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小学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白焕梅

太原市万柏林区众纺路小学 邮编:030024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兴趣发展点,开展有效的小说阅读教学。力求基于小说阅读文本,发展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探析城镇小学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各个学科的实际运用中,“学生核心发展素养”转化为各学科的基本素养。这一概念涉及学科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其未来成长必需的关键技能和基本修养。阅读课程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构成,对于增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智力拓展、能力提升以及思维发展至关重要。探讨如何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的核心地位,培育学生具备"语文思维"(即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所展现的思考方式,尤指阅读和写作时的思维过程),实现教育的核心素养目标,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须不懈地钻研与实际操作。

一、城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独特的沟通形式,它具有其特殊的沟通目标、确定的沟通主题和独到的沟通手段。但若教师角色扮演过于突出,便会导致这样的互动未能达成信息的互换、情感的相通及人格的认同,最终让学生丧失了“语文思维”的能力。

(一)教师剥夺学生的思考空间

在阅读课堂上,老师需要激励学生反应,营造机会,以点燃并驱动学生的思考活力,促使他们独立深思,与文本作者的思想进行互动与灵魂对话,获得自我的丰富与发展。

(二)教师教学问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在课上发起提问是教师惯用的教育手段,旨在激发学生提出疑惑,主动地进行思考,以及有效利用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此举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教师亦可通过此方式洞察学习中的难题,针对性地指导教学过程。可是,在当下的阅读课堂环境中,教师往往成为了打乱学生思路的根源。

1、无需而问

有时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形成了单方面讲授的局面。若要遮掩这种独演式的授课,有些教师优先采取了随机提问学生的方式。

2、问题设计没有梯度

一个文本往往有多个层面的内涵,选择对话的适宜层面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授课者在拟定课程内容时,若忽略了教师与学生、学生间对同文本同一层面认知和感受的个别差异,往往会导致课堂上的提问缺乏层级性和递进性。

(三)教师课堂教学的惯性

在授课过程中,对课文进行解析并掌握其信息和中心思想并非至关重要之事,实质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视角下对作家构思与创作过程的认知,进而深入领会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传达方式。尽管一些语文教育者已经觉察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可是读书教学实践中依旧主要关注于对文章的解读和意义的把握,重复传统的文本分析,忽视了策略教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当教师引导着学生们进行课本剧表演时,扮演君主的小演员们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如挑动眉毛、抓挠脸颊、擦拭额汗、垂首等动作,将帝王悲哀可笑的虚荣心、自我欺骗、奢靡腐败及愚昧无知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有望成为一次绝佳的教学时刻,却因教师心急忙慌地向学生透露答案,仅仅轻描了一句“分析角色需要有所依据”,匆匆忙忙的通过了对角色形象的探讨,草草收场,完成了所谓的“教学任务”。尽管未曾教授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去推敲正确答案的思考技巧,也未曾指导学生细致地察看表演者的举止与表情(提升观察力),更未曾带领学生去评判演员的演出是否与角色的地位和性格相契合(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缺少思维锻炼的教学过程,不可能成为智慧的优质教学。

(四)语文教学重赏析、重价值观的输入

目前实施的普通话教学体系以“新教学大纲”的多层次目标体系作为准则,突显了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应用和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念”方面的培育。然而,对于提高学生思维层次的详细标准缺乏清晰阐明。这种模糊的表述导致在重视文学美学阅读和价值观输入的同时,经常忽略了对文本深度逻辑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注。

在目前施行的教育实践中,尽管通过深度解析与感悟文学作品,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图像化思维的培育,让他们可以通过语言捕捉并体会作家的感情抒发与其所处的社会文环境,然而却漠视了对学生分析推理思维的有序塑造。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全面进步极为关键,它不单是分析与领悟文章构架与主旨的有力工具,也使得学生论述己见或分析问题时能够思路明确、依据充分。

二、重视阅读思维训练,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感受情感陶冶,思想得到启蒙,并体验美的享受。据此,塑造和激发学生的思维特质,以及建立一套以思维为中心的读书活动结构,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教学,须求思维的逻辑性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思维”历来推崇备至。在他看来,“无论何种文体,构思的发端,逻辑发展至末端,步履稳健地明确思维路径极其关键”。即便是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在教授过程中也应避免单纯的欣赏,而应注重探究其言之背后深层的逻辑结构。教师宜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辨,使他们能够将个人的感悟与文本内容相互融合,这样在语文的学习旅途中便能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二)阅读教学,须求思维的广阔性

