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中职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电气控制与PLC课程
正文
引言:国务院在2020年7月27日颁布并实施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中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与技术进步,中职教育电气类专业显得越来越重要。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被视为中职电气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它对学生的职业成长和求职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只重视专业技能发展,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等方面发展。在目前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大环境中,中职教育既面临着许多挑战也迎来了许多机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到电气控制和PLC课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 课程思政建设概述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高校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与要求纳入教育教学过程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体系,通过该课的设置与实施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道德品质。课程思政建设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达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学校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上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2.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定位与特点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作为中职电气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PLC编程与应用技能。该课程的定位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电气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课程讲述常用控制类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用途,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及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设计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和选用常用的低压控制电器,具备阅读和分析电器控制线路的能力,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简单设计法及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设计与编程。
该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案例进行理实一体教学、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PLC应用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胜任智能装备中电气控制系统的操作、装调、运维等相关岗位的工作。
3.中职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的意义
3.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将思政建设融入到中职电气类专业课程当中,能够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与社会责任进行思考,同时对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学生在思政教育引导下可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确立正确价值取向,强化社会责任认知与承担。他们将认识到,作为电气类专业人才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价值的发挥与社会责任的担当,才能培养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才。
3.2 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职业操守,指导学生形成勤奋扎实、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良好职业素养。学生在电气控制及PLC课程学习期间,既要重视技能掌握,又要重视道德修养与职业操守,从而成为守法勤奋的电气类专业优秀人才。
3.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担当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在电气控制与PLC的课程设置中,学生需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各种实验和项目,这样做有助于培育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与此同时,思政建设还能引导学生明确责任的意义,激发其责任担当,使其能够在学习、工作等方面敢于担当。另外思政建设也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促使其大胆探索与实践,从而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电气类专业人才。
4. 中职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为例
4.1深挖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走访企业、行业深入挖掘、分析“课程思政”元素,整合教学内容,调整知识结构,寻找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资源的结合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完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协作、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促使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鼓励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有关各种电力系统保护的新技术时,各国科学家们展现了无限的创新思维和勇气,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追求科学真理,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学生们,让他们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勇气,激励自己不断学习、探索和进步。在电气专业教育中,融入这样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科学家们的故事和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勇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们能够从中汲取到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的品质,培养出执着不懈的探索精神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4.2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将工匠精神融入电气控制和PLC课程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工匠精神意味着一种职业价值取向、职业精神与职业行为,它注重在课程知识技能和工匠精神之间找到契合点,把知识技能教育与工匠精神价值观教育相结合。通过突出精益求精,不仅会使学生获得技术知识,而且会使他们养成踏实的工作态度,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使他们真正达到技术好,态度正,责任重,做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电气控制和PLC专业的优秀人才。
例如,在讲授电机控制线路原理及安装接线工艺时,需要学生对安装接线各个环节及步骤操作要领了如指掌。随时提醒同学们各控制器件的联接必须按规定的工艺标准及要求进行,联接点必须准确,走线应注意工艺并不断实践,力求完美,有效地指导学生应敬畏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和课程并且认真学习,认真践行,使他们在电机线路安装和接线操作中更仔细更专心地工作,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专业精神。
又例如,在芯片的检测与自动分拣这个课题的探究中,在学生学习PLC任务程序编写的过程中,联系嫦娥五号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以及提高各项精度,反复实验,反复练习,以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完成了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任务。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作为我国航天领域一个重大里程碑,科学家与工程师在执行探月任务时面临许多技术挑战与精度要求,经过反复试验和实践,他们不断优化方案终于获得成功。通过深入研究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实际操作中所展示的工匠精神。他们不懈的努力,大胆的尝试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是值得广大同学学习与借鉴的。在学习编写PLC任务程序时,同学们还应像科学家、工程师那样,始终保持谦逊、勤奋、顽强的心态,争取战胜各种困难,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对先进科学事例的研究,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只有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成绩。这一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责任心的培养,也为其今后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3将爱国教育融入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电气控制与PLC的课程设计中,加入爱国教育元素,可以通过策划相关的项目或实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重要科技进步和发展轨迹,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通过对我国电气领域科技发展与创新成果的研究,学生们会了解我国科技实力与技术水平,进而提升对于祖国自豪感与归属感。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科技竞赛或者社会实践,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科技创新的神奇之处,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勇于承担责任的情感。通过这一战略,把爱国教育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热爱祖国、热心科技事业、带领学生在学习、工作等方面积极出力,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电气控制及PLC课程的内容设计中,教师可借用国外技术封锁等事件为出发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聚焦当前国家科技发展形势与挑战,形成爱国情怀与技能报国理想信念。具体实施步骤可安排为:老师通过呈现国内技术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带领学生认识国际竞争所面临的技术壁垒与挑战,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再次,组织同学们分析封锁高端芯片技术的冲击与背景,探讨各国科技竞争现状及未来趋势,引导同学们思考提高本国科技实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然后,老师们设计了相关的项目或者实践活动来使学生们对电子信息领域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鼓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去。最后,教师激励学生建立技能报国理想与信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责任感,并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中去,为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尽一份力。通过上述实施环节,教师能够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有效融入其中,引导学生重视当前国家科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感,激发其学习热情,实现报国理想,从而为培养有崇高爱国情怀电气控制及PLC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将环境保护融入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将环境保护教育整合到电气控制与PLC的课程中,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气控制领域对环境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可利用这一机会介绍绿色技术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精神,并引导学生把环保理念贯穿于专业实践之中,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学习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的运用,同时也会形成主动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责任感,从而为今后在工作及生活当中实践环保理念打下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变电站选址相关内容的时候,需要考虑天气气候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这样既可以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更要和我国历来提倡的建设绿色环保,和谐统一社会发展主题相协调。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能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通过对变电站选址相关知识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对变电站选址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有一定的认识,主要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环境保护。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切身体会与感受不同选址方案所带来的环境效应,从而引导学生意识到选择适宜变电站选址对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这一契机将绿色发展理念与环保意识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并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一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养成注重环境保护,尊重大自然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为绿色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该综合实践结合思政教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让其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社会责任的电气控制及PLC专业人员。
4.5注重实践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结合实践进行思政教学,是为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项目设计和案例分析,学生将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供课程内容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在线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结合线下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互动性,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专业技能的电气控制与PLC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4.6组建合格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教学中,组建合格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思想引导和专业技能培养。通过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专业知识的电气控制及PLC领域专家组建教师团队,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思想道德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同时通过经常性师德师风培训以及学术交流活动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进行思政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该策略,组建一支高水准的教师团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思想上的指导,从而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成长,对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的电气控制及PLC专业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为例,探索和实践中职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 契合点,从多方面考量,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汤芳芳.“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05):161-163.
[2]汤芳芳. 中职《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3.DOI:10.27036/d.cnki.ggxsu.2023.001838.
[3]王瑞扬.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课程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4.DOI:10.27037/d.cnki.ggxsc.2022.000604.
[4]何馥娴.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4.DOI:10.27037/d.cnki.ggxsc.2022.00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