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马佰祥

绥化学院152001

摘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状况。阳光体育教育理念是在我国各学段学生体质健康各质变不断下滑的背景下提出的,注重的是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重点分析阳光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优化策略,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阳光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教学;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阳光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论,对于改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现阶段,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较重的缘故,他们很少能够真正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如何在阳光体育教育理念下,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便成为了教师工作重心。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阳光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辅助本人未来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一、阳光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契合体育教育教学目标

阳光体育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提升运动技能,促进体质健康。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可见阳光体育教育的提出是契合了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将二者融合,能够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二)丰富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形式

阳光体育教育关注的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体育核心素养。将二者融合,能够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形式,同时改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二、阳光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学目标单一

阳光体育教育的目标在于,利用体育锻炼,改善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对于阳光体育教育理念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并未将心理健康、体育文化等融入教学目标中,使得教学目标呈现出单一化现象,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育教学需求,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发展。

(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落后

阳光体育教育理念注重的是体育运动的多样化,当前体育教育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即通常以以理论讲解、示范、练习构建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兴趣、运动心理等方面考虑不够周全,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无法感知阳光体育的魅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阳光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体育课程设置,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阳光体育教育注重的是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在阳光体育教育背景下,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完善体育课程设置,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具体如下:第一,体育教师注重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设置教学目标,如将“奋勇向前”、“永不言弃”等精神品质融入至教学目标中,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内涵,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铺垫。第二,充分发挥阳光体育教育的育人优势,以体育课程为主体,将体育运动延伸至社团活动、体育文化节等,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端正体育运动观念,发展多样化能力。第三,结合学生体育学习、发展需求,搭建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即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在过程性评价(占总体成绩的70%)中,将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体育学习态度、体育核心素养、小组合作能力等纳入至评价内容中,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在终结性评价(占总体成绩的30%)中,则是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或获得的荣誉为主,评价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知识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在如此完善的体育课程中,能够唤醒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在阳光体育教育指引下,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二)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增强趣味性

阳光体育教育的提出,加速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通过多年的专业知识学习,本人认为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趣味性。在体育项目理论方面知识的讲解中,以“排球”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将教材中枯燥的文本理论,转变成生动、直观的资料——即为学生播放“中国女排”电影片段,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排球热情被点燃,感受中国女排的体育精神,或者收集与排球相关的知识,剪辑成微课,学生在观看后,可以明白排球规则,也了解排球发展史。在体育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中,以“生活方式”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某同学生活方式的案例,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阳光体育渗透其中,鼓励学生每日坚持1小时的户外体育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体育项目实践教学中,以“篮球投篮”为例,教师需充分把握好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体育学习兴趣、认识水平等,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即将学生分为A、B、C三组(对应运动能力低、中、高),设计不同难度系数的练习内容,A组:教师对学生逐个进行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逐步建立起篮球学习信心,也掌握动作要领。B组:教师安排学生两人一组,交替练习。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投篮命中率也会越来越高。C组: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三对三篮球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运球、躲避对手等技巧,完成投篮。

(三)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阳光体育教育理念与“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得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但是部分学生却利用这些课余时间刷手机、打游戏等,很少有学生利用该时间参与体育运动。基于体育运动的实践性,通过翻看大量的文献,本人认为教师应发挥体育教育教学的持续性效应,结合阳光体育教育,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第一,结合田径的学习,教师在校园内组织“小型马拉松”比赛(设置奖项)。在开赛之前,教师讲解相应的专业知识、比赛规则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奖品的驱动下,能够纷纷参与其中,跑步的过程中,提升心肺功能,培养耐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第二,联合本地区相关部门,学校采取组队的方式,参与各类体育比赛、体育宣传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认识到阳光体育对自身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体育精神,将阳光体育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第三,联合家庭的力量,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如晨跑、漂流、登山等,家长与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促进亲子交流,增进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能够有效强身健体,培养心智,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阳光体育教育的提出,为体育教育教学做出了明确的指引。通过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三方面,构建阳光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活跃教育教学氛围,增加趣味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希望本论文能够切实改善阳光体育教育下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能够为本人未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麟志.基于阳光体育为导向的初中体育教学探思[J].体育世界,2024,(03):92-94.

[2]孙朋.“阳光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探讨[J].知识文库,2023,39(16):120-123.

[3]刘震.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3):189-190+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