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方式探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江文辉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潭港学校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对于学生培养的要求,急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学习任务群,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完善教学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增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语文学习成长。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认识到学习任务群的开展意义,并且要分析与思考充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方式,发挥出学习任务群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有效方式

正文


通过对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际上学习任务群是一种组织多个任务并通过相互关联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身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围绕学习任务群的开展价值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方式,以此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和协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意义

(一)促进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将不同类型的任务组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知识、语言技能、文学素养和学习策略等多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交流和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一方面,任务群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任务群以“任务-探究-表达-反思”为基本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任务要求的基础上主动参与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能力。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通常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或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交流和分享,这样有助于增强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通常涵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因此,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生成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加互动性、提高学习自主性,进而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发展

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一方面,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通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自我纠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主、自律、自我管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感。因此,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学习任务群”建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提高课程的整体性,通过明确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及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构建起一个更为优质、更为有效的教学氛围,还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从基础性学习任务(语言积累、语言梳理)、发展性学习任务(阅读交流、文字阅读、思维辨析)、拓展性学习任务(整本书)出发,布置适合学生接受的任务群,同时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任务序列,进而体现出“任务群”的特征。

(二)进阶性原则

“语文学习任务群”内容体现中,教师需要理清各个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现有的教学任务,在逐步递进、逐步拓展、逐步优化的过程中开发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各个时期心理、意识形态的形成,通过拓展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可以逐渐完善学生们的价值观

(三)操作性原则

“学习任务群”构建中,教师需要凸显出语文教学重点,通过确定动态学习及静态学习的目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中落实具有情境、活动、实践特性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们在既定的学习情境中明白运学科的主体、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语言文字的表现方式以及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另外,教师也要凸显出学科本身的操作性价值,通过构建合适的任务载体,帮助学生们利用已有的学案进行想象、分析与学习。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方式

(一)突出乐趣,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学习任务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能够将教学目标转变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通过任务的驱动性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积极地掌握语文知识内容。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若想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负担,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创设若干个任务小组,并且将趣味性的游戏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任务的创设来需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创建一个完善的学习体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来突出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块奶酪》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小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小组,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来创建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此来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相应的语文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问题,进行提问,让每个小组都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切实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形成一个主动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基于新课标,教师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设计任务问题,层层推进教学任务,改善教学环境条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若想引导小学生习惯“学习任务群”模式下的学习方式,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任务群”来充分了解学习内容。其次要让小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在分析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进行反复探索,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方法。同时,小学生还需要具备自己的独立分析能力,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看法与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出来。最后,小学生还需要具备一个合作学习思维,通过合作学习来与时俱进地创新升级自身的学习思想与学习行为。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问题,让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实现自我学习成长。这篇课文的内容主要讲的是雷锋同志的伟大事迹,通过传播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来培养小学生的奉献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例如:“同学们,大家知道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吗?”或“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雷锋叔叔吗?”通过这种问题的创设来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将课文的精神与内涵反馈给学生。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任务情境

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特色。学习环境的融合和创造是“学习任务群”教学开端,是学生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因此,学习任务群需要一定的情境辅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媒体和互联网成为教师营造学习氛围的重要媒介,为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提供更多选择。教师必须抓住音视频软件或网络教育资源在创设语文任务情境上的重要作用,将学习任务的布置融于主题情境之中,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构建形式多样的深度学习课堂。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这一课时,本课是综合性学习课堂,旨在通过中华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的介绍,让学生熟悉节日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小学生对节日文化具备一定学习基础,教师在设置本课学习任务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氛围营造作用,在正式授课前结合课本中出现的元宵节等,为学生播放一段以欢度节日为主题的视频内容,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创设吸引学生探索和学习兴趣的人物情境,提高课堂学习深度。

借助语用训练,推进任务发展

教师设计语用训练活动,践行学习任务群,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从而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借助语用训练活动,带领学生增强文本结构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升学习任务群的实效性。教师鼓励学生使用语文知识,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进一步推进任务发展,满足新课标教学需求。

例如,以“人物形象”为学习任务群主题,教师选择《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文章形成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语用训练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教师规定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布置三个任务:品味词句的精妙、仿写借鉴语句或修辞方法、续写文章。

首先,学生阅读四篇文章,搜索文章包含的精妙词句,《猎人海力布》包括“乌云密布、狂风怒号、震天动地”等优美词语,渲染洪水的强大和激烈;《牛郎织女》包括“暴跳如雷、心急如焚”等词语,表现王母娘娘的态度和牛郎的心境;《慈母情深》包括“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眼神疲惫、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等词语,蕴含母爱的伟大;《父爱之舟》包括“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等句子,体现父爱的伟大。学生通过分析词语,意识到添加优美词语或利用修辞手法描述真实情境的方法,可以刻画人物形象。其次,学生仿写借鉴文章语句,如学生阅读《猎人海力布》描写船夫打渔的情境,学会利用情景渲染人物形象的方法。最后,学生续写故事,以《牛郎织女》为例,描写牛郎和织女重逢的画面,寄托学生美好的愿景。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争取超越自己。教师结合语用训练和学习任务群活动,推进任务发展,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提升语言运用水平,达到新课标教学目的

引入闯关环节,丰富任务内容

教师以学生为核心,引入闯关环节,构建学习任务群,丰富任务内容,营造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打造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愿意投入学习活动,升级学习任务群价值。教师利用游戏元素创新学习任务群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建高质量教学课堂,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

例如,以“读书”为学习任务群主题,教师选择《中国少年说》《古人谈读书》《忆读书》等文章形成单元学习任务群,设置闯关环节。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丰富教学任务内容。教师按照3人一组的方法,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设计闯关规则: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创建任务问题,给予学生3分钟的阅读时间,学生抢答,答对加一分,答错扣一分,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教师发布第一个任务问题:《忆读书》涉及哪些古典书籍?学生阅读文章,总结《忆读书》涉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等著名作品。教师发布第二个任务问题:《古人谈读书》内容提到读书的要点。学生翻译原文,总结读书要点包括专心、认真看、诵读,部分学生还发现读书要点包括不耻下问、真实求学,教师坚持公平性原则,分别为两组学生记录0.5分。教师发布第三个任务问题:结合《中国少年说》《古人谈读书》《忆读书》三篇文章,探讨读书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继续上升思想高度,串接读书、少年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少年读书之后,拥有学问和志向,提升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有利于推动国家发展,为国家壮大力量提供人才保障。教师将闯关过程录制为视频形式,发送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不断加大任务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加深探究,明确思考方向,既保证学生的热情不会被打击,还将学习任务群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体现了人文性,工具性统一的学术特色,以及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新主张。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下,教师要采取改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来紧跟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代脚步。在以“学习任务群”为基本课程的新教育标准指引下,教师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整合学习材料、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捷.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21(13):1-5.

[2]宋向怡.利用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3):7-8.

[3]童志国,熊乐收.“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08):45-49.

[4]闫胜男.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2(22):111-1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