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马爱丽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三春集镇徐寨小学274506

摘要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考、分析和推理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涉及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在当今教育领域,数学思维能力被认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复杂问题。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新课标

正文


前言:

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思维培养,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意义分析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如何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今这个知识更新迅速、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的重要标准。数学思维,作为一种高度抽象和逻辑性强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寻找问题的本质,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未来的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将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加从容不迫,更加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的素质。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

二、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运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运用优质教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精心设计的题目和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因此,教师应当精选教材,充分利用其优势,为学生提供令人愉悦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

一方面,通过选择与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相适应的教材,教师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教材内容的系统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有利于形成全面的数学观念。此外,教材中提供的各种例题和习题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2]。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灵活运用其中的案例和题目。通过巧妙设计、组织和引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和发散思维。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样化思考,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适时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现代科技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教材选择与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优质教材的精心选择和独到运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

小学数学教学应以解题策略为教学目的,对解题方法进行持续的思考,从而在思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思路[3]。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地从直观的思维转变为逻辑的思维,培养出一种能够自己督促自己学习习惯。

例如:“花店有26枝玫瑰,22支百合花,16支是郁金香,现在我们要用7枝玫瑰,5支百合花,2枝郁金香来一束花。一扎几束花”对于没有亲身体验过的扎花的孩子来说,解决这些问题是比较难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粉笔盒进行模拟实践,引导学生亲自尝试,让学生把26根红粉笔当做玫瑰,22根白粉笔当做百合花,16根黄粉笔当做郁金香。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用自己的双手将一束束的花朵组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了解问题,将其从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容易掌握的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三)差异化的实施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教学方法,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成长。数学是一门充满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学科,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差异化教学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比如,在进行“位置”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了测试,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操作类活动,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有更多的理解。例如,教师可能会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画出一所学校的教学大楼的设计图纸。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学校教学楼的方位,以及各个教室、办公室、洗手间、水房的位置画出平面图并将其标注出来。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对他们的合作探索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7]

四)通过知识迁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知识迁移是指学生能够将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新的情境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能够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还能够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应用到未曾见过的新问题中。举一反三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问题的本质,识别问题的关键点,而创造性思维则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来激发学生的这两种思维。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以后,学生学到了关于体积的运算问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即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例题,而是要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实际问题中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达到知识迁移和能力提升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那么它的体积V是多少?如果我们将这个长方体的一个面切割成两个较小的长方体,那么新的长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复习和巩固体积的计算公式,还能够学会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这些公式,以及如何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知识的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6]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应当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富鸣芳.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小学时代,2019(17).

[2]张万忠.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12).

[3]邓建君.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16):83~84.

[4]张秋云.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 8(13):98-100.

[5]磨菲.浅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 2021, 018(002):150.

[6]张催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