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开展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开展策略
正文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结合实际和学生特点积极应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效果提升。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开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明确新课程要求,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丰富知识积累,锻炼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整本书,通俗来讲就是结构严谨、主题明确、内容紧凑、没有经过缩写或删减的相互关联的多本书或独立的一本书。与传统的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更加注重阅读的整体性、个性化。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整本书进行阅读、评价、理解、分析。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要做好教学的促进者。这是因为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加以精心设计,采取丰富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教学当中,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树立整体观念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是单元排列的文章,或是片段节选、或是单篇短文,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许多课文节选自名著,学生只是阅读了名著的一个选段,无法对名著中的人物和实践形成整体性认识。通过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法,让学生既学习课本文章知识,又延伸到课外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增强整体认识和观念,对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脉络和人物特点命运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助力整体观念的形成,有效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和热爱之情。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需要在具体的阅读过程当中形成,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书籍,可以根据阅读目的采取有效阅读方法,掌握阅读的重点,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对作者传递的思想观点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整本书阅读无法逐字逐句阅读,要有选择、有重点的阅读,该略读的地方略读。师生在分析文章段落时,要把握文章主旨,逐渐养成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
(三)积累文化知识
整本书阅读的开展让学生学到了课堂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会新的词语、成语以及歇后语,能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能够在阅读中对古今中外的故事以及人物历史等进行认识,拓宽眼界,提高认知;能够在阅读中学习他人的品质和素养,在生活中得以践行。整本书的阅读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能够让学生出口成章,学会写故事、写人物,能够将汉语熟练地进行运用,将美好的生活加以描述,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其他人。
(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托教材所选文章,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在积累知识中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合理用工具书、默读、边圈边读等,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意识,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书籍。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可以借助工具书查阅;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要及时做好批注,养成习惯,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询问老师和同学,加强互相交流,深化整本书阅读意识。
三、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开展策略
(一)明确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定位
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围绕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依照教学目标安排各项教学活动,以此来为整本书阅读教学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在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定时,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水平、阅读基础等加以合理设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科学的任务驱动,为了确保任务驱动设定的科学性,教师在设定任务驱动过程中必须对阅读书籍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加以考量,以更具趣味性、操作性的阅读任务作为驱动,以此来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整本书阅读当中。
例如,在对小学语文《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等文章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一些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以供学生阅读。比如说,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鲁迅先生早期的作品《朝花夕拾》,然后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为学生设置科学可行的阅读任务,使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初步阅读,之后围绕“鲁迅的儿童教育观”“鲁迅笔下的人物”“鲁迅的童年”三个方面展开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针对书中人物理解、阅读感悟展开探讨,以此来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启发学生阅读思维,促进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悟加以完善,对自己的阅读收获、阅读感悟加以总结,形成与之相应的阅读报告单。通过这种阅读驱动的方式,就能使学生在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对自身阅读、认知加以完善,而这对于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二)以教材为基础开展整本书阅读
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课文阅读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融入阅读情境当中,全面深入地进行学习。教师可通过剖析课文知识内容,选取阅读学习的重点段落作为阅读的关键点,让学生围绕这些关键点开展阅读,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
例如,在教《桂花雨》一文时,教师可通过特定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安排学生深读课文,初步地认知“桂花雨下思乡情”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的方式,理解与掌握课文主题内容。其次,教师可深入剖析课文知识,选取“摇花乐”“桂花香”“思乡情”等三个阅读的关键点,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学生一面观看舞台剧表演,一面聆听课文当中的文字,使学生能够融入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立足于生活情境,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学习。同时,基于宏观性的阅读视域,学生可以深切地体会《桂花雨》这篇课文描述的情景当中。作者通过描写童年时的故乡记忆,充分展现出自身对于故乡的真挚情感、对于祖国统一的期盼,学生借助整本书阅读学习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当中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学生高效合理地进行阅读学习。
(三)创新整本书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书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因整本书中的文章篇幅通常较长,如果采用精读法,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很难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与之相比,略读法适用性较强,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有选择性地阅读,不仅可以节省时间,阅读的重点也比较突出,重要的部分可以认真读一读,不重要的部分学生则可以粗略读一读,或者直接跳过不读。同时,学生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在阅读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针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应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升阅读效率。此外,教师要丰富阅读形式,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的一点是要对传统的阅读形式进行优化,使得阅读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持续带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添一些趣味性或知识性的元素,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自觉参与阅读教学,保证阅读获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阅读《老人与海》这本书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在互联网中搜集与这本书相关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经历和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对其产生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形式播放《老人与海》视频,以此增加学生的视听体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四)开展整本书阅读讨论活动
阅读讨论是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环节,会对整本书阅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讨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感悟,而且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讨论活动,从整本书的角度出发展开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互相分析、互相讨论过程中内化阅读知识,增强阅读感悟。除此之外,借助阅读讨论活动还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从而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转变阅读方式、模式,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在《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三国演义》开展专项阅读讨论活动,使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身见解,谈一谈自己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战役、最喜欢的人物、最生动的故事情节等。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使学生积极交流、畅所欲言,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解读。与此同时,通过阅读讨论的方式还能使学生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不同的看法、见解,而这对于学生阅读思维、阅读认知的完善是极为有利的,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多元化阅读思维,进而逐步增强整本书阅读能力。
(五)拓展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未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大多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容易出现中断等情况,无法坚持每天进行整本书阅读,这样既影响学生整本书阅读进度,也会弱化学生阅读综合水平的培养。因此,当教师在小学语文拓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阅读分享会形成即时性反馈,让学生定期分享整本书阅读中的名称和故事内容,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
例如,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适合阅读的整本书名称,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进行挑选。当学生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这段时间阅读的整本书名称和故事内容,并规定每位学生的分享时间,促使学生在分享整本书所阅读过的故事内容时,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反复回忆,加深学生对相关故事印象。由于部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在分享整本书阅读中的故事内容时,容易出现讲解不精准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学生分享时配合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总结分享的故事内容,通过语言激励的方式提升同学的自信心。当阅读分享会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内容讲述完整的同学进行奖励,将其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优点进行分享,相互交流阅读技巧,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帮助学生改变低效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开展策略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思维为主,教师要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整本书阅读中的困惑和难点,突破学习中的阻碍,让学生能够在享受整本书阅读乐趣的同时活跃思维,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成为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更好地适应了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学生后续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思维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将个人发展和阅读融合在一起,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为学生走向更加阳光的学习道路带来了充足的准备。今后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依旧要注重学生整本书阅读思维的培养,将学生引入生动、形象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胡杨梅.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1):187-189.
[2]胡和霞.小学整本书阅读实施困境与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5):196-198.
[3]陈忠炎.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文科爱好者,2021(05):130-131.
[4]陈晓英.整本书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20,9(03):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