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思融通的高中英语课堂建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学思融通;高中英语;课堂建构;策略
正文
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学科知识日益拓展与深入的今天,各学科间的界限已模糊不清,知识交叉与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要求学生能够把英语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知识当中并加以利用,从而能够对英语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加以利用。课程视域下的外语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价值,即“关注人本身”。因此,研究学思融通的高中英语课堂建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1.学思融通概述
外语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入即“学思结合”,其中“学”是指学习学科知识和技能,“思”是指学习思维能力。所谓学思融通,就是在学与思之间,融合并交叉应用不同学科领域知识、视角、方法与思维方式。其强调以跨学科的研究与思考来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与思维方式,以生成新见与解题思路。学思融通重在跨越学科边界,结合学科知识和实际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思考,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跨学科思维能力。学思融通以学科知识与思维方式的融合与运用为核心,促使学生养成系统性思维,从多门学科视角认识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学科间关系及相互影响的认识,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思融通要求教育者为跨学科学习提供环境与机会,设计跨学科课程与任务,指导学生跨学科思考与研究。同时还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精神,能积极主动地融合与运用各种学科知识与思维方式。
2.基于学思融通的高中英语课堂建构策略
2.1开展探究式学习,形成培养创新思维的环境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讨,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与任务,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与见解,激励学生大胆发表与分享思想,增强创造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并积极介绍一些真实的有关学生生活的材料,如新闻报道,科技发展等等,以引发学生思考、好奇,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得到更多的激励与收获。
以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设置问题“If your best friend does something wrong,what will you do?”,形成一个问题情境,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时同学们意见不一,有些同学认为应直接了当地指出好友的过错并和好友坦率地交谈,他们觉得这是帮朋友们了解和改正自己过错的最佳途径。其他同学可能比较喜欢沉默或选择用比较缓和的态度提问,以免伤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他们觉得,友情的保持远比点错要重要得多。老师鼓励学生对各种观点展开争论,并且提供了许多相关案例,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剖析。接着,教师再提出一些问题,“怎样既能维护友情,又能帮朋友知错就改?”或者“难道有的时候,我们要包容朋友们的过错,不断地去扶持吗?”这类问题会启发学生思考与探讨,有助于学生各抒己见。
2.2开展实践性任务,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需要设计实践性任务,通过课堂上指导学生把握解题方法与策略,如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提出解决方案等等,培养其解题能力,使学生通过模拟面试,辩论赛以及其他实际情境用英语进行解题,介绍一些角色扮演或者案例分析等活动,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下练习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这样一来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与运用。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其质疑精神与质疑意识,推动深入学习与反思。
例如,在“Lights,camera,action!”的授课过程,课一开始老师就用幻灯片出示数张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电影海报请同学们猜猜影片名称,简述影片故事的背景。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他们最喜欢的电影类型及原因,提出一些问题,“喜欢哪类影片?原因是什么?”或者“喜欢哪部电影?为什么会让你着迷?”通过这类问题会让同学有发表看法、提出原因、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的机会。当学生分享了各自的偏好之后,老师就会指导学生去考虑电影拍摄时可能要准备些什么。其中可涉及到选址,剧本编写,角色选拔,道具准备等等各个方面。鼓励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每一组都会有展示自己计划的机会,跟别的组沟通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对影片的制作过程及所需的准备有更深的了解。他们会学到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等技能,还能分享意见与偏好,增进彼此沟通与了解。
2.3融合学科知识,引导跨学科思维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主题,教师应该努力将英语与其他学科融合,详细讲解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历史、地理或社会文化背景。同时还可通过介绍科技、环境、经济方面的课题,使学生用英语进行分析探讨,以开阔思维视野。透过跨学科项目之设计与执行,使学生于综合性问题之求解过程中应用英语知识并配合其他学科知识与技巧,发展跨学科思维与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程度,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例如,在Unit 2 Be sporty,be healthy Reading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ympic Games?"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对于奥运会的一些基本认识,如奥运会的由来,历史,参加国家和运动项目。接着,将学生组织成组,每组选一运动项目或者一参加国,对其中的规律,历史及文化背景等进行较深的了解,作小组报告及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奥运会给体育、文化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提出了一些有关问题以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与探讨。通过指导学生在不同的体育学科间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从而扩展他们的知识和思考范围。他们会对奥运会的含义与影响有更深的了解,也会把这些认识与了解运用于现实。
3.结论
综上所述,以学思融通为核心的高中英语课堂建构策略,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通过营造创新思维情境,融合跨学科学习以及发展问题解决等途径,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更为广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与挑战。这一课堂建构策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扶持,与此同时,学校与教育部门还应该提供相关培训与资源支持来共同促进高中英语教育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巍.学思融通的课堂情境教学探索[J].中学生英语,2023(16):153-154.
[2]王志生.学思融通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2(04):120.
[3]赵静.学思式融通 多元化互动 激励性引领——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英语阅读品质教学模式的构建[J].智力,2021(33):7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