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勇

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836500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深度融合,以期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题,然后借助智慧系统优化学习过程,最后通过流程图分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感悟。通过这一研究,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深度融合;智慧系统;流程图

正文


引言:在21世纪的今天,人工智能(AI)和信息技术(IT)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与AIIT的结合无疑将为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将从实际教学出发,探讨如何将AIIT深度融合到学科教育中,以实现教育的创新和突破。

一、借助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题

计算机算法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的体现。通过计算机算法,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数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算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定义,还能让他们体会到计算机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强大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定义以及它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常用希腊字母π表示。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计算机来近似计算π的值。蒙特卡洛方法通过随机投点来估计圆周率的值。具体来说,可以在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随机生成点,然后计算落在正方形内四分之一圆内的点的数量。通过这个比例,可以估计出π的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这个过程。学生首先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编程语言生成随机数,并在指定的范围内生成点的坐标。接着,学生需要编写代码来判断这些点是否落在四分之一圆内。这涉及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并与半径进行比较。最后,学生需要统计落在圆内的点的数量,并用这个数量来估计π的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编程的基本技能,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次运行程序并取平均值,学生可以得到越来越接近真实值的π的估计。

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值数据算法来计算圆周率,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圆周率的概念,还能够学习到编程的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领域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智慧系统优化学习

智慧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数据分析、模式识别等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从而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决策支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这种系统的应用,使得教育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走进公交IC卡收费系统——初识信息系统”为例,公交IC卡收费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智慧系统,它通过集成电子支付、实时数据传输、智能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在教育领域,这一系统可以被用作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价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公交IC卡收费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其组成、功能以及在公共交通管理中的作用。随后,通过实际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系统的运作流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系统背后的信息技术,如数据库管理、网络通信、智能算法等,使学生对信息系统有一个全面地认识。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架构,还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公交IC卡收费系统通过智能算法优化了车辆调度,提高了运营效率;通过数据分析,为交通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这些内容的探讨,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信息技术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此外,智慧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体现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在公交IC卡收费系统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智慧系统的优化,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习体验,还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公交IC卡收费系统作为智慧系统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应用案例,展示了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三、借助流程图分析深化感悟

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流程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表达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算法及其基本控制结构。

流程图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可视化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概念,以洗衣机的洗衣流程为例,其流程图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进水、洗涤、漂洗、脱水和结束。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控制逻辑,比如进水阶段需要控制水量,洗涤阶段需要控制洗涤时间、洗涤力度和洗涤方式,漂洗阶段则需要控制漂洗次数和水量,脱水阶段则需要控制脱水速度和时间,最后结束阶段则涉及洗衣机的自动停机和提示用户取衣。在教育中,通过将这一流程图与算法及其基本控制结构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法的逻辑性和顺序性。例如,在洗涤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编程实现洗涤力度的自动调节,这涉及条件判断和循环控制结构。学生需要设计算法,判断衣物的材质和脏污程度,然后根据这些条件选择合适的洗涤力度和时间,这个过程需要使用到条件语句(if-else)和循环语句(forwhile)。进一步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洗衣流程,比如通过引入传感器检测衣物的湿度,自动调节漂洗次数和脱水时间,这涉及更高级的算法设计,如递归和搜索算法。学生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算法实现洗衣机的智能化,使其能够根据衣物的实际状态自动调整洗衣程序,以达到节能和高效洗衣的目的。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流程图的辅助,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算法及其基本控制结构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洗衣机的洗衣流程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不仅展示了流程图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的实际效果。

结束语

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学科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将生活实例、智慧系统和流程图分析等方法融入教学,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高效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未来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融合模式,共同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萌,石伟伟,鲁晓锋,.新时代科技创新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创新实践课程思政教学[J].计算机教育,2022(8):48-52.

[2] 张利波,罗婉庆.重视技术原理凸显科学价值—数字技术赋能信息科技原理教学的路径与策略[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8):14-18.

[3] 吕新荣,江左文.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工智能专业实训课程开发[J].计算机时代,2022(8):126-128.

[4] 夏伟琴.基于网络合作学习视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0):150-1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