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教学优化、创作能力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研究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一、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的优势
教师应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的优势: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交互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美术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艺术作品等,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在线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等;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创作工具,如数字绘画、动画制作等,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最后,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评估、在线测试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
1. 借助信息技术,创新绘画形式。受以往传统教
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们往往是先讲述知识内容,之后再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绘画本上完成绘画作业,使学生能够通过勾勒线条、点缀色彩的方式在绘画本中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在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改。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的反馈工作并不及时与彻底,教师往往难以将自己的意见完整地表述给学生,学生也无法通过学习而提升美术能力及水平。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创新绘画教学形式,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借助网络端创作绘画及艺术作品,使学生在不同于传统白纸绘画的创作形式下激发出创作潜力,并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
例如,在教学“电脑绘图”相关内容时,针对学生在传统美术课堂学习中形成的枯燥感、厌烦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借助“金山画王”这一软件创作美术绘画作品,以这种全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运用软件创作前,需要教师为学生传授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再由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使用软件创作绘画作品,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这种创新的形式下拥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及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美术学习中产生新鲜感,并保持对美术课程学习的热情,进而获得良好的美术学习体验。
2.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重难点知识
传统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之势,将美术教学送上现代化、信息化发展道路,让其转型成与科技化、信息化接轨的课堂,从而有效突破传统机械讲述式教学模式桎梏,让学生与教师站在同一水平线对话、交流,共同欣赏美术作品,以便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授“剪纸贴花”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机械讲述式教学模式,采用VCR 视频将“剪纸中的故事”相关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感受剪纸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技法,再聆听剪纸中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剪纸文化、剪纸技法,观看艺术水平较高的剪纸艺术作品,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3. 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标准来看待美,因而,每位学生在艺术的选择和学习方式上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给他们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的个人成长。
比如,在学习“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相关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辨别两张图片,并让他们讨论这两种颜色在美术中的影响,将冷暖色结合,加强对颜色的认识,增强对颜色的感知。然后引导同学们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门票设计”的游戏,让学生们为自己喜爱的景点门票进行设计,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加各种游戏,并能自主地进行思维和团队协作。最后大家一起来看看自己的作品,看看谁的创意更好。利用计算机进行的游戏活动,既能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快乐,又能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巧,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起到了积极作用。
4. 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更多的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创个人美术作品。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多搜集一些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通过资料或视频浏览,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可以不断鼓励学生探索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参考美术教材进行艺术创作。而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鼓励学生发现传统文化当中的美术元素,基于传统文化创作出带有个人思想的美术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剪纸活动,让小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剪纸文化,结合剪纸艺术创作,使他们亲身感受剪纸的趣味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关剪纸的艺术作品,过年时的门画、窗帘上的图案都与剪纸有着一定联系,学生对此也较为熟悉,许多老一辈的也有着高超的剪纸技巧。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剪纸的资料及代表作,然后带领学生一同观看剪纸的过程,随后发放相关材料,让学生创作个人作品,并且选出优秀作品加以奖励。通过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剪纸文化的魅力,在剪纸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美术审美,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民族民族的自豪感。
5. 利用微课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教材中的美术知识过于刻板,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体验和领悟,但是微课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能够有效的将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利用微课将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分解,使用直观生动的画面呈现给学生,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聚精会神的融入到课堂中,从而增强学生对美学的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比如在教学“鸟语花香”的内容时,教师想要让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鸟类,强化学生艺术表象的认识,那么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好关于鸟儿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多种多样的鸟儿,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将自己对鸟的感悟融入到画作中。比如教师想要给学生播放鸟类的纪录片,那么就可以播放“动物世界”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去观看和学习,通过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6. 组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的有效提高
与现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比,美术教学的说教材料比较难以理解,因此,作为教师如果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极低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及时组织小组讨论,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添加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获取本课程的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会‘传神’的木头”时,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木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积木堆叠方式的效果,组织小组学生对此进行讨论,讨论这些拼接积木的特点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更具创新性的积木堆叠风格。信息技术与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有效结合更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艺术的重点和难点。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性。使得美术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得以自由发挥,培养创造力和技术素养。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不仅顺应时代潮流,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秋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11):77-78.
[2]王艳艳.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的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06):120-123.
[3]吴悦,刘媛媛.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4(03):126-128.
[4]金惠.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价值[J].读写算,2024(11):125-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