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教育;德育;心理辅导工作
正文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比较浅,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比较多。相应的班主任对于学生进行基础的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可以为他们构建正确的三观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过要做好这一工作,还需要解决一些现存问题,下文将进行具体分析[1]。
一、小学德育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家长都十分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心理辅导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开展这一工作,可以对生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另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让德育的内容更加全面以及深入。通过良好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从而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这也能很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2]。
二、心理辅导工作现存问题
第一,工作目标不明确。虽然在如今的德育教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积极开展着心理辅导工作,但是工作目标不够明确。一般而言,都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为目标。这样的目标比较笼统,在具体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效果欠佳。因为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德育教育内容制定具体的心理辅导工作目标。
第二,工作方法单一。就现有的心理辅导工作而言,较多采用的是班主任和学生面对面谈话,或者开展集体教育的方法。这种单一的方法让学生对于心理辅导工作比较排斥,因为内容总是过于严肃,因此学生和班主任的配合度不高,教育效果受限。
三、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策略
(一)明确目标
明确的目标对于教育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班主任需在德育教育中积极落实对心理辅导工作目标的确定。可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学习过程中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3]。如学生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心态,这就是一个总目标,应成为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在辅导过程中,可重点针对已经出现的为做穿插讲解。如:要保持良好心态,就要在面对问题时认真分析,积极应对,而不要消极对待;据此可结合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一些学困生,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短板,找到解决办法。当学生和同学出现一些矛盾活着摩擦时,就可借机开展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应对这些“小情绪”。如此一来就在一个总教育目标的指引下,用一个个小教育辅导活动共同阐述这一总目标。
(二)主动走近学生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认知水平,主动走进他们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一来,后续教育活动也会更容易的开展。当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时,班主任对学生所进行的心理辅导以及建议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不会被学生认为班主任在教育自己。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尤其可以聊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例如学生喜欢读各种书籍,平时在放松自己的时候,经常采用什么方式。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和自己也是一样的,也需要放松,也有烦恼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就更会主动和老师沟通。
例如在笔者所在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同时,他还是一名学困生,逐渐变得敏感又自卑。笔者在了解了他的学习情况之后,及时找他沟通。但是一开始,这一名学生十分排斥,不愿意就他的学习情况和笔者交流。笔者转变了方法,先从他喜欢的事物入手。笔者发现他语文成绩很不错,尤其是作文部分,笔者据此推断他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因此,选择了他比较喜欢的书籍来切入。果然,该生的“话匣子”似乎被打开了。在和该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笔者再和他谈学习问题就顺利了许多。笔者围绕他的数学学习问题,给予了一些建议,后续他的数学成绩不断提升,逐步摆脱了学困生的称号,性格也变了很多,本次心理辅导工作圆满完成。
(三)以学生为主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还要求班主任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工作,让心理辅导工作更好的气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提升工作成效。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同阶段的心理辅导工作要点是不同的,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就没有六年级学生的升学压力或者焦虑。以六年级生为例,他们即将升入初中,学习方面的焦虑情绪可能比较多,因此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时候,可以较多围绕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等展开。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出现摩擦矛盾这一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心理辅导工作可以集中在和同伴的交往以及交流这些方面,给学生指导一些技巧,帮助他们疏解心结。多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让心理辅导工作更好的彰显自身的价值。
(四)变换辅导方式
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多变化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从而提升这一项工作的成效[4]。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下,班主任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相关的教育内容,例如通过音频,视频等的加入,让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也让心理辅导工作有更多的新鲜感。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定了心理辅导工作的主题之后,筛选一些和这一主题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鲜活的案例会很好的吸引学生,也会让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都是在生活中存在的,随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应该如何做,这样一来,当学生后续再遇到这一类问题时,就能用更加稳定的情绪去应对。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例如已经明确学生存在哪种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将问题写下来,装在一个瓶子里,开展“漂流瓶”活动。每个人都拿一个瓶子,并给这个瓶主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班主任则要给所所有人都写上建议。这样一来会让心理辅导工作以一种轻松的氛围展开,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程度,便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五)班主任提升辅导水平
小学德育教育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于这一项工作的实施者,也就是班主任,有较高的要求。班主任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这样才能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基于此,班主任要在教育之余,多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方法,将其融合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另外,班主任要积极和各个学科的教师沟通交流,大家可以开展集体教研,针对心理辅导工作制定完善的计划,因为这一项工作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职责,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毕竟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进来,能够让心理辅导工作网络越织越密,工作质量自然会越来越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其中的心理辅导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班主任要正确认识这一项工作,并且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变换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从而让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海莲.小学德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思考[J].科普童话,2020(06):150.
[2]陈晓.小学德育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策略探究[J].小学时代,2019(20):74-75.
[3]夏敏.浅谈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58.
[4]欧阳斌.小学德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07):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