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中的制冷循环系统优化与能效提升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制冷技术在当代社会扮演的角色日益关键。但现行的制冷系统往往存在效能不甚理想的问题,这既耗费了宝贵的能源,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鉴于此,针对制冷系统的效能改进和能源利用率提升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关键。
1.制冷循环装置概述
冷却循环技术指的是一套用以达成降温效果的系统,它通过周期性地推动冷媒流动并在不同的物理状态间交换热量,以此来冷却空气或物体。其中,蒸发式制冷循环系统尤为普遍,此类系统亦被称作蒸发冷凝循环或湿式循环。该系统由四个核心构件组成: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阀。工作流程中,制冷剂在蒸发器内部吸热并汽化,随后在压缩机里被压缩转化为高温高压气态,接着流入冷凝器中散热并液化,最终经过节流阀降压后返回蒸发器完成一个循环。压缩制冷循环是一种常用且广泛应用的制冷循环系统。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部分。冷媒在经历压缩机的作用下被浓缩成了温度升高且压力增大的气态物质,继而在冷凝装置里散发出热能且凝结为液态形式,透过节流阀减压后流入蒸发器以蒸发形式发生,借此完成了对气体或是物质的降温过程。等温吸附循环是一种特殊的制冷循环系统,也被称为吸附制冷循环。它主要由一对吸附剂和一组换热器组成。通过吸附剂的吸附和脱附过程,使制冷剂在吸附剂之间循环流动,并在脱附过程中释放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2.制冷技术的重要性
制冷技术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和货物的储存时间,减少食品腐败和货物损失。它在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和超市等各个环节都起着关键作用,确保人们获得安全可靠的食品和商品。制冷技术在空调领域广泛应用,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人们所需要的舒适环境。它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工作和休闲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制冷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如化工、制药、电子、汽车等行业。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制冷技术为不同行业提供精密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合理利用制冷技术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应用高效制冷设备和采用环保型制冷剂,可以减少对大气臭氧层和全球气候的不利影响,促进绿色发展。
3. 影响制冷系统运行能耗的因素
大型冷库制冷系统运行能耗影响因素较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第1类,外部因素。由外界侵入冷库内的热负荷统称外部因素,主要构成有①通过围护结构传热进入库内的热负荷,②冷库操作开关门时外面热空气进入库内的热负荷,③进入库内货物的冷却负荷,④库内用电设备、照明、叉车、融霜等产生的热负荷,共有4种。由外界侵入冷库内的热负荷越多,制冷系统的运行能耗越高。第2类,内部因素。这里的内部因素是制冷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当从外界侵入冷库的热负荷确定时,制冷系统的效率越高,能耗越低。
4. 制冷剂循环系统维护要点
4.1制冷压缩机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压缩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组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定期维护。
其保养工作主要是定期更换或补充冷冻油。
日常运行中主要故障现象为:压缩机电机过载、压缩机不工作等。压缩机电机超负荷运行的潜在原因包括:过量注入制冷剂、热载过高、供电电压偏低、电机线圈绝缘层损伤等情况;至于压缩机停止运作,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涉及:控制板报警信号亮起、接触器接点联接不牢固、温控器调节失准、压缩机自身发生故障等状况。
4.2冷凝器
要维持冷凝器的高效运行,务须确保其表面无树叶、棉絮、昆虫、碎屑及其他杂质附着。一旦冷凝器沾染了这些污垢,会导致电力消耗增加,并可能引起过高的压力,致使设备停止运转。当需要对冷凝器进行清理时,应将压缩空气沿与常态气流方向相反的路径,由内部向外侧对着铝制热散片吹拂。对于外部的清洁,建议选用吸尘器。清洁过程中需小心操作,避免对铝质散热片造成损害。
系统中高压压力(高、低)报警,低压压力低报警的故障原因都有可能与冷凝器有关。
4.3干燥过滤器
应定期清洁过滤器。若长期未对过滤器进行清理或更替,易造成其污染和阻塞,并对冷却机的制冷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其故障往往体现在过滤器壳体由原本的温暖状态转向冷态,甚至出现结霜和冷凝水现象,这将导致向蒸发器的液体供应不充分。假如过滤器壳体两侧无明显的温度差异,这可能表明过滤器已经遭受彻底的阻塞。
44热力膨胀阀
膨胀阀的作用主要为:节流降压、调节制冷剂流量和防止液击。 膨胀阀开启过小或冰塞、脏堵和开启过大能导致系统中低压压力高、低值异常报警。
4.5蒸发器
蒸发器是依靠制冷剂液体的蒸发来吸收被冷却介质热量的换热设备。
日常维护主要通过及时调整被冷却介质流量或检查负荷、清理内部杂质等方式保障其正常运行。
蒸发器被冷却介质温度过低、蒸发器脏堵和结冰能导致系统中低压压力低值异常报警。
