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的结合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读写结合
正文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改革和挑战。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而写作则是阅读理解和运用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提升表达力和创造力。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结合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不仅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还能通过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例如,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通过阅读科普文章、历史故事和社会热点等内容,学生可以获取广泛的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世界的了解。而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方式,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在写作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灵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阅读中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水平。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综合,这些过程都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例如,阅读一篇复杂的文章时,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而这些思考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写作,学生将阅读中的思考进一步整理和表达出来,强化逻辑思维的连贯性和条理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安排结构,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巩固阅读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阅读一本精彩的小说,学生可能会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象,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成就感来源于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并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在写作中逐步积累经验,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提升写作水平。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和写作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的结合路径
(一)系统梳理教材内容,选取读写切入点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梳理教材内容,并选取读写的切入点。
1.阅读教材内容
首先,教师需要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例如,选择《荷花》这篇课文,通过深入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情感,注意文中描写的细节和情节。教师需要全面了解课文内容,以便能够准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
2.提取主题和要素
接着,教师需要提取课文的主题和相关要素。以《荷花》为例,确定课文的主题是荷花,关注荷花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的关系。通过提取这些关键要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写作方向,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紧扣主题。
3.确定读写切入点
然后,教师需要确定读写的切入点。可以考虑以阅读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完成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例如,以荷花为切入点,让学生写一篇描述与植物朋友亲密关系的文章。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植物的特点,还能培养他们运用自己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4.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或实地参观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荷花和其他植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思考与植物互动的经历。这种观察和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引导写作
最后,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组织思路。例如,可以提问:“你与哪种植物最亲密?为什么?”“你是如何与植物进行交流的?”“植物给你带来了哪些欢乐和启示?”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展开思路,组织语言,写出有内容、有情感的文章。教师的引导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学生从阅读过渡到写作,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二)以读积累语言,以写践行实际活动
第一,以读积累语言。学生可以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课文进行阅读,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并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独立形式展开阅读,然后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分析小女孩的性格特点,以及她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故事,积累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第二,以写践行实际活动。在阅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可以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借鉴《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例如要求学生注重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描写细节等,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巧,体验写作的实际活动。比如,可以指导学生在故事中设置一个困境,并通过人物的努力和智慧解决问题,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和教育意义。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互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他人的作品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彼此的优点。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写作分享会,让每个学生都朗读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指出作品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互动交流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完成后进行修订和编辑,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拼写、语法和标点等方面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作品。
读写结合的综合性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读写点评,落实读写方法指导
首先,针对阅读板块,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的指导。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可以先导入背景知识,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特点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比如询问他们对于西沙群岛的想象,以及他们对于美的感受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关于西沙群岛景色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感知力。
其次,针对写作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仿写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以习作《这儿真美》为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写一篇描写某个美好地方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框架和思路引导,比如先描述该地的特点和景色,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如运用形容词、比喻、拟人等手法来丰富表达,使他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例如,学生可以描述一个他们去过的公园,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这个地方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在点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详细的点评,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保持个性和创新。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析优秀的习作范例,让他们学会从他人的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启发。通过具体的点评和示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例如,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描述景物时的亮点,同时建议他们如何更好地组织段落和使用语言,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感染力。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体系。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升自己的语言感知力。而写作则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文字表达的过程,学生通过写作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写作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是学生展示创造力和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卢丽军.以读促写 以写“养”读——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J].读写算,2024(10):59-61.
[2]周苗苗.以知悟感 以读促写——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4(01):49-51.
[3]高敏芳.巧阅读 妙写作——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J].小学生(上旬刊),2023(10):7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