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筑工程企业材料供应管理
摘要
关键词
施工企业;建材;供货经营
正文
引言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普通建设项目中使用的建材品种约2000余个,23大类,20000余个品种。所以,物资采购的流程有没有规律,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能否正常进行。
一、对建筑企业物资采购进行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剖析
近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国家的快速发展,使得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面对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建设企业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经营费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物料供给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建材,即使是最优秀的施工企业,也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因此,每一项建设项目都需要花费很多的钱去采购材料,而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对建材的供给进行更多的关注。一方面,通过对采购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采购的材料的质量,从而推动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从而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对企业进行高效的经营,可以加快资本的流动,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物资供应的实施程序
1、全面布置期:全面布置期是确保整个工地物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在项目开始之前,参加项目团队的组织设计,制作工地物料的管理计划,确定物料的进入路径及存储地点,确定工地物料的控制指标,并做好物料的成本估算。
2、验收与储存阶段:按工程计划,有序、有序地将物料分批次进场。根据各类材料的品质,规格,品种及数量,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经验收后方可接收。不仅要确保工程建设所需的原料足够,而且要避免大量的物料积压,造成仓储、管理混乱。
对进场工序的控制是工地材料的基本环节,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数量、质量进行检验,对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生产顺利进行,降低工程造价,需要根据现场的平面布局,在确保主通道畅通和方便、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存储地点,尽量降低二次运输。要依据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及物料储存的工艺需要,依据每一种物料的自然特性,采用多种有效的维修养护方法,保证每一种物料的使用价值得以保存。
3、物料申领与结算环节:物料申领与结算环节是对物料损耗进行控制的重点。根据原材料及建筑标准对收到的材料进行验收,并在使用期间不断地进行检验,并敦促班组不能节省材料。并通过记录、分析、计算、控制、对比、评价等方法,将各类物料的消耗等级以实物量的方式体现出来。精确的会计不仅能体现当前的经营结果,而且能为后续的工作提出建议。
三、施工物资的采购与控制
1、要全面了解工程材料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
在购买和利用建材方面,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要对进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另外,在建材的采购、检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也要严格遵守建筑业的规章制度。
2、建筑材料的购买与使用
在购买建材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材料的品质。因为在最初的材料购买阶段,要仔细检查建材生产厂的资质、运营的程序和资质,同时也要知道他们的售后服务。对所产相关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以保证建材的品质和等级。另外,还要在施工行业中,对企业的信誉、口碑和售后服务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对使用该建筑材料的用户进行相关的鉴别和鉴别。
3、建材生产过程中的管理
在对建材进行初步的处理时,必须要对项目的进程有一个详尽的认识,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施工阶段所要消耗的材料数目。同时也可以与公司的各种物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达成协议。在没有购买到任何的材料之前,都要先将交通路线和到达地点的物资储存起来,然后再将库房清空,这是对物资进行高效管理的基础。同时,在建设中,建材的使用也是最大的,也就是所谓的执行阶段,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以保证采购到的材料的质量能够满足该项目的质量要求。其次,要根据各个施工环节所需的物料数量,来进行规划。三是要制定相关的定额和回收体系,以防止建材的大量浪费,为施工单位节省建设费用。在建设过程中,要对建材的用量进行严密的管理,以防止出现不合理的损耗。
4、项目竣工验收及工地移交的管理
