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技术
摘要
关键词
建造;建造工艺
正文
引言
由于建设项目数量的增加,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所以,在国内的建设项目中,需要不断地改进与改进,保证建设期间的环保工作,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工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要保证了施工工艺的合理运用,就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
1.建筑工艺的含义
就国内的建筑业而言,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并且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能量浪费,如果在建造工艺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不能得到科学、高效的控制,这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建筑一般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建设,在建设的时候,要制订一套科学、高效的规划,让资源可以被合理、高效地使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于引进了高科技的先进的技术及流程,在进行建设时,可以很好地解决环保等问题。在选用施工方式的时候,还应该注重科学性和谨慎,以便提高工程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高效地节省了资源,并切实地保存了环境因素。由于建设的普及,从施工企业的观点来看,也为自己增添了一份竞争力。通过推广建筑,要遵守一些原理,注意满足环境的现实需求,使我们星球上的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在建设过程中,在建设过程中,业主与业主、业主、业主双方都能协调一致。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2.建造工艺的基本原理
2.1协调建设的原理
在我国,由于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建设项目层出不穷。在建设项目中,由于施工工艺、人员和材料等方面的原因,对建设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一套建设工程建设工艺的运用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工程建设时,注重并实践建设的和谐性。建筑的和谐与和谐自明。在建设项目中,若一味追求建设的进度与品质,而忽略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则在建设项目成功后,将面临生态问题的责难与惩罚。构建的和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存,降低我们对我们的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从而达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而建筑可建性又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一是要大力宣传和宣传“绿色建筑”的新工艺,如采用环境友好的建材、降噪、减排等。另外,要加大对建筑工人的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建设工程中自觉遵守环境法规,实现文明施工。同时,政府有关方面也要加大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力度,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措施,如有违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节能减排措施的研究,促进我国建筑业的绿色发展。建设项目和谐度的建立,对于环保、降低生态损害、提升建设项目品质、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坚信,通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的建设必将在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得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2.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建设方案
目前,对建造工艺的选用与运用,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当地实际”的建设理念,以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率和科学性。因地制宜建设的基本理念就是在进行建设工程建设时,要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分布、技术等因素都要结合起来,对其进行细致的调研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掌握现场实测资料,掌握现场实测资料,为合理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合理使用奠定基础。通过调研,使工程队伍能够依据所掌握的资料,有目的地制订出相应的工程计划及工艺方法。例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区域,应采取基础加固措施,确保房屋的稳定;在气候较差的区域,可采取适当的防水隔热措施,以改善结构的耐久性能。从而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科学、合理程度,减少了对建设项目的投入和成本的增加。“因地制宜”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进行工艺革新与优化。在实践中,要结合项目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需要,对新的施工工艺与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与探讨。通过科技的革新,不仅可以促进建设项目的建设,而且还可以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因地制宜”是建设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质量、效率和科学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继续大力宣传、运用这一原理,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研究与改革力度,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
2.3节约型建设原理
在国内建设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既要保证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又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利益。建设项目建设既是一种技术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在建设项目中,经济是一个很重要的建设准则。经济原理就是要使建设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都能反映出建设经济的特点。因此,必须从施工方案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和技术的选择上,兼顾经济性。比如,在确定建设项目的时候,要根据项目的需要,选用经济合理、经济合理的项目。在选材上,要尽量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减少建设费用。因此,在对工程技术进行合理的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工程量,从而达到高效、经济的目的。经济建设的原理也是要根据项目本身的特性来进行建设,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不同项目具有不同的特征,有些项目规模较大,有些项目较小;这些项目中,有些是地形较为复杂,另一些则是相对比较单一;有些项目比较困难,有些项目比较简单。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经济建设是指建设单位既要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与效率,又要保证项目的经济利益。这就需要从施工方案、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兼顾经济性,并根据项目本身的特性开展施工,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坚持经济建设的基本原理,既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又可以提升建设项目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3.建设项目中的建造工艺应用
3.1节约材料的方法
首先,要把建材的购买工作做好,在建材购买的时候,要强化对建设的现实要求,并且要对材料对工程的进度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建设的进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在购买的数量上加以控制,并适当的增加和减少它们。如此,才能保证药材不会剩下。其次,必须对建筑物资进行高效的储存。就建材而言,为了达到对其进行合理、高效的储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温度的控制,并尽可能地防止其受到潮湿的影响。如果遇到恶劣的气候状况,建筑物料很可能会发生霉变,也会潮湿。若是严重一点,就不能再用了,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3.2节约能源的方法
首先,要全面实施电力消费体系,并逐步加以改进。在电力消费的全过程中,只有通过制度来发挥其基本的功能和保证功能,从而实现对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要强化建筑用电的管理,要全面实施各项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人。另外,为了达到科学的用电目的,在建筑工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保证设备的使用是合理的,对于在使用中出现的老化问题,应该进行严密的控制。在机器运转时,操作者要尽自己的责任,减少空运转,并采取节能措施。唯有如此,建筑设计才能得到全面的实施,并彰显出它的应有功效。
3.3固废管理
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加固地基上。在这个工程的施工中,要重视土方的挖掘工作。若基坑施工成功,应尽量避开采用外送的方法。在进行外运时,往往会产生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同时,在实际的交通运输中,很容易形成粉尘等现象,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损害。因此,推荐采用回填法,尽可能地减少外输。其次,建筑作业中所形成的废物,宜进行循环再用。对废物,要进行科学、高效的分类,特别是对可使用的废物,要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进行堆积,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回收效果。例如,在进行公路建设的时候,要对地基进行强化,垃圾可以对地基进行加固。另外,如果将水泥块等垃圾用作地基垫层,则可以利用。尤其要重视对金属垃圾的高效处置。由于金属资源非常宝贵,所以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这种浪费,所以需要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适当的处理。如此,既可以降低企业的费用,又可以节省宝贵的能量,又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3.4 节约用水
首先,这片区域很有可能存在着地下水,这是必须要事先调查的。建筑用水的选用,以地下水源为宜。建设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如挖井等,做到对地下水的科学利用。另外,在建设的最后阶段,园林的用水也是必不可少的。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又可以减少使用自来水的数量。另外,对于在建设过程中的工地硬化问题,应该采取一种比较灵活的方法来解决。针对水泥路面,必须达到与方形地砖的统一,从而达到让雨水渗透,防止工地过分坚硬的目的。最后,在施工中要注意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既要注意浇灌,又要做到有效的覆盖,两者要相互配合。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并为网络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国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建设项目也在增加,建筑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所以,人民对建设项目的品质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就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改进与创新工程建设的工艺,扩大施工途径,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麦荣林.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12):123-123.
[2]黄富勇.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60-61.
[3]廖志锡.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14):119-119,146.
[4]黄操.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805.
[5]马林.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6(17):281-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