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低温环境下掺加温拌剂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冬季低温;沥青路面;温拌剂;施工技术
正文
前言:在寒冷的冬季,低温环境对沥青路面的施工和维护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低温可能导致沥青材料的硬化,使其难以在施工过程中达到理想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路面质量和耐久性。由于沥青混凝土在低温下易于凝固,导致混凝土搅拌、运输和铺设困难,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连续性和流畅性。温拌剂作为一种添加剂,具有在低温环境下改善沥青混凝土性能的潜力。通过引入温拌剂,可以有效调节沥青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施工温度,使得沥青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可塑性,有利于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温拌剂还能够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在寒冷地区,路面经受着频繁的冻融循环,而添加温拌剂能够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抗冻性和耐久性,从而减缓路面的老化速度,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本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温拌剂的种类、添加比例以及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可以为在寒冷地区的道路施工提供更加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1 温拌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
1.1 温拌剂的类型
温拌剂是一类在沥青混凝土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添加剂,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机理在冬季低温环境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温拌剂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聚合物改性剂、界面活性剂、沥青乳化剂等,每种温拌剂都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其一,聚合物改性剂是一类常见的温拌剂,其主要成分为聚合物材料,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等。这类温拌剂通过在沥青混凝土中引入聚合物材料,改善了混凝土的黏度和流动性,使得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可塑性,从而提高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其二,界面活性剂是另一类常用的温拌剂,其主要作用是改善沥青与骨料之间的界面性质。在低温环境下,沥青与骨料之间的粘附力会减弱,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下降。通过引入界面活性剂,能够增强沥青与骨料的黏附性,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了施工温度要求,使得在寒冷的冬季依然能够顺利施工。其三,沥青乳化剂也是一种常用于温拌剂的类型。沥青乳化剂通过将沥青分散为微小颗粒,形成沥青乳液,使得其在低温下更易与骨料均匀混合。这种类型的温拌剂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混凝土的粘结力,使得施工更加灵活顺利。
随着目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温拌剂的类型丰富多样,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和气候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温拌剂进行使用。这些温拌剂通过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流变性质、降低摩擦阻力、提高流动性等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在低温环境下沥青路面施工面临的各种挑战,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1.2 温拌剂的作用机理
温拌剂在沥青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能够切实有效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流变性质,并尽可能减小摩擦阻力,使沥青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能够维持良好的施工性能。具体而言,在低温环境下,沥青的黏度会显著增加,导致混凝土的可塑性降低,流动性变差。温拌剂中的聚合物改性剂等成分能够与沥青发生作用,改善其流变性,使得沥青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依然保持较好的可塑性,从而有利于施工的进行。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与施工设备、骨料等之间的摩擦阻力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引入界面活性剂等成分,温拌剂能够改善沥青与骨料之间的界面性质,减小摩擦阻力,使得混凝土更加易于搅拌、铺设和密实,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温拌剂的作用还表现在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通过沥青乳化剂等温拌剂的使用,沥青被分散为微小颗粒,形成沥青乳液,使得沥青更易与骨料均匀混合,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在低温环境下,流动性的提高意味着混凝土更容易适应施工操作,减少了混凝土的阻力,有助于保持流动状态,提高了施工的灵活性和顺利进行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在沥青混凝土中添加温拌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凝固温度,减缓混凝土的初凝和凝结过程,使得在低温环境下仍然能够进行高效施工,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冬季低温地区的施工来说尤为重要,有助于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2 冬季低温环境下沥青路面施工掺加温拌剂的重要性
在寒冷的冬季低温环境中,沥青路面的施工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沥青混凝土的搅拌和铺设困难、施工效率低下以及施工质量难以保障等方面。因此,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在沥青混凝土中掺加温拌剂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以期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提高沥青路面施工的可行性和效果。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低温条件下沥青的黏度升高,使得混凝土的可塑性降低,难以达到理想的施工流动性,从而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低温环境下沥青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延长,导致施工速度缓慢,增加了工程周期,同时也增加了施工成本。此外,由于低温环境容易引起混凝土的裂缝和缺陷,进一步降低了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温拌剂是一类在低温环境下能够降低沥青混凝土摩擦阻力、提高流动性的添加剂,其作用机理涉及到改善沥青的流变性质以及减小混凝土颗粒之间的粘附力。通过在沥青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温拌剂,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使其在低温环境下更加易于搅拌、铺设和密实。在实际施工阶段内,温拌剂的加入使得沥青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仍能维持较高的流动性,降低了施工温度,提高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温拌剂的作用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加路面的耐久性,降低了裂缝和缺陷的产生概率,从而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3 冬季低温环境下掺加温拌剂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结合工程实际选择温拌剂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实施沥青路面施工,掺加温拌剂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策略,以应对低温条件下沥青混凝土施工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在选择温拌剂时,需要充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具体而言,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温拌剂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温拌剂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和作用机理,因此在选择阶段需充分考虑工程的具体需求,对于要求提高流动性的情况,可以选择界面活性剂类的温拌剂,而对于需要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工程,则聚合物改性剂可能更为合适,实际施工阶段应该综合考虑施工环境、路面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类型的温拌剂是确保施工成功的基础。一方面,施工人员需要对温拌剂的掺量进行合理评估。通过实验和试验,确定最佳的温拌剂掺量,以在低温环境下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实际施工阶段还需要综合考虑温拌剂的类型、混凝土配合比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确保掺加的温拌剂量既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又不会影响其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搅拌和铺设工艺进行优化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通过调整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和铺设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同时,合理控制施工温度,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流动性。提前准备施工现场,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在低温条件下顺利进行施工,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一环。
