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进行校企融合的方法与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蔡毅

永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省金昌市 737200

摘要

在《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了,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的行动方针,有效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具备职业技术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中职学校进行校企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职学校面临着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挑战,从而校企融合就是一种有效的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促进教育与产教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开展产学融合的实践活动、加强校企沟通与交流,还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知行合一的技能。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企融合、就业竞争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正文


校企融合是指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和科研创新等活动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校内教学框架,将教育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校企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 中职学校进行校企融合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1.校企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从而获得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技能和经验。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和工作任务,与行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掌握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2.校企融合作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和择业优势。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能够建立起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渠道,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招聘要求,从而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力。

3.校企融合学生可以明确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方向。通过与企业有效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和特点,明确自己的职业喜好,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提升教学质量和职业技能培养

1.校企融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校企合作能够将教育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和项目驱动教学等活动,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实际工作和项目实施,从而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与企业的合作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先进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设备,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 校企融合能够增加课堂中难以学到的知识。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中的先进技术被引入到学校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际项目和实训活动来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和工作坊,为学生提供行业前沿的知识和经验分享,拓宽他们的视野。

3. 校企融合可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很好的拓展。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教师能够了解最新的行业需求和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有机会与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实践经验,将案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创新

1.校企融合对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能够积极参与行业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发展。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或解决行业难题,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实验,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结合。

2. 校企融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创新的实际需求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创新项目中,锻炼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与企业的合作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创新的全过程,从创意的提出到实施和推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 校企融合让学生明白知识就是生产力。学校的科研团队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解决方案,与企业进行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4.校企合作还能够激发创新创业的潜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了解创业的机会和挑战,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实践项目,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或就业创业。

(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1.校企融合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影响。校企合作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通过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践需求相结合,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校企融合可实现校企共赢。校企合作使的企业的技术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升。通过校企合作的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的关系,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学校进行校企融合的方法

(一)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1.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首先就是签订双方有效的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明确合作意向和目标的文件,规定了双方的权责和合作方式。通过合作协议,学校与企业能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为后续的具体合作项目奠定基础。

2. 合作项目。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关系,学校和企业就可以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合作项目。合作项目可大可小,或研发新产品、或开展技术研究、或共享实验室设备和资源等。通过共同参与项目,学校和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的互补,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发展。

(二)实践教学和实习计划

   实训基地和现场实习是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1.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的机会。建立实训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并提供相关设备和资源。实训基地可以模拟多个行业的工作场景,如机械加工车间、电子实验室、酒店前台等,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在实训基地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并学习实际操作技能。

    2.现场实习。除了实训基地,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还可以提供现场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内部参与实际工作任务,了解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在现场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与企业员工一起工作,学习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工作环境的要求和挑战,与职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现场实习时,通常会制定实习计划和安排。实习计划包括实习的时间安排、实习任务和目标等。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确定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并制定评估标准和反馈机制。

3.通过实训基地和现场实习,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能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并提前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招聘和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4.企业导师制度和职业指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职业发展,中职学校可以建立企业导师制度和提供职业指导。企业导师是由企业派遣的专业人士,与学生建立联系并提供指导和支持。他们可以与学生进行定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情况,并提供职业规划建议和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帮助他们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趋势,提供实际的职业指导,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准备。

(三)建立合作平台和机制

1.校企合作委员会和联络机构。中职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并设立专门的联络机构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合作策略、规划合作项目,并监督合作的实施和效果评估。联络机构则负责具体协调和推动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务。校企合作委员会和联络机构的设立可以确保学校和企业之间有一个稳定的沟通渠道,能够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难题。委员会成员可以定期开会,讨论合作方向、合作项目的选择和实施进展,并就双方的需求和期望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2.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为了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中职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平台,用于发布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在线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群组或专用的应用程序。通过这个平台,学校可以发布合作需求和项目信息,向企业提供实习、就业和合作机会。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行业动态和技术需求,供学校和学生了解。平台还可以提供在线培训资源、案例分享和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这个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时效性。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建立联系,寻找合作机会,并及时交流合作进展和需求变化。通过建立合作平台和机制,中职学校能够更好地与企业进行校企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校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企业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人才和技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

1.教师行业实践和企业交流。为了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中职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进行行业实践和与企业的交流。教师可以参观企业,了解最新的工作流程、技术和需求。他们还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或实习,亲身体验行业实践,并将这些经验和知识带回课堂,与学生分享。与企业的交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行业研讨会、培训课程和专业论坛,与企业专家和从业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这种交流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2.培训计划和专业知识更新。中职学校制定全面的师资培训计划,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更新和教学方法培训。培训计划可以包括行业研修、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和教学设计指导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培训计划还可以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需求,针对特定行业和岗位进行定制化培训。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进行技术培训,让教师了解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师实习项目,让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和知识。

(五)推动校企合作成果转化

1.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应用。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的应用。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合作,学校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为了推动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或科研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和研发资源。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企业研发团队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创业支持和就业孵化。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支持学生创业和实现自主创新。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孵化中心,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和创业导师指导等支持服务。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就业孵化项目,为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和实习机会。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制定就业导向的课程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前接触职业环境,并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这样的就业孵化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中职学校进行校企融合的挑战和策略

(一)校企合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1.不平衡的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之间可能存在权力和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合作关系不稳定。企业可能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学校的声音和需求被忽视。

    2.课程和实践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可能与企业的需求和现实工作环境存在脱节。学校培养的学生技能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匹配,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就业困难。

    3.管理和沟通困难。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然而,由于机构之间的差异和沟通渠道的不畅,管理和沟通可能变得困难,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1.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合作过程中双方的权益得到平衡和尊重。双方应共同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避免合作关系中的不平衡问题。

    2.需求导向的课程设置。学校应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趋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定期的课程评估机制,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改进。

    3.加强管理和沟通。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沟通机制,确保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畅通。双方应建立定期的会议和交流平台,及时解决问题和协商合作事宜。同时,建立专门的联络人或团队,负责协调双方的合作事务,提高沟通效率。

(三)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1.加强跨学科融合。中职学校可以加强不同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单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实践。

    2.推动区域合作。中职学校可以与区域外的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与不同区域合作伙伴的互访和交流,学校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3.引入新兴技术和产业。中职学校应积极关注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可以与新兴产业的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吓珠。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2):1-2.

2】吕英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教融合办学【J门。职教视点,20184):21-22.

3】刘东菊,张建华,刘强。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与政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629):91-93.

4】沈文英,汤坚。五年制高职学校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学园,201825)。

5】戴晓玲。浅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工业设计,201812):108-1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