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正文
引言
如何使高中数学教学成效最大化是核心素养教育背景的一个关键环节。核心素养视域要求教师将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作为重点方向。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探究兴趣,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充分融合问题设计与课堂教学,以此来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从核心素养教育大环境来说,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较多不足。首先,教师会更加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缺乏关注,导致学生逐渐丧失数学学习的热情,不能全面掌握数学概念知识。其次,教师会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所束缚,致力于提升学生数学成绩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自身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除此之外,过于复杂且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不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这就会加大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难度,不能深刻掌握数学学习的本质含义。同时单一且无趣的教学模式不能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一致,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限制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原则分析
(1)因材施教原则。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由于性格特征和成长氛围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会具备较大的差异性。复杂的高中数学知识会使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感到十分吃力,然而如果想要有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那么就要将全体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科学且合理的实施教学活动,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模式。(2)全面发展原则。从高中数学教学层面来看,其本质目标是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有效培育,并不单单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更好的解决生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由知识逐渐转化为能力。从如今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数学教学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缺乏对其核心素养的重视,所以就会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秉持全面发展思想来优化教学模式,更好完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目标。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如今在核心素养这一教育大环境下,要求教师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事物变化规律,激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在对“统计”内容进行教学时,数据分析是这一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气候问题是全球热点问题,也是人们日常关注的重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将暑期天气数据作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记录该地区近10年7月、8月的气象情况如气温或降水等,以此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学生可以借助数学思想和相关理论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环境因素和温室效应之间的联系,明确温室效应的具体影响。再如,新能源汽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在某一时段来调查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具体数量比例,通过统计学来对样本方案和抽取形式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科学分组并构建图表,借助统计学算法来对样本数据展开评估。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充分融合燃油车数量和地区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有效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数学教学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升成绩层面教师不能单一采取刷题的形式。大部分教师会存在一种错误思想:学习成绩的提升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然而在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层面却缺乏重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灵活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单纯依赖学习成绩的提高会制约着学生以及社会的进步。较强的应用性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征,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性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在全面融合实践和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优化职业生涯发展的“软硬件设施”。例如,教师在对“三角恒等变形”一课进行教学时,单元内容与三角函数有关,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会渗透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函数现象,如摩天轮、升旗等数学问题。从这些生活现象来说,教师可以布置具体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借助测量和计算来获取升旗数据,同时充分渗透三角函数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一过程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对一些职业进行了解如建筑师、工程师等,从而构建积极的职业发展观。
(三)做好教学评价与反思,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考量学生的一个关键载体。然而高中数学教师不能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唯一依据,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科学且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完善与改进数学教学形式和评价方法,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从实际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可以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然而更为关键的是要培育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自信心,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在不断进步,那么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完善学习评价体系,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构建良好且平和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教师在创新学习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也要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数学素养,同时可以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提供良好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论能够使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更加具有明确性,在这一要求下,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对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全面增强其数学素养。教师进行教学时也要充分明确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并勇于创新思维、探索全新的教学形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东升.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析[J].中学教研:数学版,2017(8):3.
[2]詹远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5):I0013.
[3]王华堂.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2024-06-05].
[4]陈琳.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地的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24-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