模式强调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主观能动性的尊重,同时注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构建并坚守一种积极向上的终身体育观念。这种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发展身心,培养对体育的热爱和持续参与的热情。

一、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快乐体育训练模式构建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快乐体育训练模式通过引入丰富多样的篮球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篮球训练中来。通过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快乐体育训练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篮球技能提升,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篮球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促进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

快乐体育训练模式的构建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创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游戏化教学等,使篮球训练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快乐体育训练模式构建问题

(一)缺乏篮球文化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作为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其实践性和独特的教学内容与教育观念使其在众多学科中独树一帜。然而,当前小学篮球教学面临的一个显著问题是,体育教师普遍缺乏对篮球文化的深入教育和理念灌输。这不仅仅源于篮球教学自身的局限,也反映了中国教育界在多个教学领域内的普遍现象,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在现实的篮球课堂上,我们观察到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篮球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往往遵循传统大纲,而对体育和篮球背后的文化内涵则缺乏深入探究和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篮球教学的兴趣发展。此外,许多小学体育老师持有一种偏见,即小学教育应主要关注篮球运动的表面效果,从而忽视了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注重文化视角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失去对篮球教学的兴趣,产生消极态度,进而影响他们对篮球运动和篮球教学的热爱程度。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体育文化和篮球文化的教育渗透,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模式相较固定单一

篮球技术、篮球体能训练以及篮球教学方法,各自都蕴含了独特的特性和规律。然而,当这些教学方式在实际课堂中过于固定化,学生们可能会因为重复的练习而对篮球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若小学体育老师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情感变化,并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这种情绪可能会演变为学生对篮球教育的长期误解。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小学体育老师应基于个人的教学理念,深入探索“文化教学”的精髓,并寻求与之契合的教学方式。球类运动,作为一项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体育运动,其中的“蹴鞠”、“马球”、“捶丸”等形式不仅富有娱乐性,还具备极高的实用价值。然而,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不少小学体育老师尚未充分意识到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创新的必要性,依然沿用传统、固定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可能让学生感到篮球学习是一种身心的沉重负担,进而对篮球教育失去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和兴趣,小学体育老师应积极探索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篮球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篮球教学和篮球运动的积极接纳态度。

(三)篮球运动习惯重视不足

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和维持长期热情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篮球教学中,不少小学体育老师未能给予学生全面而系统的训练。他们往往忽视了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时间和能力规划,导致学生难以依靠自身的习惯在篮球学习中形成坚忍不拔的性格。因此,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学生往往难以运用“逆境思维”来培养优良的篮球运动习惯和学习兴趣。这种缺乏良好篮球运动习惯的现象,在长期的篮球训练中逐渐显现。学生们可能因为缺乏好习惯而表现出消极懈怠或随意应付的态度。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好的篮球运动习惯,再加上小学体育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引导,这种现象愈发严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小学体育老师应高度重视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他们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训练中,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篮球运动的深厚兴趣。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在篮球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在运动中找到乐趣,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快乐体育训练模式构建策略

(一)加强篮球文化教学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许多小学体育老师过于侧重篮球技术的训练和教学过程,导致他们在理论知识和文化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篮球知识和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培养篮球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准确的篮球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指导。通过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篮球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脉络,帮助他们建立起全面而系统的篮球文化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老师应该着重在篮球精神文化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篮球文化的教育。通过讲述篮球运动背后的故事、历史,以及篮球运动员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篮球运动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如团队合作、毅力坚持、公平竞争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篮球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与篮球运动相契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小学体育老师还需要注重篮球教学的文化沉淀和落地性。通过引入篮球传统项目、讲解篮球核心力量训练等方面的知识,将素质教育与篮球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篮球技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篮球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篮球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总之,小学体育老师在篮球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教育的渗透和融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篮球知识和文化,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和篮球兴趣。

(二)构建多种教学活动

在培养小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学习认知时,游戏化教学活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时,小学体育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活动需求,精心设计一系列团队竞技游戏教学活动。这些团队竞技游戏教学活动,如“带球折返跑”、“多人运球”和“传球接力跑”等,不仅富有趣味性,还能有效减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排斥感。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还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在具体实施时,小学体育老师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总体意愿。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和兴趣特长,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使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能力互补,形成团队间的良性竞争。此外,老师还可以将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分配到运动基础稍弱的小组中,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团队的共同进步。通过这种团队竞技游戏教学,小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篮球技术和体能水平,还能在团队合作中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努力,这种经历将使他们更加懂得珍惜团队合作的力量,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三)培养篮球运动习惯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追求的是使学生能够长久地保持对运动的热爱,并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兴趣和锻炼习惯。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这需要我们全面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篮球训练习惯。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他们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规划篮球训练课程。首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确保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掌握篮球技术和技巧,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以保持训练的可持续性。其次,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好的篮球习惯入手,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强化,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律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同时,加强篮球运动的纪律性教育,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培养他们的体育道德风尚。在篮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他们的训练意识和习惯紧密相连。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篮球技术后,小学体育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训练意识和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包括课前准备活动的充分性、技术学习的专注度、风险规避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课后调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因此,在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时,小学体育教师应紧密结合小学生的运动基础和个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详尽的个人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制定差异化的篮球运动习惯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为了深化课前准备、技术学习、风险规避、课后调整等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践体系。这个体系将确保小学体育和篮球教育更加系统、有序。具体而言,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篮球运动需求和体育知识水平。对于运动理念尚不成熟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热身活动,如趣味篮球游戏或简单的运球接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篮球技术和动作,设计更具挑战性的课前准备活动,如篮球运球绕桩或篮球传球接力,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这种个性化的课前准备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学生也能逐渐建立起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认同,为后续的技术学习和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团队竞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篮球技能。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幸福体育教学模式实践体系,不仅能够推动小学体育和篮球教育的长效性发展,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快乐、有意义的体育学习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融入小学篮球教学,不仅是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创新和进步,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潜力的深度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体育老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刻理解并把握“快乐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育老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既符合篮球教学规律又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让他们在学习篮球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篮球文化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养成良好的篮球习惯。这些习惯和观念将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未来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此外,小学体育老师还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些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霞,曹丹凤,雷红英,等.结构化体育教学视域下小学篮球行进间运球单元设计与实践[J].体育教学,2022,42(4):32-34.

[2]纵克.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小学中高年级篮球教学为例[J].体育教学,2022,42(3):8-10.

[3]梁斌,王静.体教融合背景下小学篮球“教”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体育视野,2022(4):137-139.

[4]李永辉,胡峰光,高嵘,等.运动教育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赛季应用——以水平三(六年级)赛季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21,40(12):23-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