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跨学科学习活动评价方式初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龚宁 白霞霞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高新学校

摘要

跨学科学习开展源于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对各学科相关内容建立全面、深入的理解,回归育人的本质要求。小学中高段跨学科学习评价强调素养导向,注重要素间协调统一,形式多样化和主体多元化,构建跨学科学习评价表并展示实例,帮助教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反馈。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评价 评价方式 核心素养

正文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的教与学方式的探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要想真正解决一些问题,仅仅依靠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将跨学科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最终目标是要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一、小学语文中高段跨学科学习活动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特别是在高年级实施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面临评价体系的挑战。首先,评价方式显得单一化,这种状况根源于传统评价模式的局限性,该模式侧重评估学生对单一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跨学科学习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评价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综合性学习目标,导致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整合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进步难以得到全面和准确的反映。

其次,评价标准的模糊性是另一个核心问题。跨学科学习因其涉及知识领域的广泛性,要求有一套清晰、具体的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在不同学科间协作、知识迁移及创新应用等方面的表现。但现实中,这样的评价标准往往缺失或不够明确,使得教师在实际操作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评判依据,评价的主观性增强,公平性和客观性因而受损。

再者,现有的评价体系倾向于结果导向,即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最终产出,却相对忽视了学习过程的价值。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之初,就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以及在过程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意味着学生在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策略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等关键能力上的进步可能被忽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高段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无法适应跨学科的综合性要求;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以及对过程性评价的忽视,未能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旅程中的努力与成长。这些问题共同指向了评价体系改革的紧迫性,呼唤更加多元化、具体化和过程导向的评价机制,以更好地促进和支持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与发展。

二、小学语文中高段跨学科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的策略

1.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入多维度评价标准设计包含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框架,确保评价能全面覆盖跨学科学习的各个面向。结合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同时,通过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增强评价的互动性和真实性。例如:年级开展跨学科学习“我是小小营养师”,依据年段要求,结合本任务的特点,确定以下学习目标:通过记录、采访、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提取关键信息,了解儿童健康饮食、膳食平衡等基础知识;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制定任务清单、统计分析等方式,梳理、呈现学习成果;采用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喜欢的方式展示营养菜单,并向大家介绍,进行有创意地分享和表达。

围绕以上目标,学生自主策划“我是小小营养师”这一大任务,可以设计从记录学校菜单、调查分析、学习交流到能策划健康菜单评选活动的过程进行逐一评价。设计采访稿、设计学习任务清单、制作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设计策划方案、合作表达等环节的评价细则都涉及学生的学科素养,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和完成情境任务的能力,发展了团队合作、实践创新和热爱生活的综合素养。

2.明确评价标准与细则制定具体的评价量表。

制定详细评价指标:针对每项评价维度,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

评分细则,形成一定的评价量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评价尺度,确保评价的一致性和公正性。培训教师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对跨学科学习评价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应用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

首先,在评价量表设计方面,增加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项,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这些维度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有助于提高量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其次,在量表中加入针对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评价项。评价教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助于促进教师在实践中的反思和提升,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在量表中有针对家长和社会参与的评价项,考量家长在学生跨学科学习中的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家校合作和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量表应该全面考虑这些因素。
    最后,量表设计要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跨学科主题和学习情境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应结合实际案例的实施情况和评价结果,不断修订和完善量表,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和教师在跨学科学习中的真实表现和需求。

3. 强化过程性评价

记录学习轨迹:利用学习日志、项目档案袋等方式,记录学生从跨学科学习活动启动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包括思考过程、遇到的挑战、解决方案及反思等,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定期反馈与调整实施阶段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根据反馈调整学习策略,促进持续改进。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评价重点。在六年级开展《时间去哪儿》跨学科学习活动,同学们通过分组查找资料、规划课间、课后以及周末的空闲时间,从“课间10分钟调查组”、“课后时间调查组”、“周末时光去哪儿”三大主题,进行汇报与展示。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分享中发现不足,改进问题解决的思路,提升反思能力。每一个小任务学生都可以在评价要求的指导下完成;另一方面,跨学科学习的时空相对比较宽松,学生可以在尝试错误甚至经历失败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总结,促进元认知和素养的发展;再者,开放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在交流、分享、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得到相互学习的机会,能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和成果,促进自己反思和改进。

4.采用真实情境评价设计情境化任务: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和情境设计评价任务,如社区调查、方案设计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示跨学科能力,使评价更贴近学习目的。

5.引入信息技术工具辅助评价利用数字化平台:运用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技术工具收集和分析学习数据,提高评价效率和精确度。

6.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评价体系的周期性评估:定期对评价体系本身进行回顾与评估,收集师生反馈,根据实施效果和新出现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评价策略。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小学语文高段跨学科学习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小学语文中高段跨学科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的改进对于推动跨学科学习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明确评价标准和加强过程性评价等策略,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些策略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春雷. (2023). 跨学科学习评价:价值定位、过程方法及模型应用. 中国考试.
[2]臧冬雨. (2022). 多元化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 湖北教育.

[3]尹海英. (2023). 构建多元化评价制度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小学生多元化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吉林教育.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35).

[5]蒋琳.贴近儿童生活的语文跨学科学习[J].语文建设,2023,(06):34-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