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左锦洁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75600

摘要

在“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在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英语是一门非常关键的文化课,既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又是一种人性化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英语教师在推动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时要注重方式方法,笔者指出重点把握三大策略,即促进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保证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紧密关联、推动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全方位渗透。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中职学校

正文


一、引言

近年来不断强调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让中职教育要发挥其德育属性,通过课程链接发挥思政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理念的落实为中职英语教学与思政理论相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成了当前中职英语教学的新方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素质发展和人格塑造,使其能够提升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围绕"三全育人"的要求,为将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在"三全育人"理念必须注重挖掘梳理英语课程的德育元素,并强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结合当前已有的文献资料,笔者进一步探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二、"三全育人"理念"课程思政"的内涵

"三全育人"理念包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总体目标中,要求"三全育人"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在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科体系、管理体系中贯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最终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课程思政"的基本涵义是学校的各门课程具有双重功能,即传授知识及培养能力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有力承载着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些作用。与此同时,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机与有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凸显出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这一重要地位,且将其放在课程教学目标的首位[2]。课程思政并不是对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进行改变,也不是将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而是基于德育的学科思维,对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进行挖掘、提炼、梳理,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学习与精神指引巧妙结合,发挥出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

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探究

(一)促进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中,教师要坚持在"全员育人"理念下注重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在这一基础上主动地团结各方力量,主要是团结本校教职工、外校教师、社会人员、学生家长。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英语基础模块一(外研版)第五单元We Have Only One Earth!》的新课教学中,围绕新课中的育人元素,教师要有效促进新课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详细言之,新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Establishing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 Earth(树立起保护地球的意识)"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新课教学时要注重发挥全员育人的重要作用。新课涉及到的思政元素主要是"保护地球"、"减少污染"、"垃圾分类"、"使用布袋"、"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节约能源"、"改变日常习惯"。围绕这些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邀请企业人员、社会公众、外校教师等力量录制新课教学视频,比如企业人员可以录制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垃圾分类、减少污染等行为的视频,借助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措施。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于"保护地球"的文字、视频、故事、案例,由学生主动去发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除此之外,若具备良好条件,则教师可以采用直播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互动,互相交流保护地球的想法及做法。

(二)保证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紧密关联

"三全育人"理念的"全程育人"中,是指课程思政有效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程或始终,从学生进入学校学习英语开始,教师便积极规划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开展路线及方案[3]。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及教师注重在全程育人中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紧密关联,牢牢抓好课内教学、课外指导这两个强有力抓手,达到全程育人的良好效果。

继续以《We Have Only One Earth!》的新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紧密关联"推进新课教学课程思政。具体来讲,在课内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主抓"保护地球"这一热点话题,围绕"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哪些工作呢?"这一问题促进课程思政,师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品味名人名言、口语表达、情境创设、回答问题等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达到正面引导、启发教育、积极疏导的良好效果。至课外指导环节,教师可以重点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技术及社交平台,给学生推送有关于"保护地球"的学习资料,比如可以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的新闻、视频、文章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保护地球的实践活动之中,比如一起进行垃圾分类、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宣传推广等实践活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强调学生应用英语知识,如此可进一步使"保护地球"的理念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同时确保知识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同步推进。

(三)推动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全方位渗透

"三全育人"理念的"全方位育人"中,一个重要要求是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推进课程思政,确保思政元素的全方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为推动思政元素全方位渗透,教师应该着重把握思政元素的三大融入载体,即固有教学平台、潜在专业通道、创新教学环节。

在利用三大融入载体时,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及完善。在进行固有教学平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重点抓签到点名、教学设计、课堂提问、发言点评、专业讲授、学情分析、单元总结、小组讨论、小组发言、顶岗实习、布置作业、点评作业这些环节或活动,巧妙地引入思政元素,努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进行潜在专业通道的应用时,教师要注重挖掘英语教学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联系,将潜在的专业通道有效挖掘及利用,比如"专业能力提高与实践出真知的关联"、"专业要领讲解与顺应事物规律的关联"、"英语专业项目推进与物质运动理论的关联"这些平常未显现的潜在平台应该注重挖掘。在进行创新教学环节的应用时,教师要坚持立足于"三全育人"理念及英语教学课程思政要求,创造性地推出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载体和方法,比如鼓励学生借助英语知识发表对某一事件的见解、介绍英语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英语知识制定外出行为规范条例。教师在推动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全方位渗透时,要强调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基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寻找思政元素,巧妙进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尤其是注重思政元素的隐性渗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及教师要坚持在英语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过程中注重挖掘英语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推动"思政课程"向着"课程思政"而转变。中职学校及教师在后续要进一步创新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方法和模式,坚持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持续完善大思政格局,促进英语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卢吉亚.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4,26(03):8-12.

[2]王涛.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4,26(04):19-23.

[3]马世美.课程思政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2,32(01):75-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