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紫1 崔婷婷2(通讯作者)

1.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150025 2.哈尔滨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150028

摘要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统计学教学亟需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文科突出学科交叉与培养人文素养,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创新思路。更新课程内容、引入项目驱动法、加强跨学科教学等,都是有效地教学改革创新举措。基于此,本文对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策略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

新文科;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正文


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新的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涌现,对统计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统计学课程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差、多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问题,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趋向于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1]。同时,我国启动了新文科建设,突出学科交叉与人文素质提升,为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与理论基础。因此,加强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2019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明确了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必须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文科是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传统文科的课程中,开展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2]。这一新概念,高校统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在新文科背景下,统计学课程需要实现跨学科的深入整合。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将传统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融合计算机、数据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在有限的课时里,怎样将多个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在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来求解各种复杂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其次,新文科注重实践应用,这就需要把统计学中的理论知识实际案例相融合。但实践与个案研究则需要师资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及教学资源的调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统计学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最后在新文科所提倡的创新教育以及以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原有的教学模式方法也需要及时作出改变。在传统的统计教学中,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缺少交互和参与性。在新文科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方式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强调学生的交互性、参与性和自主性。怎样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二、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落后,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要

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学内容落后,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在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使得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很多内容依然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主,缺乏对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内容的深入研究。尽管这样的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但是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先进的统计工具技术实际工作中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3]又如,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情境创设较为单调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课堂上的教学案例大多是以简单的实验数据模拟数据为基础,缺少对现实环境下的复杂数据分析与处理。这既制约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知识的积极性,又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

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在大部分的统计学课堂上,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仍然是主流讲授教学法教师为核心,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缺少与他人的交互与沟通。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对学生的实践运用和创造性思想的培养却十分欠缺。目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各种类型的学习者不断涌现。统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由于各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对每个人的需要进行适时的调节与调整,使一些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进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4]同时,课堂教学中,缺少实际操作与互动,很难引起学生对统计学的浓厚兴趣。统计学课程包含了许多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要求同学们在实践与运用中,能够对统计的实质有所了解与把握。但是,由于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少实践机会,学生很难把所学的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降低了。

跨学科融合不足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我国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应加强跨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形成具有多种知识体系的综合素质。统计是一门基础课程,它的实际运用非常广泛,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但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多被限制在本领域,缺少与其它课程的整合。首先,在教学中缺少多学科交叉、多角度的教学。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侧重于对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缺乏与其它专业如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的交叉性教学。这样的教学角度,使得学生对于各方面的统计知识与认知都受到限制,很难在实践中开展多学科的协作与研究。其次,缺乏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统计师资以数理类、统计类为主,具有较好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功底,但其它方面的涉猎较少。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程教育时,很难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跨领域的综合素质。三是缺乏跨学科教学资源与平台,阻碍了学科间的整合。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跨学科研究与实践不足的问题,导致了跨学科学习实习的机会较少,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课程内容更新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已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统计是一门以数据为中心的课程,为了满足信息时代对数据分析需求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相应地进行调整。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理论与基础研究,而忽视了其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的统计学工具与方法,又可以提升他们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处理分析的适应性,进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先综合评估目前的课程内容,找出那些已经过期或者不适合当前时代背景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入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把实际应用中的大数据分析实例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让同学们对新的理论和方法有更好的认识与把握。比如,HadoopSpark等开放源码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通过组织业界知名学者做主题报告,与同学们就大数据在统计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交流,提升学生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教材方面统计学教师要对当前的大数据分析有关的书籍和在线资源进行研究,并提出学习建议,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

(二)加强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在当今社会,统计学已与许多学科紧密结合,特别是经济计算机生物医学等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渗透。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学生不但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提升自己的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同时也可以从容、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统计学教师要建立学科的教学模式,把统计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比如,在经济统计学教学中,可以将经济学原理与实证分析相融合,说明怎样运用统计学的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基因组学、流行病学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其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举办各种交叉学科专题讲座及学生小组课题研究,使同学们将所学到的统计学及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加深对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学习,又可发展小组协作与交流的技巧。

(三)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型教学是指以项目为中心,通过项目的开展与完成,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可以使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统计课程中,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整个数据分析的过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数据的采集、净化、分析到结果的展现,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实践技能。教师要在教学中选取并设计一些与现实工作密切联系的项目。比如,针对特定的行业,比如金融市场数据,医疗卫生数据,或者是社交数据,都可以让同学们按照项目的需求来进行数据分析。在项目启动之前,老师要对项目的背景、目标、要求进行详尽的说明,并明确评价的准则和时限。在项目执行期间,统计学教师关注学生的进展,对于学生此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支持。同时,也可以采用阶段报告、期末论文答辩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展现与分享自己的研究结果,并得到师生的评价与反馈。这样,既可使同学们将所学的内容加以系统化,又可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和指标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指标,是保证统计学课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以往的教育评价中,教师对考试结果过分重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运用能力的评价。健全的教学评价制度评价指标,既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促使老师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有利于发掘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其积极性与创造性[6]。在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结合课程的内容与目标,制定多样化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在传统的随堂测试期末测验之外,增加项目报告个案分析课堂表现及分组研讨等方式。比如,在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从数据处理的精度、分析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达的清楚程度、组协作与交流的技巧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也可以运用阶段性评价对学生的完成进度与最终成绩进行即时的追踪,并对其进行即时的反馈与引导。在评价标准层面,统计学教师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和创造精神,并积极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也是非常必要的,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应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定期发放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并结合同伴、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进行改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线上评价的方式,突破时域和空域的限制,让评价更加便捷、真实。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统计学课程亟需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而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机会,进而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高校统计学专业应加入更多大数据相关的内容,使人才与岗位需求更加契合。

参考文献:

[1]雷小青,路静文.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4,(04):37-39.

[2]张晓旭,金玉然,宋钰.大数据背景下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01):10-14.

[3]郭泽英,邰秀军.新文科背景下统计学研究性教学实践——基于新型建构主义理论[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140-144.

[4]王嘉祯.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统计学专业数理统计课程改革探索——基于OBE教育模式[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7(06):85-88.

[5]李兰兰,焦建玲,杨冉冉,李晶晶,白羽.新文科背景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3,(10):2-12.

[6]闫兰香.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04):121-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