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新形态教材“活化”要素分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董程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现代服务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盐城224400)

摘要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了“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新形态教材“活化”的要素。以广受欢迎和认可的苏教版教材为例,详细剖析了这类教材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及其对学生技能提升的重要作用。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文不仅揭示了教材“活化”的关键要素,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中职教育教材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实践指导,旨在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需求。


关键词

岗课赛证;中职教育;新形态教材;活化要素;苏教版

正文


一、引言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当今时代,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岗位实践、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在这一模式中,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如何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探讨中职新形态教材的活化要素。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在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当前教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策略和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材的质量和效果,也将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新形态教材概述

(一)新形态教材的特点

新形态教材,作为中职教育革新的产物,其核心理念在于岗课赛证的全方位融通。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使教材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连接学生、职业岗位、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桥梁。新形态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深入考虑到了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除了与职业岗位的紧密结合,新形态教材还非常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它不再单纯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是更加关注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精选和整合课程内容,新形态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新形态教材强调技能竞赛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技能竞赛元素,通过模拟竞赛场景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技能,提升自我。新形态教材还充分考虑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将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教材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准备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形态教材的特点在于其全面的融通性,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够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职业岗位,成为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苏教版教材在岗课赛证融通中的优势

苏教版教材在职业教育领域一直以其高质量和实用性而受到广泛赞誉。在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下,苏教版教材更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苏教版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能够很好地覆盖岗课赛证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得益于苏教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行业发展的深入研究和对企业需求的准确把握。通过精选和整合课程内容,苏教版教材成功地将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苏教版教材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苏教版教材通过合理的章节设置和知识点安排,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逐步构建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再者,苏教版教材贴近实际、注重实践,这与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教材中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环境,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教材还非常注重教材的更新和修订工作。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苏教版教材通过定期的更新和修订,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变革的前沿趋势,确保教材内容始终与职业需求保持高度一致。这些优势使得苏教版教材在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下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新形态教材活化要素分析

(一)与企业岗位紧密结合

新形态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与企业岗位的紧密结合,这是实现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的关键一环。教材编写者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不同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和流程,将这些真实案例和工作场景融入教材内容中。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运营的全貌,从而更好地把握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这种紧密结合企业岗位的教材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当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接触到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会被大大激发,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此外,与企业岗位的紧密结合还意味着教材需要随时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新。教材编写者应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进步,确保教材内容始终与职业需求保持同步。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触到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新形态教材在编写时,必须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这意味着教材的内容不仅要涵盖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明确对应职业标准中的具体要求。通过深入分析职业标准和技能竞赛要求,教材编写者可以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相连,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职业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就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他们可以根据教材中所呈现的职业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这种对接也为学生未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职业技能竞赛打下了坚实基础,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材编写者需要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这样,新形态教材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新形态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新形态教材应通过增加实验、实训、实习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实践教学环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挑战。因此,新形态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新形态教材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创新尝试。通过结合在线课程和线下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线上课程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引入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也是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这些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和感兴趣。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职业环境和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职业要求和提升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新形态教材活化的重要要素之一。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新形态教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

四、结论

在对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新形态教材进行深入探讨后,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具体案例,详细剖析了教材活化的核心要素。我们发现,教材的活化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涉及与企业岗位的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多个方面。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新形态教材活化的框架,为提高教材质量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实施这些策略,不仅可以使教材更加贴近职业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

未来,我们将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继续深化对中职教育教材改革的探索。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使其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思路和方法能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涛, 刘明学.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J]. 教育研究, 2024, (12): 9-12.

[2] 宋玮, 李哲. 《幼儿教师口语(第二版)(畅听版)[M]. 北京科技出版社, 2023.

[3] 蒋平江, 贺凯盈. 关于新形态教材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技术与发展, 2023, (5): 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