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探讨我国中小学“体教融合”研究的现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赵楠1 ,江哲2

闽南师范大学

摘要

以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以“中小学”、“体教融合”为主题的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绘制出关于发文量、科研机构和作者等内容的知识图谱。分析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体教融合 ;知识图谱

正文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Zhao nan1, Jiang zhe2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evant articles on the them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cted in CNKI Academic Literature Database, CiteSpace software was used for visual analysis. Through co-occurrence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authors was draw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i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Knowledge graph

 

 

 

 

 

 

 

 

建国以来,在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竞技体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攻关越来越强大,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取得的傲人成绩,印证着我国逐渐向体育大国迈进。然而举国体制发展竞技体育的弊端也日渐显现出来,如运动员文化缺失、再就业难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教育改革中就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概念,它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策略决定了举国体制的完善方向,竞技回归教育成为发展趋势。[1]然而实践证明“体教结合”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究其原因是体育系统、教育系统身为两个主体为了各自的目标相互制约和抗衡。因此,从“体教结合”转变为“体教融合“,将体育系统的资源融入到教育系统中,使教育系统成为培养人才的唯一主体势在必行。[2]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使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得以协调发展,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3]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应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运动训练规律的整体性、连贯性结合起来,使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和体育运动特长都得到发展。为了解我国对中小学“体教融合”研究的现状,本文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从宏观层面梳理并分析了相关研究的发展热点和趋势,在微观层面了解核心人物和主要研究机构等,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是从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获得。该数据库具有覆盖面宽、论文数量多、层次高的特点,因此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更有说服力。文献收集方法为: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选择“高级检索”,以“中小学”、“体教融合”为主题进行检索,搜索出2014年—2024年纳入中文文献284篇。

2研究工具和方法

2.1研究工具

引文分析可视化是信息可视化的重要分支,其首先处理大量的引文数据,之后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使人们更容易地浏览、分析信息,进而找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模式。[4]本研究所采用的工具为CiteSpace软件,它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研发的一款基于JAVA平台的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能够显示一门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形成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

本研究通过将CNKI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6.1.R2中运行,经过软件的格式转换与去重,Time slicing功能区设置为“2014年-2024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分别对科研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又称之为科学知识图谱,它是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目的的现代理论。它把复杂的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而显示出来,揭示知识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为学科研究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参考。

2.2.2共现分析

共现分析是将各种信息载体中的共同出现的信息进行定量化分析的方法,以揭示信息的内容关联和特征项所隐含的寓意。如:论文共现、关键词共现、作者共现和期刊共现等。

3结果与分析

3.1年度发文量数据分析

我国关于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20年为节点,在此之前相关科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纳入文献总量仅1篇,2020年以后增长明显(如图1所示)。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印发《关于发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这是我国从政府审视并推动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有力体现。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都离不开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儿童,各级体育部门必须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推进“体”与“教”的协调配合。[5]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夯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基础。建成符合体育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培养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政府主导下的体教结合为资源整合机制,以基础教育阶段为重点,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公办体育运动学校为骨干,以少年儿童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后备人才培养机构为基础,规模、布局、结构合理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6]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如何在中小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逐渐进入历史舞台,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2020年,随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印发,中小学“体教融合”的热度逐渐升高。2021年文献量有大幅度的提升,2022年文献量更是突破了100篇。至此,从高校到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发展得到的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与重视,这为今后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2024年为预测值

1 文献年度发文量统计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体教融合”研究文献数量与国家体制的改革、制度的不断完善基本吻合。学者对“体教融合”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也需落到实处。

3.2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研究机构的共现分析可以确定该学科的科研力量分布状况,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在CiteSpace6.1.R2控制界面,Node Type设置为“Institution”进行检索得出科研机构共现图谱(如图2)。从整体可以看出,对中小学“体教融合”的研究多以体育院校为主,但院校之间关联度低,仅在近两年个别学校之间才有一些合作。

 

2 科研机构共现图谱

从表1可以看出,在排名前10名的机构中,有8所高等体育院校,2所综合类大学,没有中小学。可见,中小学内教研组或教师对“体教融合”的研究力度小,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导致国内“体教融合”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发文数量来看,沈阳体育学院、河南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的发文量并列第一,为17篇。通过检索还可得知,目前我国对“体教融合”的研究对象大多为高等院校,如在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进行高级检索,以“高校”、“体教融合”为主题,可检索出相关文献653篇,把“高校”换为“中小学”,仅有284篇。

