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胡佩珍

树人高级中学 邮编:810599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反思以及拓展课外活动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

双减政策;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正文


引言: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

一、转理念,改模式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生物学现象,理解生物学原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细胞结构的高清视频,初步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学生选择一种特定的细胞类型,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细胞等,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收集该细胞类型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血细胞,记录下它们的结构差异和相似之处。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细胞的多样性,还能够深入理解细胞的统一性,即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等基本结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主题,设计一个研究项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如“不同细胞类型如何适应其功能?”“细胞的统一性如何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等。学生需要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方式,完成自己的研究项目,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双减政策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新理念,即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二、重反思,建体系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尤为关键。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能量的转化,还涉及物质的循环,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能量转化的过程,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以《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光合色素的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中能量转化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光合作用的过程。例如,教师准备了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实验环境,让学生观察在不同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差异。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光合作用中能量转化的过程,还能够理解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各种因素。此外,教师还引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使用传感器监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让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实验发现。教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光合作用的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等。《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教学案例表明,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出发,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研课外,拓课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人类遗传病》为例,教师可以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将课外资源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关于遗传病的调查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每组学生需要选择一种遗传病,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在这个案例中,学生A组选择了唐氏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他们首先在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唐氏综合症的医学书籍,了解了该病症的基本概念、发病机理以及遗传方式。接着,他们利用网络资源,访问了专业的医学网站,收集了关于唐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此外还采访了一位遗传病专家,获得了一手的研究资料。在课堂上,A组学生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包括疾病的概述、发病机理、遗传模式、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他们还制作了一个PPT,通过图表和图片,直观地展示了唐氏综合征的遗传特点和影响。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见解。将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遗传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结束语

“双减”政策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反思和拓展课外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学校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本陆.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学发展格局的两点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0):27-30.

[2]雒进洁.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J].高考,201934):126.

[3]黄晓玲.“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化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224):25-29.

[4]盛传勇. 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究[C]. //教育教学理论与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7.

[5]韦克琴. "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3(1):128-1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