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引领、文化凝心——体育学院学生党支部以“女排精神”助力立德树人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戴平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68

摘要

本研究通过“精神引领、文化凝心——以‘女排精神’助力立德树人”项目,探索了体育学院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方法。通过文化建设、教育活动和党团结合,项目成功将“女排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促进了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研究表明,女排精神的广泛传播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改善了学风,并提升了教育和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对女排精神长效机制的研究,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女排精神、立德树人、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学院

正文


1 引言

体育学院作为我校建立较晚的二级学院,其学生管理一直面临不小的挑战。由于基础薄弱,学生管理工作在校内一度处于落后状态。体育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性的群体,常因体育生的标签而被赋予诸多特定偏见,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加剧了管理上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有效提升学生管理的水平,成为了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女排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中国女排不仅在世界排球舞台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以其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体育精神的重要象征。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批准“女排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部分,这更是凸显了其深远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因此,将“女排精神”应用于体育学院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实践,旨在通过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实践,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和集体意识,同时改善和提升学院的整体教育与管理水平。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女排精神”在体育学院学生管理与立德树人任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2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

2.1立德树人的理论与实践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其核心理念是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质、美学和劳动教育。理论上,这一概念强调教育应超越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授,更应关注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具体实践方法包括课程内容中的道德渗透、校园文化的精神引领、以及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这些多维度的教育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2.2党建与学生管理的融合

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党的建设与学生管理的融合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策略之一。有效的党建工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管理的质量,也优化了教育环境。通过将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中,高校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具体实践中,党建活动如党课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志愿服务等,都被整合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强化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

2.3“女排精神”的教育与管理应用

“女排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象征,在教育和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精神以其坚韧不拔、团结协作、永不言败的核心价值观,被视为激励学生和团队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领域,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将“女排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体育活动,乃至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管理实践中,这种精神也被用来提高组织效率和团队凝聚力,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激发团队和个人克服障碍,达成目标。                                                                                                           

3 实施策略与步骤

3.1整体策略与实施方案

体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提出了“精神引领、文化凝心——以‘女排精神’助力立德树人”的创新思路。整体策略旨在通过“女排精神”的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构建文化载体、组织教育活动、促进党建与团建相结合,以此在学生管理中形成具有体育学院特色的育人模式。

3.2关键措施的详细分析

3.2.1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实施“女排精神”引领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环节。首先,学生党支部在学校体育场馆内建设了女排精神文化长廊,展示女排精神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价值内涵,并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这些举措,使“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成为校园内的励志焦点,深入人心,激励学生。其次,充分利用校园媒体进行宣传。在学院网站上开设了女排精神学习传承专栏,并通过学生党支部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我爱女排”专题内容,挖掘并传递更多女排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女排精神的认知和认同,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热情。此外,在学生党支部内部设立女排精神学习传承室,进一步深化对女排精神的学习和传承。

3.2.2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将女排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党支部设计并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活动。首先,结合学校“六个一”大学生成长工程,开展了一系列女排精神主题活动,包括组织冠军报告会、观看女排纪录片、参观排球博物馆、召开主题班会、讲述女排故事和采访女排历史见证者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践行女排精神。此外,学生党支部还建设了学校排球社团,推广校园排球文化。通过排球运动的思政内涵,塑造学生追求拼搏奋斗的精神、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积极健康的心态。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校排球队的管理和训练,将女排精神融入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日常训练中。通过这些举措,提升了比赛成绩,也提振了全体师生的集体荣誉感。

3.2.3党团结合

在党建和团建方面,学生党支部将“女排精神”深度融入学风建设和师生第二课堂活动。首先,通过党建促学建,将“女排精神”融入学风建设,结合学校大学生成长工程,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女排精神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组织主题班会、主题团课、主题朗诵和征文比赛等,旨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操。其次,学生党支部组建了“明日之星”运动训练营和“萤辉”体育文化公益志愿服务团队。通过体育文化公益服务,学生党支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还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公益活动包括深入乡村与街道社区,开展体育文化公益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少儿体育运动培训,并与学校工会合作,面向教职员工子女开展长期体育运动培训志愿服务活动。

4 成效评估与实施成果

4.1成效评估方法

为了全面评估“精神引领、文化凝心——以‘女排精神’助力立德树人”项目的实施效果,体育学院学生党支部采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反馈和意见。具体方法包括深度访谈,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对女排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以及项目实施对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实际影响。课堂观察通过对相关课程和活动的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女排精神对他们行为和态度的影响。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性的问卷,对全院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建议。通过这些定性方法,获得了大量关于项目实施效果的第一手资料,为定量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定量分析主要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方法包括数据统计,对学生参与项目的情况进行统计,包括参加各类活动的人数、频次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在各类竞赛和评比中的成绩。指标评估设定若干关键指标,如学生的学业成绩、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晨练出勤率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评估项目实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对比分析将项目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例如,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学风变化、学生思想水平和教师队伍的发展情况等。通过这些定量方法,得出了项目实施对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具体影响,为项目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4.2实施成果的具体表现

体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在“精神引领、文化凝心——以‘女排精神’助力立德树人”项目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的传播、学风的变化和教师与管理队伍的发展三个方面。项目实施以来,“女排精神”在体育学院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通过女排精神文化长廊、学院网站的专栏以及微信公众号的专题内容,女排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中。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深刻理解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这一精神。通过定期组织的宣传活动,学生们在校园内外积极参与各类相关活动,使得女排精神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在女排精神学习传承室内,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女排精神的理解,也增强了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文化长廊和专题活动有效地将女排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使其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重要精神力量。

女排精神的引入对体育学院的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学生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晨练计划和文明礼仪提升计划,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晨练计划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此外,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技能竞赛计划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们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各类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升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学业成绩上,体育学院的学生在各类竞赛和评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获得校职规赛和挑战杯校赛的多项奖项,以及在“经贸说”主题演讲比赛中的优异表现。通过女排精神的引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女排精神的引入对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队伍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显著增强。他们通过学习女排精神,提升了自身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例如,辅导员夏青牵头成功申报校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并获得立项,展示了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发展中的进步和成果。专业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创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成长。通过各类学习和交流活动,教师们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这些变化和发展不仅提高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也为学院的整体教育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精神引领、文化凝心——以‘女排精神’助力立德树人”项目的实施,体育学院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女排精神的广泛传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团队合作精神,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学风建设。此外,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教育和管理团队。

在学生管理和立德树人方面,未来应继续深化女排精神的应用,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建议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应该持续关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交流机会,以保持教育团队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尽管项目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女排精神的推广和应用还需进一步深化,对其影响的长效机制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女排精神在不同教育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效果,寻找更加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学院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成田,王惠娟.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实践路径研究[J].世纪桥,2024,(02):41-43.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24.02.008.

[2]孟亚萍.红船精神引领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6):112-113.

[3]毛文君.女排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现实路径探讨[J].青少年体育,2023,(06):36-37+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