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向华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小学 257200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跨学科教学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跨学科教学借力其他学科,以更广阔的思维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具备较高的实际价值。本文探讨了小学美术课程中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即跨学科项目设计、情境学习法、主题研究周、数码工具和资源的应用以及故事化教学。每种策略均以提升学生对美术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和应用。


关键词

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教学策略;创造力

正文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跨学科教学已成为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通过将艺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学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来探索和表达跨学科的知识。然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融入跨学科元素,以及如何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并提出一系列具体而实用的跨学科教学策略,旨在优化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1、跨学科教学的概念及其核心要素

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创新策略,旨在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认知深度。跨学科教学的核心在于“融合与创新”。融合,指的是不同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整合;创新,则体现在通过这种融合推动教育方法和学习过程的革新。有效的跨学科教学能够突破传统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展现出更为全面的思维方式。

核心要素:整合性:这是跨学科教学的基石。教师需要设计课程时考虑如何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同的学习单元,而非孤立无关的知识点。问题导向:跨学科教学往往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这个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学生中心: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为核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和反思,而教师则扮演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过程评价:在跨学科教学中,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和同伴评价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

 

2、跨学科融合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策略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涵盖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各个阶段。心理学家如让·皮亚杰和埃里克·埃里克森等已经详细阐述了这些阶段,详见图1。小学生处于皮亚杰所描述的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开始使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通常还不能处理高度抽象的概念。在这一阶段,小学生的记忆、注意力和思维能力有显著提高,他们能够学习更复杂的数学和语言技能。小学生的社会性也在迅速发展,他们开始在乎同伴的看法,并且希望被同伴接受。此外,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增强,开始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鉴于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跨学科融合策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尤为重要。通过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如科学、数学、文学和社会学科结合,可以创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世界的多角度理解。

 

1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和特点

2.1 设计跨学科项目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跨学科项目,关键在于选择与孩子们日常生活和兴趣紧密相关的主题,使其易于理解且富有吸引力。例如,一个以“节日庆典”为主题的跨学科美术项目,可以将美术与地理、历史和社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探索世界各地的重要节日,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和印度的排灯节,并通过绘画、制作节日装饰或手工艺品来表达这些节日的文化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图书馆资源学习不同文化的节日习俗,并讨论这些节日的共同点和差异。接下来,学生将选择一个具体的节日,用绘画或手工艺品来表现该节日的特色元素,如春节的龙舞、感恩节的火鸡或排灯节的灯笼。通过这种方式,美术活动不仅限于创作过程,还包括了对全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促进学生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2.2 实施情境学习法

情境学习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创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的学习环境来实现。例如,一个名为“我的社区” 的情境学习项目,可以让学生探索他们居住的社区,然后通过绘画或制作模型来表达他们对社区的观察和感受。这种项目可以结合社会学科、地理和美术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居住环境并表达对它的认识。在项目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访社区的重要地点,如公园、图书馆、市场等。随后,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具体地点作为他们艺术创作的主题。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绘图、拍照或收集材料等方式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制作关于该地点的艺术作品。这种方法不仅使美术教学更具现实意义,还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社区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理解。

2.3 开展主题研究周

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以“主题研究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造力。选取如“四季之美”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主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艺和其他视觉艺术形式,深入探索和表达自然界的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这一周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四季的观察,讨论每个季节的特点,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炎热、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雪景。学生随后选择一个季节,进行具体的艺术创作,如用水彩画表现春天的花朵,或用剪纸技术制作秋天的落叶场景。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科学(气候变化)、文学(季节变换中的诗歌)等学科,丰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校园内外的自然资源,如校园的植物、周边的自然风景等,进行实地写生,增强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最后,通过展览学生的作品,可以让全校师生共享学习成果,增进社区对季节变化美学和科学的理解和欣赏。

2.4 应用数码工具和资源

于小学美术课程中整合数码工具和资源,是提升艺术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方式。利用简单易用的数码工具,如平板电脑上的绘画应用程序,可以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探索色彩、形状和组合布局。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字自画像”项目,学生使用数码绘图板或平板电脑上的绘画软件来创作自己的肖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入基本的图形设计概念,如对称性、色彩对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这些概念。此外,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或在线资源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此策略的另一个方面是利用网络平台,如校内网站或社交媒体,展示和分享学生的艺术作品。这不仅增加了学生作品的曝光率,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数字环境中呈现自己的艺术创意。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还能加强他们对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语:

通过本文提出的跨学科教学策略,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艺术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过程中如何获得更全面的学习体验。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探索和实验更多的跨学科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工具支持美术教学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此外,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与时俱进的课程,将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黄军韩.小学信息技术与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考[J].亚太教育,2022,(08):112-114.

[2] 谢瑾含.STEAM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2,(09):166-167.

[3] 华雪.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22):178-1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