制冷剂循环系统是加氢站冷却水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日常维护中可以通过“一看、二听、三清理”等方法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一看”为:观察控制面板上是否有报警指示、部件管线是否渗漏和结霜(冰)、冷凝器散热片是否有污物及风机运转情况等;“二听”为:听制冷压缩机运行声音;“三清理”为:清理冷凝器散热片、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中的污物和水垢、定期更换或补充冷冻油等。
5.制冷循环系统优化技术
5.1降低冷库运营能耗
(1)减少外界进入冷库的热负荷。关键策略包括增强仓储单元围护构件的隔热性,使用高效的绝热材料,建造库体时须配合货品产生的热量,入仓货物的温度须符合标准,确保热气不被带入库内,在搬运货物时要立即关闭制冷存储室门,或安装自动快速关闭的制冷门等措施。(2)优化冷冻系统运作效能的策略包含应用高功效节电型冷冻装置,与传统高耗能冷冻系统比较,现代节能冷冻装置的整体性能系数高出一倍甚至更多的情况颇为常见。特别是在大型冰库领域,若选用的是耗电量大的冷冻设备,其操作花费无疑会居高不降,因而遭受经济上的极大损害,同时也导致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强化对冷冻系统的定期维持与管理也是关键,确保其持续在最优状态下运行。
5.2 电动汽车用CO2空调系统
作为一个明确被国家定位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新兴战略行业,新能源汽车因其排放少且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势而获得重视。其中,空调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的组件之一,它不只是为了在各种气候环境中提供乘客所需的舒适体验,同时也是确保司机能够正常操控车辆、驾驶安全不可或缺的设施。此外,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空调设计中的一种,与传统的采用化学合成制冷剂的空调系统不同,该系统使用了跨临界循环技术,并且工作在相对较高的压力状态下(超出10MPa)。还有,这种车用二氧化碳空调可以构建为间冷式,把高压器件安装在车外部,通过双回路系统传递冷热量,实现对车舱内温度的调控。
5.3组件效率提升
选择高效率的压缩机,如螺杆式、涡旋式等高效压缩机,其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能效比。优化压缩机的工作参数,使其在最佳工作点运行,避免过度压缩或过度放气,提高效率。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需求灵活调节压缩机转速,以适应不同工况和负载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设计和选择适合的蒸发器,如高效板式蒸发器或换热面积增加型蒸发器,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优化蒸发器的结构和流体动力学设计,减少流体阻力和温度梯度,提高蒸发效果。控制蒸发器的进口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使其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效率。选择高效的冷凝器,如高效换热面积型冷凝器或增强传热型冷凝器,增加热量交换面积,提高冷凝效果。优化冷凝器的结构和流体动力学设计,减少流体阻力和温度梯度,提高热量传递效率。控制冷凝器的流体流速、温度差和压力等参数,使其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效率。
5.4制冷循环系统能效评估方法
系统性能系数是评估制冷循环系统能效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制冷量与所耗电功率之比。COP=制冷量/电功率。较高的COP值意味着较高的能效,因此可以通过提高COP值来改善系统的能效。线性级数热传导法用于评估换热器的热传递效率。它基于热传导理论,通过计算热度差(T1-T2)和对数均差(T1/T2-T2/T1)来评估换热器的能效。利用热力学原理对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分析,如焓简图法、循环图法等,可以定量评估系统各部分的能量输入和输出情况,找到能效改进的潜力。利用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模拟和计算,如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分析系统的能效。通过调整参数和组件等方式,优化系统并提高能效。对实际运行的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各项数据的实测,如制冷剂流量、压力差、温度差等,并结合实际能耗统计,分析系统的能效情况。
结束语
制冷技术中的制冷循环系统优化与能效提升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制冷循环系统结构和操作参数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效和性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综上所述,制冷技术中的制冷循环系统优化与能效提升研究对于推动绿色、可持续的制冷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整体系统效率提升、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调,为实现低碳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明杰,徐丽娟,刘杰,戴元双.超市制冷系统制冷循环的能源节约优化研究[J].能源学报,2019,40(1):33-41.
[2] 吴志伟,杨飞跃.基于自适应运行策略和模型预测控制的制冷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优化[J].应用能源,2020,261:114387.
[3] 谢磊,张珑,谭鑫.低位热回收下超临界CO2制冷循环的优化设计分析[J].应用热能工程,2018,138:139-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