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童趣课堂构建实践
摘要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视角;小学数学;童趣课堂构建
正文
引言
项目化学习源自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思想,该教育理念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教学情境和问题中发展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童趣课堂构建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利用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科学方式。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童趣课堂的构建,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出贡献。
一、项目化学习视角与童趣课堂概述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在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童趣课堂的构建应当结合具体的教育素材,展开开放式问题设计。
项目化学习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针对课程主要内容的问题和任务,通过创新的任务方式,带领学生完成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度挖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数学童趣课堂设计需要结合具体学情以及课程内容来展开,同时,教师要规范教学项目以及教学问题的内容,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数学童趣课堂设计要点
在项目化学习视角下,数学童趣课堂的设计要点在于梳理课堂核心知识、提出课程驱动问题、分析学生兴趣爱好和重视师生交流互动,只有落实相关的教学工作,才能够借助童趣课堂确立教学目标,创设教学项目,丰富教育内容,并构建积极教学氛围。教师要关注课堂设计要点,积极发挥童趣课堂的教育优势,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一)梳理课堂核心知识,确立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数学课堂基础知识内容的梳理是影响童趣课堂设计的关键。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梳理核心知识,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元、角、分等人民币的认识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仅靠教师的讲解,会影响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整合课堂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布置具体的课堂任务,和学生共同完成人民币知识内容的梳理。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以下、一元及一元以上的人民币,让学生能够熟练判断不同人民币的面值。第二,教师要结合人民币面值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借助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第三,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出课程驱动问题,创设课堂教学项目
课程驱动问题是童趣课堂构建的基础,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学习中,因为移动支付的普及,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纸币或者硬币的机会不多,这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人民币的使用计算规律,从而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创设小镇超市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教学工具充当货物,并给予学生一定数量的人民币道具,为每个小组布置采购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货币进行货物采购,推动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数学计算和运算,加深学生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并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
课程驱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需要坚持几个原则。第一,课程驱动问题要贴合课程主题和中心内容。第二,课程驱动问题要贴近生活,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第三,课程驱动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避免学习问题过于困难影响学生的解决兴趣。第四,课程驱动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能够推动教学项目的落实和完善。
(三)分析学生兴趣爱好,丰富课堂教育内容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课堂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在项目化学习视角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以丰富课堂教育内容,让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比如,教室可以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多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在学生群体中比较热门的活动或者物品,并在课堂项目教学设计中,以相关物品为主题展开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坚持合作性原则,重视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属性,让学生能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其合作精神。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任务链,让学生在固定的情境中,分析数学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了解数学知识要点,从而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四)重视师生交流互动,构建积极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童趣课堂构建还要重视师生的交流互动,并逐步构建积极的教学氛围,让教师能够充分理解学生,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联合的方式,深入了解课程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支持,点明实践活动的关键点,从而结合师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理论,并推动学生规范地完成实践教学[1]。
项目化学习视角更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构建优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知识逻辑,发展其数学思维,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教师还要结合数学教学存在的教育问题,展开科学的教学评价,让童趣课堂构建更科学,更规范。
三、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数学童趣课堂构建策略
在项目化学习视角下,教师要关注学生高阶认知,增强学生知识理解,让学生能够深入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探究。同时,教师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完成学生真实代入,公开课堂项目成果,并实现课程知识的回顾。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数学教育的稳步落实打好基础。
(一)关注学生高阶认知,增强学生知识理解
童趣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高阶认知,在信息整理以及数学内容设计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层次地认识数学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多个阶段的学习中,逐渐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如理论学习、实验、调查、决策和解决问题等。比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小镇超市开业”这一教学项目,让学生在一连串的教学任务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个人的数学能力。第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小镇超市”中的产品进行定价,让学生对具体的价格有一个概念,为后续教学活动打好基础。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超市内进行“购物”和“经营”,并对一天的成本、利润进行计算,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第三,教师可以和学生总结人民币计算问题的规律,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完成学生真实代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社会化相连的学习实践活动是推动学生尽快掌握数学知识规律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重视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贴近生活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带入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可以遵循生活化原则,带领学生到与数学计算相关的地区进行实践,如“公园中的树木计算”“学校中的景观计算”等[3]。
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保障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又要和课程知识主题有所联系。教师还需要深入分析不同实践活动的教学有效性,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布置差异化的教学任务,从而提升教育效果,为学生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公开课堂项目成果,实现课程知识回顾
教师要公开课堂项目成果,将具体的数学问题答案以及数学任务完成情况告知学生,让学生对项目内容进行整理和交流,并在具体的成果讲解时完成知识内容的回顾。比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营业额以及成本利润等内容进行记录,分析不同活动的实际效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之间分享自己对数学知识逻辑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4]。
课堂项目成果的公开能够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课程中有助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教师要规范项目内容,积极开展课程知识回顾,为数学教育提供帮助。
(四)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情境设计过程中,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和小学数学的教育需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以保障教学情境教育的有效性。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应当针对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析生活情境中平行四边形的实际用处,从而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了解的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5]。
四、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数学童趣课堂评价反思
项目化学习视角下,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反思,教师要在童趣课堂中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借助学生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结果,对课程流程以及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改进,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做出贡献[6]。
在完成数学课堂评价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逐步优化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育水准,在课堂构建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眼界,提升教育水准。同时,教师要不断锻炼自身的职业素养,为数学童趣课堂的构建和应用提供支持,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教育进步做出贡献。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逐渐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项目化学习视角下,数学童趣课堂构建要针对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完成。因此,教师应当梳理课堂核心知识,提出课程驱动问题,分析学生兴趣爱好,并重视师生交流互动,从而确立教学目标,创设教学项目,丰富教育内容,构建积极教学氛围,保障童趣课堂构建的科学性。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高阶认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公开课堂项目成果,并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知识理解,完成学生真实代入,实现课程知识回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稳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惠娟.在课后服务中如何有效实施“童趣数学”课程[J].天津教育,2023,(28):95-96.
[2]王珏.运用数轴培养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数感的行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3.
[3]郭小琴.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创新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5):132-134.
[4]黎悦然.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3.
[5]金晴静.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创新思维研究分论坛论文集(二).湖北省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3:4DOI:10.26914/c.cnkihy.2023.047030.
[6]朱汶婧.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02):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