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鲁红琴

江西省贵溪市第九中学335400

摘要

以读促写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凸显出来更重要的教育培养价值。为了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表达出充实且契合的习作,按照以读促写的理念,需要加强阅读积累教学,从课堂内外选择有益的学习材料,并且融入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设计优化实践。本文分析了以读促写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

以读促写;习作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育培养目标应该强调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科学习方法,其中,写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然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存在着学生抵触写作、内容匮乏以及缺乏思考等问题,这反映出学生的写作积累并不够,而且没有掌握良好的写作方法,为此,应用以读促写的逻辑和方式,可以使得学生的写作学习更扎实,在积累、模仿和创作的过程中来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所以,需要教师深入理解以读促写的内涵和作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

1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助于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的互促共补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综合环节,都是对语文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学习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也是相辅相成的,以读促写是通过阅读来积累写作经验,而通过写作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中的思想和价值要素,所以以读促写是联系性的教学方式,这体现了整合性的教学思路,能够更好地利用好教学资源,使得语文教学的过程更为衔接顺畅,学生也能够保持一致性地学习参与,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读写作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2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语文学科思维

   以读促写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进而经过自己的加工和转化,从而能够在写作中进行表达和应用的过程,并不是经过阅读就会写作,而是有效阅读,能够产生阅读印象,并分析出阅读中存在的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要素,掌握阅读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够为写作中的阅读材料应用创造良好的铺垫。所以以读促写的过程需要小学生投入更为活跃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能够建立个性化的认知和应用框架,整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避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刻板问题,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

1.3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是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主动进行探究和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往往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学习的学科逻辑没有理解清楚,借助于以读促写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师带领学生用整体性思维和探究式模式来深入理解语文学习要素,鼓励学生能够带着应用和实践的观点去理解文本,多去总结和反思学习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效率,进而在这样科学的学习路径中不自觉地养成渐进式和反思式学习习惯,为今后进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深入分析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文本中的意蕴和价值,剖析语言文字的魅力,发展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品鉴素养,积累和总结更多的写作手法,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要通过课堂问答互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情境化的深入阅读,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主题是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单元的第一课就安排了三首诗歌的学习,王昌龄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都使用了先写景后抒情的方式,这也是诗词常见的写作方式,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交流这样场景映射下的作者心境,引导着小学生了解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促使学生可以在描写自己的心情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周边的环境描写来进行渲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话更是反问的方式来加强了作者心中的家国情愫,可以引导着学生通过这种表达来传递情感的写作方法。此外,尽量使同学们多读一些立意鲜明、生活色彩丰富的作品,使他们迅速地领会立意,运用到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去,培养他们的立意和动手能力。

2.2通过阅读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写作立意素养

写作的立意往往能够看出这篇文章的创新所在,也是评价文章写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小学生在中高年级阶段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发展的过渡时期,让他们通过以读促写的模式来为自己的文章写作构建新颖且独特的立意,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质量,也能够培育他们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为此,教师要注重阅读中的思维发展引导,注重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着他们充分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关注立意的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写作,所以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好的写作立意,要通过良好的阅读范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创新性思维,而不是随意地堆砌,可以先进行例子的解读,比如,在阅读到有关桥梁的说明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意象的联想,可以是关于搭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也可以是个人与社会之间构建了无私奉献的桥梁,这些思考都可以为文章的写作增添更多的色彩。在以读促写教学中,举个例子,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组织了很多关于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章,习作的主题也是让学生进行奇思妙想方面的写作,教师可以引导着学生总结出课内阅读中比较喜欢的段落,分析对于段落喜欢的原因,分析这些想象和创造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引导着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拆散,重新组合,增加新的元素,赋予多重功能,创造出新的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从这样服务和奉献于人类社会的立意角度出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学习中有关科技创新价值所在的内涵,从而提高写作立意。

2.3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学习量

小学语文教学应提高开放性,将课内外的阅读学习素材整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这个信息加工和拓宽视野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写作思维。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该单元中组织了有关小动物的文章,习作也是来讲述自己的一个动物朋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课内的动物神态、外貌、动作以及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学习之外,补充一些课外的阅读学习材料,可以是关于动物保护的新闻材料,也可以是以绘画、音乐、电影等形式的关于动物主题的展示,以不同形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进而在写作中也能保持更加灵活和开阔的思路,形成个性化的写作。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多读一些与人生有关的作品,让他们对人生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材料,通过现实的案例,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在写作中融入更多的思想情感。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学习反馈,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的活化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确是真的灵活运用了阅读素材,还是出现了生搬硬套的情况,随之在进行下一阶段的针对性教学。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和素养的启蒙教育时期,掌握以读促写的学习逻辑和方法,可以使得学生积累下更扎实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按照核心素养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锻炼学生的写作立意素养并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学习量,进而做好阅读与写作的综合性教学,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华蕾,陈本彬.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以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单元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4,(08):121-123.

[2]郭伟.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以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为例[J].文科爱好者,2023,(05):128-130.

[3]李郭清.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28):24-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