在进行阅读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培育学生思维的辽阔性显得尤为关键。这类教学手段不只是强调使学生理解并应用他们已掌握的知识技巧,更是致力于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评判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在阅读风格迥异、类型各异的文章时,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见解、文化底蕴与思维框架,从而在思维上得到广泛的启发和挑战。

在设计阅读课程时,教育者应挑选那些建立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推动智力成长双重目的上的文艺与非文艺类读物。透过对文中所呈现的复杂剧情、深邃议题或众多可能的理解进行探讨与剖析,学生被激励着去追寻多样的诠释与见解,并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将指导学生们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洞察力和领悟力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对事对物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丰富他们的认知领域与知识深度。这种注重思维广阔性的阅读教学不仅助力于学生广纳诸多学识与资讯,亦有助于激发其创意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帮助向学生的思想界限以及既定观念发起挑战,教育得以更为有效地推动学生全人格的成长与全方位素养的增进。

(三)阅读教学,须求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的是擅长深入探究和细致思考,对于对事情的洞察,追求超越浅显的理解,懂得辨明根本与次要之间的差异。培养教育的真谛,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其更深层的含义在于引导人了解世事并学会做人,洞察生活的真谛。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运用和开发教科书中所蕴含的宝贵内容,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习,帮助学生形成深邃的思考力,使他们能在似是而非的外表背后揭示出事物的真实本质和内在联系。实际上是作者经过精细的选择才运用该语言。老师能够捉住言文字的精髓,领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指导他们领略和体会其中的美感。在语文教育的关键环节中,阅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积累知识、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语文的核心素养要求,灵活开展阅读教学。

(四)阅读教学,须求思维的批判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接触课文材料时,应能结合个人感悟提出见解与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方式深究难题。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发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能力,训练其独立批评的学习技巧,鼓励他们勇于对权威质疑,不断培育其具备批判性的思考力,引导他们不盲从课本,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三、城镇小学开展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建构框架

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的核心角色,需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在预习阶段,学生可以初探小说的情节发展及角色塑造,初步搭建起小说的知识构架。

(二)立足课本,整合资源,拓展教学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进而扩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为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知识充实,并且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应从小说的专业理论出发,对学生进行补充指导;另一方面,应将小说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他们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小说的艺术魅力。

1.阅读知识补充

教师得以以文本为依托,补充阅读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初步了解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然后在这一前提下,向学生阐述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及作家信息,丰富学生的见识。

2.联系生活实际

就小说本身而言,来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理解小说不可脱离实际生活的土壤,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时应当将其与生活紧密结合,带领学生去发现和体验美的存在。这种做法是拓宽小说阅读教学视野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与体会作家创作意图的关键策略。

(三)创新教法,角色扮演,剧情再现

为了增强学生们对阅读的掌握能力,并使其领略和感受美的元素,教育工作者需创设新颖的教学策略,并运用前沿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语言文学学习中成为焦点,从而体验到学习文本之乐趣。

1.音乐渲染,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音乐的旋律、音符能够轻而易举地传递情感,可以毫不费力地触及学生的心灵。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音乐的特殊魅力,并将其与阅读课程巧妙结合,以达成情感的妥帖铺设。

2.角色扮演,体会文章情节人物

角色扮演实质上成为学生掌握小说内容的关键途径,通过身临其境般化身故事主角,学生得以寓教于乐地深入小说世界,亲身感受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够多样化小说的教学手段,增强阅读课程的吸引力。显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可行的。借助文本描述和修辞技巧,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扩展思维,引导他们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展或进行创意写作。

结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阅读课程在实现学生核心语文素养提升以及加强其思维技能方面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定下了明确的路线图,强调必须刷新课堂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在积极思索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  王英杰.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中外交流, 2020, 027(014):374-375.

[2]  杜珍红.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探析[J].今天, 2023(24):0034-0035.

[3]  范一成.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新智慧, 2022(13):95-96.

[4]  酆士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2020.

[5]  徐红喆.核心素养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J].  2020.DOI:10.12219/j.issn.2095-4751.2020.33.188.

[6]  仝雪霞.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J].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 3(1):1.

[7]  王丽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 2020.

[8]  王利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