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共性和个性探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吴金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作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主题教育,在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梳理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大学生主题教育的共性和个性有利于认清学生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学校性质、区域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展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主题教育 共性和个性 探析

正文


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的根本职能,能否构建起科学先进而又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之高低,而主题教育活动是高校构建校园文化备受青睐、最得力有效的载体之一,因此,国内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国内高等院校分为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两类,本文以两类院校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分析比较为切入点,总结出国内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共性和个性,对其形成科学的、概括性的总结。

一、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共性

从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出发,分析国内两类高等院校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共性:

(一)思和德育教育职能突出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作为一线教师更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思想素质高的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各个高校正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例如,北京高校围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正在探索“全员育人、科学育人、文化育人”的德育新途径。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无论是学风建设教育、大学生身心健康安全教育、新生适应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等各项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都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出发点。所以,目前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是思想教育职能突出。

(二)成为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是提高大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渠道。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这些富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精神,并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价值理念与价值取向,她是全体师生校园活动的精神支柱与价值准绳。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作用非常重要。而大学精神是通过校园文化得以体现的。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净化环境,为广大师生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积极正面的引导。校园文化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扩大了课堂教育的范围,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延伸了课堂教育的内容,使校园生活更加充实与生动,更加丰富多彩,为大学生营造了一种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让莘莘学子徜徉其中,情操得到陶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让人格得到完善,让能力得到提升,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的创建主要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校园文化节、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文化节、校园社团文化、校园图书馆文化、校园学术讲座、校园科创文化等等。因此,主题教育活动对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教育、教学相得益彰

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都处于主导地位,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促进和提高的作用,而专业学习又会影响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两者通常会相得益彰。因此,国内两类高校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促进专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角度会加大主题教育活动的力度。例如,大学生专业认知教育、优良学风建设年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大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专业学习效果。特别是专业认知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大学新生入校后,普遍存在角色转变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后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方法,缺乏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的特点,努力帮助大学新生实现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

从以上几点来看,国内高校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职能是教会大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也是对国内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共性的生动概括。

二、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个性

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区别其实就是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学科教育,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职业教育重视与实践的结合,专业性强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国家高考录取批次的安排看,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层次也相对较低,同时,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受到区域的限制。所以,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依据其院校特点和生源特点,有其鲜明的个性。

(一)高职院校主题教育带有浓厚的专业色彩,普通高等院校主题教育活动与专业的融合不明显

由于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训练,其主题教育活动注重与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道德品质。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学校的特色主题活动英才节和科技节,要求活动与专业相结合,意在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赛促学”,打造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连续届的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验证了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方面,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同时,具有专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例如,铁路类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铁路、城市轨道运输行业人才为主,其主题教育活动着意体现铁路人才需求,弘扬铁路“二七”精神,树立铁路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医学类院校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意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普通高等院校与专业联系较少,其主要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来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

(二)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根据生源特点和主要校情创建各自的主题教育活动品牌。

普通高等院校我们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为例,该学院开展“易班+励志”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励志为主题,借助易班平台组织和推广相关励志活动,学生参与率高,活动效果好。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锻炼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育良好校风学风、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易班+励志”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也是一个创新的尝试,为易班平台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视角,为其他“易班+特色活动”的建设带来了启发,为构建二级学院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完善易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为了引导学生把未来发展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体现在每一天的言行和善举之中,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开展了“日行一善、成就一生”活动。“日行一善”,就是每天干一件对别人或对集体有益的事,让好的语言、行为、道德品质和美的心灵感染每一个人,帮助大学生成才,以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活动内容包括:学会微笑、礼貌用语、多做善事等;活动载体是“校园绅士”评比活动、“日行一善”故事征集、“好习惯促销”等。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和谐校园日渐形成、良好习惯日渐养成、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在惊闻四川大地震的噩耗时,学校蓝牙美术社的同学们拍卖自己的油画佳作,将筹得的善款81500元全部捐赠给灾区;在得知学院新生住宿困难的情况后, 177名老生主动办理退寝手续,将床位让给新生居住。很多善行不胜枚举,让学院充分沐浴“善”的雨露,学生们在点滴善行中茁壮成长。 该活动作为一个教育课题已通过省教育厅审批,成为学的品牌特色活动。

(三)普通高等院校主题教育活动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普通院校着力开展思想教育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切实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培养大学生理论学习骨干。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坚定大学生爱党报国信念。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受教育做实事。广泛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大力宣传优秀典型,激发大学生奋发成才热情,重点在基层就业创业、志愿服务西部、奥运志愿服务等领域表彰一批优秀典型,大力宣传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的工作。所以,普通高等院校主题教育活动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

高职院校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优化培养模式,树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观念和创新教育观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使其主题教育活动带有就业的导向性。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通过开展一系列“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内校外协同进行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对学生创新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训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该学院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总结出了素质教育要与专业教育、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突出高职特色等实践经验。

三、对国内院校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建议

国内高校,无论是普通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以生为本出发”,把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关注学生成长环境和心理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决策能力,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互动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同时,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情,包括学院的区域特点、学生特点、培养目标等,抓住适合本校特点的契机,积极组织具有良好效益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应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的特色主题教育活动,以特色带动整体,从而达到主题教育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各项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在坤.天津市普通高校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的现状调查[J]科技视界.2018.15.035

2]黄 磊.陈玉霏.朱旭红.“易班+励志”主题教育特色活动案例分析[J]科教导刊.思政教育2019.11.0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