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形真”、“情切”、“意远”及“理寓其中”四个基本特点,以情感为纽带,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紧密结合。在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的化学场景、运用生动的实验演示、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等方式,创设出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一、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情境与教学目标不符合
与初中化学的相关内容相比,高中化学所涉及的各大知识领域能够有着更为深刻的范围和层次,而且知识难度也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阻碍。但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境教学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高中教育中,对于高中化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案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些教师并未对情境的设计做出更加合理透彻的建议,而是过于追求一些轻松自在的教学氛围,从而将情境与当前教学目标实现了分离,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升。有些化学老师在创设课堂情境中仅仅是从表面上提高了课堂氛围的积极性,但实际上,高中生并未找到自身的学习发展方向,也难以对课堂教学做出更大程度的改善,使教师的经历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也浪费了一定的教学资源,阻碍了当前高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情境创设较为简单随意
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体现出的教育目标是以灌输式学习为主,并且让学生成为应试考试的佼佼者,但是当前的教学目标应该做到及时的转化和改善,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现实的经验,而能够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靠死记硬背来学习一定的知识,所以情境的创设也能够促使学生做出更加合理的规划,让学生能够将思维的拓展和训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在理解性记忆的基础上,也能够实现个人知识的转化和提高,将各类化学知识拓展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从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化学教师在设计时也有着一定的随意程度,而并未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改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结合当前的课程情境来进行创设背景,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并且能够结合主观意愿来实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一定的课堂形式结合到当前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教育所具备的独特价值。
(三)情境与现实生活不符合
情境首先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所以其主要结合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知识,但是也应该与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以及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的情境才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但是实际上的高中化学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内容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一些创设的模式较为简单,难以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出一定的努力,并且很多创设的情境难度较大,与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合,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此外,很多高中教师还对于情境的改进和发展没有做出自身的理解,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以及生活实际情况,导致学生难以对相关焕发出自身的积极性,不想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师生关系也难以得到很好的维系。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高中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全面提高自我素质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个人综合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高中教师也应该对新课程教学的各项内容做出一定的改善,将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发展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极大的做到各项模式的更新和促进,学生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加合理的研究和发展。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时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而教学课程中的情境创设可以极大地解决这类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可以首先将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且能够提高当前的教学难度,在教师的指引以及学生个人的探索下,可以将知识转化以及相关的解决和建设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通过改善高中课程教学难度来拓展学生思维这一系列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利用相关来解决一定的困境,激发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知识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自身积极性的主动发展。
高中化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流程包括发现,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合作交流探索研究最终总结内容,首先化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积极性的促使之下来实现当前教学的顺利发展。良好的教学情境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并且利用情境中的相关内容促使化学的内化与解决,很多学生在没有解决自身思路的基础上,就为自己做出了引导。在当前教学过程,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传统认知实现一定的联系,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得到充分的积累。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情境创设时,也应该不断促进学生实际生活的发展,并且结合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和相关教学情境,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善,教师在对于学习能力和特征进行探索和发展的同时,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双方得到良好的沟通,这样也能够大大促进当前教学的转型和发展。最后,化学教师也应该利用一系列的互联网媒介以及教学模具,教学实验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促使教学情境的真实客观,也能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教学内容的完善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就获得一系列的实践经验,促进动手能力的开发与相关拓展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时也能够有着基础性的实践能力,获得良好的社会竞争力。
三、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创设生活情境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量》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水分子数量”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水的摄入量数据,比如“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摄入2到3升的水”。接着,利用这个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宏观的水量转化为微观的水分子数量。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一数量级,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或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手中握有一小滴水(代表每天摄入的一小部分水),然后告诉他们这滴水里包含的水分子数量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接着,通过逐步放大这个比例(比如,每增加一滴水,就增加相应数量的水分子),直到达到一天的总摄入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累加并感受水分子数量的急剧增长。除了摄入量,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讨论水分子在人体内的功能、水循环的生物学意义等,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摄入这么多水,以及这些水分子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质(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药物等)的摄入量是否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计算和理解,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视野。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调“物质的量”作为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作用,以及它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一概念,并学会灵活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运用实验情境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境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深入理解化学知识。例如,在探究盐类水解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进行PH试纸测试实验,观察不同盐类水解后的酸碱性质变化,从而加深对盐类水解原理的理解。教师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一套完整的实验材料,包括不同种类的盐(如氯化钠、醋酸钠、氯化铵等,以展示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强碱盐的水解特性)、蒸馏水、PH试纸、玻璃棒、烧杯、量筒和标签纸等。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强调实验室规则、个人防护(如佩戴护目镜、实验服)以及化学品的安全处理方法,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在实验操作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各种盐,分别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盐溶液。要求学生注意操作规范,如使用天平时的精确读数、溶解过程中的搅拌等。学生使用PH试纸对各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测试。教师可以演示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如将试纸浸入待测液后迅速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PH试纸的颜色变化,对比不同盐溶液之间的酸碱差异。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不同盐类水解后产生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例如,醋酸钠(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显碱性,是因为醋酸根离子结合了水中的氢离子,促进了水的电离,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而氯化铵(强酸弱碱盐)则相反,水解后显酸性。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还能在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盐类水解的性质和原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三)引入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技术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创设出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分子运动时,教师可以播放分子运动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子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从而加深对分子运动规律的理解。教师在选择分子运动动画视频时,应确保视频内容科学准确,画面清晰流畅,能够真实反映分子运动的特性。同时,视频中的解说或旁白也应准确无误,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信息。除了直接选用现成的多媒体资源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利用专业软件自行制作动画视频。自制素材能够更贴合教学内容,加入个性化的讲解元素,提高教学效果。在播放动画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暂停点,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通过实时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观看视频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分子运动规律的理解,以及从视频中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小组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内化。教师应将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不同资源的相互补充和呼应,增强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教师还需关注技术细节的优化。例如,调整视频播放的分辨率和帧率,确保画面流畅不卡顿;优化动画中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使其更加生动逼真;调整音频的音量和音质,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听到解说或背景音乐。
(四)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情境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化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模拟化学实验室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实验员、记录员等角色,通过模拟实验操作过程,加深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理解。除了实验员和记录员,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元化的角色,如安全监督员(负责检查实验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材料管理员(负责实验材料的准备与回收)、数据分析师(负责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职责和挑战,教师可以设定角色轮换机制。在一次模拟实验后,学生可以交换角色,重新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个角色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教师应尽量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室环境,包括实验台布局、仪器摆放、安全标识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实验场景中。同时,可以设定具体的实验任务,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酸碱滴定等,以增加模拟实验的真实性和挑战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在模拟实验中设置一些突发情况(如试剂溅出、仪器故障等),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规范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
四、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和方法,不断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3):1.
[2]刘宝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2.
[3]万堡.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