1 图谱中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统计

序号

机构

发文量

1

沈阳体育学院

17

2

河南大学

17

3

武汉体育学院

17

4

北京体育大学

14

5

成都体育学院

12

6

天津体育学院

11

7

哈尔并体育学院

10

8

西安体育学院

7

9

郑州大学

7

10

南京体育学院

6

 

3.3科研作者和团队共现分析

科研作者的分布是体育文化研究活动的缩影之一,通过对作者的研究可以把握体育文化科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对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引导有着积极意义。[7]科研团队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提升研究成果产出能力,而且能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和影响力。[8]

 

3 科研作者共现图谱

由图3对中小学“体教融合”现状进行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目前共有109位。该研究形成了3个人数较多的科研团队:一是由王瑞、孔年欣、龚海培等7人组成的新的合作网,主要研究“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的师资问题;二是由王哲、景奕飞、康德强等5人组成的合作网,主要针对中小学武术课程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三是由陈伟聪、伍景然、曾庆通3人组成的合作网,主要探讨“体教融合”背景下游泳课程的发展问题。此外,李争和丁金艳、李谦和解杨、成英和朱祥明等人之间也有合作。但这些团队之间互不关联,没有合作关系。因此,该研究领域还需加强团队培养、促进资源整合,提高科研广度与深度,以实现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3.4研究热点共现分析

主题词和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频次高的主题词和关键词也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9]将收集的文献信息导入CiteSpace6.1.R2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得出可视化图谱(见图4)。图谱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又决定了节点的大小,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关键词之间存在的联系。

 

4 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经分析得知,所导入文献共有192个关键词,形成了474条连线。如图4所示,各关键词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体教融合”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其次是“中小学”、“学校体育”等。除此之外,政策的实施、文化教育与课外训练的保障、专业教师的配备以及学生的发展和出路等都应是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由表2可知,“足球”、“武术”和“游泳”这三个名称出现在了高频关键词的前10名中,可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体教融合”,它也是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前10名高频关键词统计

序号

词频

中心度

首先年份

关键词

1

229

1.72

2014

体教融合

2

51

0.07

2021

中小学

3

36

0.05

2021

学校体育

4

14

0.10

2021

校园足球

5

11

0.00

2021

学校武术

6

10

0.00

2021

青少年

7

8

0.01

2021

体育教师

8

8

0.00

2021

游泳课程

9

8

0.00

2021

游泳

10

7

0.00

2021

后备人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2020年开始国内学者对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这与国家体制的改革、制度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4.2.2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其中以体育院校为主力,中小学几乎没有。

4.2.3国内对中小学“体教融合”的研究相对独立且分散,地区之间、校际之间、机构之间和作者之间联系少,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合作网。

4.2.4国内科研团队少、知识交流少,势必会导致资源利用不合理,研究领域受限制,不利于“体教融合”政策的贯彻实施。

4.2建议

4.2.1我国对“体教融合”的关注重点应从高校转移到中小学,促进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它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2.2国家应制定出相应的方针政策,鼓励中小学开展“体教融合”教研活动,使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体系更加完善。

4.2.3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各级别的学术交流会议,加强地区、校际、机构及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

4.3.4应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支持科研团队间的合作,将其研究出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落实到各个体育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

 

参考文献

[1]贺新奇,倪向丽,张廷安.推行体教结合策略与完善举国体制的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31-34.

[2]吴建喜,池建.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嬗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88-93.

[3]孔祥儒,袁煜寒,邹俊祥,等.体教融合背景下体校青少年人才培养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C].第一届湖北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第二册).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2023.789-790.

[4]李运景,侯汉青.引文分析可视化研究[J].情报杂志,2007,26(2):301-308.

[5]罗巍.“教体结合”——建立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6]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http://www.sport.gov.cn /n16 /n1077 /n1467 /n1843577 /1843747.html.

[7]邱均平,马瑞敏.基于CSSCI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文献计量评价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161):24-29.

[8]阳艺武.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热点及演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2):73-79.

[9]聂应军,吕万刚,郑湘萍.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1):26-33.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AS201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