对项目完工和工地移交进行管理,就是在项目已经完工3/4之后,也就是要进入收尾期,而新的建设工作马上就要启动了,所以要为建设移交做好准备。这是由于建筑产品的流动性所致。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可以使建设动力快速转移到新项目上,确保建设的可靠度。通常需要关注如下几点:一项项目的主体部分已经完工,通常所用的材料已经超过70%,此时要估算出剩余的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并根据场地的库存情况,根据供需平衡,对原有的原料安排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避免剩余物料的堆积,为项目结束后的场地清扫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可以将闲置的临时设施先行拆掉,同时还能充分考虑废旧材料的循环再用,节省施工成本。对于在工地上产生的诸如漏筛、碎砖等的建筑废弃物,要进行滚碾、筛选和循环利用,不能重复利用的,应立即处置。对因设计更改而产生的过剩材料和已不再在用的架木、周转设备等材料,应立即进行退库,以便完工后能尽快转入新的施工地点。处理好物料的接收和存放,并进行物料的核销核对;对各个项目中物料的节省与浪费进行了评估,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进行了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5、对建材进行定价
5.1减少原料成本,全面了解行情
在施工总费用中,原材料约占总造价的60%,因此施工费用的多少主要受原材料费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价格控制。因为建材的水平相差很大,而且不稳定,在建设项目中,价格没有可比性,施工时间也不长,所以要想把材料的价格控制好,就必须随时了解到物价的变动情况,这就要求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全面的运用。
5.2搞好交通组织,发挥市场情报作用
在建设项目,特别是在一些大型项目中,所使用的材料数量十分庞大,若不能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则会使施工材料的造价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建材成本的控制中,物料的运送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物资的购买上,如果产品的品质满足要求,并且价格也是合理的,那么就应该尽可能的去选择那些靠近建筑工地的公司,这样就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在各个建设时期,要根据所需物料的多少和品种的差异,采取分段式的运送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和资源的浪费。
6、建筑材料存放和分发的行政
由于工期的差异,建设时所需的材料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考虑到还没有使用的费用和施工后期所要用到的材料等,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发放和储存好的材料。而集中式库存是一种最好的库存管理方法。库存太多会引起不需要的损耗;而存货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展。因而,通过对其进行集中储存,可以实现对原料的用量和对结构的控制。在对建材的发放进行管理时,必须要对建材进行科学的控制,才能有效的防止出现不应有的浪费。而在分配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分配的管理体系,如果是要实行定额的话,就要严格遵守领料的相关规定,在分配上要采取分批的办法。在所用的材料有破损或修理的情况下,必须严格遵守以旧材料来交换新材料的原则,若原来所用的老材料发生了损失或破损的情况,则要根据折算后的数额,对其进行严格的补偿,这样才能将其在实践中造成的损耗降到最低。而且,如果是已经发出去的,也要对其用途和用途进行追踪,以便将剩下的材料进行妥善处置。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文件体系,对整个工程的发放进行有效的监管。具体要做的工作有:(1)严格控制钢的数量。例如,出现过多的钢筋,而钢筋工人为了通过检查,不了解相关的规程,就会多放一些,从而导致超出标准的位置,这主要是由于小组的结算是按照吨数来计算的,所以多放的钢筋会给团队带来好处。对于目前存在的大量钢筋使用情况,应该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让他们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并根据相关的标准和图纸来进行检验,多放就要处罚,并且要将各种不同的工艺特性发挥到最大。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厂内进行冷拉,增加其长度和强度;在现浇板中使用冷拉扭筋;喂料的长短可以按照配料表来决定,降低了钢筋的损失。(2) 对模版进行调控。工地上要强化对模架的进货数量和规格尺寸的控制,不要依赖于班组,要多少有多少。根据工程进度和房屋(工程)的种类,进行模板的配置,根据建筑模块的尺寸,对模板的翻样进行复核。从循环使用角度出发,将原有的模具制成固定的模具,以便再次使用。拆除后要对模板进行清洗,并对模板的拆装技术进行正确的操作,以有效地控制脱模的损失。
结束语
建设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资企业在工程领域的高端领域与本土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导致了企业的市场收益下降,而普通施工企业的工程规模庞大,所需的物资采购量大、工期紧、工地物料控制难度大,这就给施工企业的原料供给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因此,加强对施工企业物资供给的控制,加强物资供给的控制,是保证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更大的市场收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爱军;浅谈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企业与管理2010.8
[2]吴爱林;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12.3
[3]倪加丰.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中国住宅设施2011.4.
[4]刘志兵.施工现场材料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