3.2 合理控制温拌剂掺量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中,合理控制温拌剂的掺量是关键的决策因素,温拌剂作为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添加到沥青混凝土中的添加剂,其类型和掺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果和路面性能。首先,在低温环境中,沥青的黏度增大,施工性能下降,而通过适量的温拌剂掺入可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施工的顺利进行。合理控制温拌剂的掺量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要求以及所选用的温拌剂类型。在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温拌剂掺量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其他性能受到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掺量。其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温拌剂的掺量,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系统评估。这包括混凝土的流动性、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方面的测试。通过实验结果,可以找到最佳的温拌剂掺量范围,以在低温环境下保证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耐寒性和施工效率。最后,施工还需要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调整温拌剂的掺量,在极寒的冬季,可以适度增加温拌剂的掺量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流动性,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而在相对较温暖的冬季,可以适量减少温拌剂的掺量,以避免过度改变混凝土的性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实际施工环境。
3.3 施工工艺的优化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掺加温拌剂的沥青路面施工中,施工工艺的优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策略,直接影响施工效率、路面质量和工程可行性,施工工艺的优化需综合考虑混凝土搅拌、铺设、密实等多个环节,以确保在寒冷条件下实现高效、可控的施工过程。
具体而言,在冬季低温环境中,合理的混凝土搅拌工艺对于温拌剂的均匀分散至关重要,施工人员需要及时调整搅拌速度和时间,确保温拌剂与沥青混凝土充分混合,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在部分特殊的条件下,还可以采用温水预热骨料的方式,有效减缓混凝土凝结速度,降低施工温度要求,从而提高搅拌效果和混凝土的施工适应性。一方面,铺设工艺的优化对于确保路面平整、均匀密实至关重要。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如采用自动级铺机,以确保混凝土均匀、迅速地铺设在路面上,在此基础上调整铺设速度和均匀性控制,以适应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流变性变化,防止出现夹渣、不均匀厚度等问题。另一方面,优化施工工艺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如振动碾压机,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后能够达到足够的密实度。此外,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适度延长压实时间,确保混凝土充分融合,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裂性。在实际施工中,适时调整施工温度也是施工工艺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温度,避免因施工温度过低导致的混凝土凝固速度过快,影响施工的连续性和质量。除此之外,施工工艺的优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实地试验和经验总结,通过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试验和观测,不断优化和调整施工工艺,以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工艺能够合理进行,施工单位还需要充分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优化的工艺,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协同配合水平。
3.4 构建全面的质量监测体系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掺加温拌剂的沥青路面施工中,构建全面的质量监测体系是确保施工质量、提高路面性能的至关重要的应用策略,动态化的监测体系旨在通过全面而系统的监测手段,实时掌握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参数,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工程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保障道路的耐寒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首先,构建全面的质量监测体系需要对混凝土的关键性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这包括混凝土的流动性、抗压强度、耐久性等多个方面。通过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对掺有温拌剂的混凝土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这些测试数据有助于了解温拌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为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提供依据。其次,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是构建监测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置温度监测点、流动性监测点等,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流动性变化等关键参数,以及混凝土铺设、压实过程的实际情况,采集得到的实时监测数据可用于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保障施工过程的可控性和连续性。此外,质量监测体系还应该包括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还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如激光测高仪、厚度计等,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厚度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从而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设计标准,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施工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结语:综上所述,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掺加温拌剂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面,构建全面的质量监测体系和施工工艺的优化是关键策略,通过科学选择温拌剂类型和掺量,合理调控施工参数,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耐寒性,确保施工质量。优化施工工艺,包括混凝土搅拌、铺设和密实,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了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有效减轻了施工难度。全面的质量监测体系,涵盖混凝土性能、施工过程和路面质量,为施工提供了及时、全面的数据支持,有助于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为冬季低温环境下掺加温拌剂的沥青路面施工提供了全面而可行的技术策略,为道路工程在极寒条件下的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
参考文献:
[1]田卿燕,李善强,钱尼贵,等.掺加Advera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 2017, 37(1):4.DOI:10.14048/j.issn.1671-2579.2017.01.049.
[2]彭刚,姚城熙,徐波,等.两种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胶结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4, 31(5):5.DOI:10.3969/j.issn.1005-0523.2014.05.004.
[3]马宏涛.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技术分析[J].华东科技(综合), 2021(001):000.
[4]唐德密,隆海健,纪小平.新型温拌剂在沥青路面冬季低温施工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 2012, 32(2):4.DOI:10.3969/j.issn.1671-2579.2012.02.059.
[5]庄伟,尹亚丹.温拌技术在低温施工条件下的实施与应用[C]//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学术年会.2017.
[6]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DOI:10.7666/d.Y1699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