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之智慧工地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冯照东

广东龙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摘要

伴随着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国家的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而建筑工程的管理也越来越好,为了推动国家的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在传统的建筑业中引入网络思想已经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文章着重讨论了在物联网的运用背景下,怎样更好的建设智慧网站。


关键词

智能施工; QR码; BIM;移动应用软件

正文


引言

 

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品,直接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信息化手段、移动技术、智能穿戴和设备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因此,“智慧工地”也随之诞生。

 

一、“智慧工地”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的智慧工地,其实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工地进行全方位的、全方位的、全方位的管理。该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对建筑施工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智能监控。

在建筑工程中,通过在建筑工程中设置多种传感器、监测装置,实现对工程场地进行实时采集。其中包含但不局限于工程进度,人员流动,设备状况,环境改变等。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够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进而提升建设的效率与品质。“智慧工地”是一个具有高度智能的系统。采用智能化的方法,可以对建筑机械进行自动监控,如自动吊装,自动铺装等。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极大地减少了工程的风险。“智能工地”已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使施工现场与外界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并对现场进行远程监控和指挥。它打破了地理上对建筑工地的控制,极大地改善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智能工地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将项目管理、质量、安全、资源分配等各个业务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项目施工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实现了在工地上各类作业的有效协作,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个建设工作的效率。“绿色”是“智慧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在智慧工地施工项目中的运用

 

1.工程管理:利用工程管理系统,对工程进度、造价、质量及安全进行了全面的监测与管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效益。

 

2.品质控制:运用大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各阶段的品质资料,以保证项目的品质。

 

3.治安管理:利用监测系统,实现工地的动态监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地辨识并警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资源管理: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实现对工地物资、设备和人员等资源的有效管理,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5. 环境保护工程:利用智能化的检测装置,对工地的噪声、灰尘、污水等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并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达到“绿色建筑”的目的。

 

6. 协作工作:通过建立一个协作工作的平台,使参与活动的人员能够在工作中进行交流和协作,从而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三、未来智慧工地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智能网站,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领域。在技术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施工管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各种新型的检测手段和监测手段,获取大量的工程资料,从而更好地掌握工程的进展情况,并对其进行更加科学的调度。此外,利用海量的大数据,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析,能够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支持,进而提升建设的效率与品质。未来智慧网站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建筑工程中,既可以使建筑机械进行自动管理,又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风险,是建设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使建筑工程与外界进行更有效的互动,从而提升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通过远程监控和远程指挥,可以有效地对工地进行实时监控,增强了工程建设的柔性、方便性。智能化是未来智能网站发展的又一方向。通过对项目管理、质量安全、资源分配等各个运营体系进行更深入的整合,能够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的管理,提升工地上各类业务之间的有效协作,进而提升总体的建设工作效率。“绿色”是未来智能建筑发展的重点。通过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等新工艺,使项目施工与环保相结合,既有利于提升项目的施工品质,又有利于减轻生态破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构建智慧工地

 

1.实施劳动用工制度

 

    目前,我国已有八万多个具有资格的施工企业,五千多万的施工工人,采用科学技术和体制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施工劳务实名制,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施工现场,对施工单位进行登记打卡和出入控制,对施工单位实施封闭的管理,对每一名劳务工人的个人信息、岗位工种、考勤信息等都进行了实名制管理,使劳务用工合同和工资支付程序等更加规范化,保证了每一位劳务工人的合法权利都能获得切实的保障。在实行劳动力实名制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资料,在对有关资料进行有效地分析之后,对工程体系和工期安排进行了适当的改进,这对于建筑工程的成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 QR码和编码的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条码技术对建筑工地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对建筑施工进行了信息化改造。通过各个项目的摸索,目前已经逐步在建筑的日常管理中运用了二维码,已经覆盖了建筑的简介和文化,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创新,以及对工程特点的推广等方面。同时,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如:安全质量技术交底,质量测量实量资料上墙上,以及现场材料、样板陈列等,及时地进行了更新,保证了现场的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通过使用二维码技术,可以实现建筑项目的规范化和可追踪性,实现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时掌握工地的真实情况和施工过程,从而为工地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对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临水临电设施、施工车辆、临边洞口、内业数据等进行了编号和整理,便于在电子管理系统中输入和查询相关的信息。对项目的序号进行控制,保证了项目的有序开展,为项目的保密工作创造了先决条件。

 

3.监督和管理

 

    在整个项目的施工阶段,监测和管理既可以为工地的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一个直接的信息,也可以对整个项目实施一个视觉化的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动静都管”的立体化的管理体制。监测管理可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可视化的监测与纪录,并且能够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质量事故进行预警,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在塔式起重机、塔楼、出入口、围栏和重大危险源等关键位置都设置了监测设备,从而达到了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直观的信息化管理,既节省了一些监督费用,又能使安全和质量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把多个监测管理平台整合在一起,设立一个监控室,并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管理,通过因特网的方式,把监测的数据传输到了云端,达到了对监测管理的多级管理和动态管理,既能提升工地管理的效能,又能有效地防止问题,提前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

 

4.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

 

    BIM具有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绘制性等优点,通过 BIM技术仿真建设工程(先行试验后建设),仿真和优选工程建设计划,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前进行防范,直到得到最优的施工计划,力求达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的目标,极大地减少了返工费用,降低了资源浪费和冲突,也降低了安全隐患,并对实际工程进行了实际操作。将 VR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把 VR虚拟现实应用于建筑安全管理,对操作人员进行真实、互动、情节化的安全警示教育。改变过去“说教式”的“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建筑工人们亲自体会违章的危险,增强他们的安全观念,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理念转化。

 

5.监督环境

 

    环境监控可划分为两类,即环境质量监控和污染源监控。它的作用就是追踪环境的质量变化,测定其水平,为环境的管理、污染的防治等工作提供依据和保障,是环保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将粉尘噪音监控装置安装在工地上,并依据该系统的实时资料,对工地的环境问题采取喷洒湿润措施,控制工地工作噪音等。针对现场的劳动管理和施工形式等,对现场实施了分区管理,对现场的文明施工问题实行了责任划分,责任到人。通过对粉尘噪音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监视,发现现场的文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立即进行修正,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文明施工。

 

6.在项目中使用 LED条。

 

    在外部货物建筑电梯竖向升降通道、塔吊起重臂及拉杆、室内楼梯及地下室参观线路等处都安装了 LED条照明,这不但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环保和节约能源(比一般的照明节约30%),还让建筑工地的夜晚和地下室的灯光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视觉上推广了公司的文化,这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益的。项目开发中的移动 APP。通过“手机查车” APP,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可以实时掌握运送的水泥,通过“隐患检测系统” APP,实时监测工地的安全问题,利用“奇特物联” APP远程控制高空和临近水域的水电,利“爬架智能同步监测系统” APP,来实现对安装在工地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控制,既提高了工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又确保了整个项目的安全建设,促进了项目的进程。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面部识别技术。

 

结束语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使施工现场的信息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成为可能。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综合统计与分析,促进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交互与管理,实现绿色、智能、低碳的智慧管理,有效促进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时期,建筑业面对着极大的挑战与机会,采用全新的项目全寿命管理思想,大力推进智慧工地的建设,让网络思想与传统建筑业相结合,必然会成为建筑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建筑业信息化也必然会不断地发展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毛志兵.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助力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5):80-84.

 

[2]欧蔓丽,曹伟军.建筑业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的研究及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08):50-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