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背景下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校本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数字赋能,校家社,协同育人,校本实践
正文
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2023 年 1 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明确了各方育人责任和相互协同机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明确指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最重要的老师,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携起手来,围绕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共同发力,才会实现5+2≥7的预期目标。
国家 “十四五”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强调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 。在实现教育强国和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以数字化赋能校家社协同育人显得格外重要。随着人工智能与AI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如果家长依然延用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的话,则会被孩子所“嫌弃”,不能达到有效的家庭教育,甚至适得其反,造成亲子矛盾或亲子冲突。作为发挥育人主导作用的学校来说,需紧跟数字时代的新步伐,找到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路径,指导学生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综合运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实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目的。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书法教育为特色的西部城市小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老城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该校的学生生源由原来的开发区居民子女为主变成了以进城务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为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城市生活适应能力发展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课程。针对大部分缺乏科学家庭教育方法的务工人员群体,学校基于“学书砺志”的办学理念,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携手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相关社会单位,整合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建立有效的校家社学习平台,探索出了“砺志家长E课堂”、“砺志假日E实践”、“砺志成长E路行”的“砺志三E”校家社协同育人新路径,以促进区域内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发展。
一、 问题导向:“砺志校家社协同育人之路”的起源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精神生活和家庭教育水平尤显落后,因为现在的父母在科学养育孩子方面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以前爷爷奶奶辈用的棍棒式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超级新生代(现在的小学生)。面对数字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面对孩子学习方式的变革,家长和孩子的信息鸿沟、认知鸿沟和思维鸿沟愈来愈明显,这让家长们感到惶恐、无助和不安。《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肩负起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重要职责。基于此,本文介绍的学校探索出了“砺志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砺志校家社协同育人”之路源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学书砺志”,体现了人格教育、人文教育、人才教育。该办学理念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精神成长的文化教育,被评为重庆市百佳办学理念。“学书”其目的是激活生命,唤醒灵魂,培养情优、志坚、梦远的健康人、健全人。学,是指学习。而学习又强调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书内、书外结合。学的目标是学知识、明道理、育情操。书,是砺志的载体,是指书法、书籍。在书法、书籍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砺,是磨砺、激励。在学书中历练品行,训练习惯;激励人积极进取,向高度挑战,向目标和梦想进发。志,是情志、意志、志向。在“学书砺志”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诞生了“砺志家长学校”以及“砺志校家社协同育人”之路,旨在引领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家长努力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育人氛围,共同磨砺意志、相互陪伴、激励成长。
二、 数字赋能:拓宽“砺志校家社协同育人”新领域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被推着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的快车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现代化呼唤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助推教育现代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已经走向数字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以优秀人培养更优秀人”的新局面,除了多渠道提升教师队伍质量,还需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今的学校教育需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数字化家长学校建设,实现家长的学习方式多元化、学习内容科学化、学习路径便捷化、学习时间自由化、学习效果可视化等,帮助家长科学育儿,及时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同时整合有利的社会资源,拓宽社会化育人的数字资源,实现全面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三、 探索实践:数字化背景下的砺志协同育人新路径
人类教育已经步入了从规模化教育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简称第三次教育革命。传统的家长学校建设和家庭教育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需要,所以,探索出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的协同育人路径,已成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刚需。经过近五年的研究和实践,本文所讲的学校探索出了以下“三E砺志协同育人”新路径。
1.砺志家长E课堂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早已进入以计算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核心的electronic电子时代,简称E时代。现代社会的家长多是从E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较之传统的线下学习,已经悄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需要,促进新时代家长的自我学习和成长,开通“砺志家长E课堂”,则是通往数字时代家校共育的一条有力途径。“砺志家长E课堂”是“砺志家长学校课程”的有力补充,即是借助新媒体技术,让家长实现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课程、自主参加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家庭的育儿水平。
“砺志家长E课堂”包括OMO砺志家长训练营、砺志家教微分享、砺志家教微讲座、云端家长读书会、线上亲子阅读会、数字解惑帮帮团等线上学习方式,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找到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解决家庭教育中碰到的问题。OMO砺志家长训练营是指学校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通过OMO教育模式(Online + Mobile + Offline),即整合了在线、移动、离线三种形式的教育模式,综合运用网络、移动APP、现实环境场景等技术与资源,为家长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参与学习的家长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又能与导师、同伴、家长、朋友分享学习心得,从而建构起一个个的的家长学习体系,让家长在学习中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砺志家教微分享是通过校级、班级微信群,每周分享一些短小精炼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的家庭教育。砺志家教微讲座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推荐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让家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关专题的学习。云端家长读书会是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为喜欢阅读的家长搭建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通过团队共读一本家庭教育专著的方式,在交流、分享与应用中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线上亲子阅读会是指导家长如何开展亲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数字解惑帮帮团是通过问卷星、腾讯会议等数字软件,收集整理学生家长在当下一段时间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疑惑和问题,然后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安排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面对面为家长答疑解惑。
2.砺志假日E实践
“砺志假日E实践”是学校借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家长利用周末、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带领孩子参加砺志假日实践活动,并通过线上评价、互动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提高核心素养和个人综合能力。例如,学校开展的“砺志少年打卡百馆之城”活动,学校通过加强馆校联动,与北碚博物馆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协议,联合制定了《砺志少年缤纷假日打卡手册》,设计了博物馆印章,绘制了博物馆地图,开展了线上互动交流的平台,然后指导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通过探访北碚“百馆”,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和人物,增强对身边事物的感知,丰富假期生活。学生通过完成相关任务,如:选择打卡点——设计线路图——邀请好朋友——拟定打卡方案——文明参观与游览——收集印章与心得——分享打卡日志——线上互动点赞——争当公益解说员——我为家乡来代言——评选优秀打卡之星——赢得表彰小礼物等,在打卡活动中增强了实践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还积累了生活经验,增进了亲子关系,丰富了情感体验。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除了收获体验与成长之外,还收获了一册又一册的打卡纪念册,记录了自己成长的过程,还有与各个博物馆、各大实践基地相互交流的印记,例如:博物馆的印章、参与活动照片、自己的收获、给场馆的建议等。
3.砺志成长E路行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夯实学生的德育常规,学校制定了《砺志少年成长手册》,通过每个月评选 “砺志十星少年”,促进学生在争当勤学星、文明星、劳动星、志愿星、健康星、运动星、艺术星、科创星、阅读星、环保星的过程中,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学生通过获得的星章来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并未下一阶段的努力提出计划,同时,家长也通过及时反馈来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勉励孩子全面发展。学校通过大数据统计每个月十星少年的星章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和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家长参与进来的点赞和评价,能够陪伴孩子越来越好,行稳致远。
三、数字时代协同育人的新期待
“砺志三E校家社协同育人”新路径是对数字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的有益探索,仍然处于浅层次的尝试,因为所谓的数字时代,是指借助先进的数码化技术,将信息传递和处理数字化,从而使各类社会活动、服务和管理不断迈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现代化社会。未来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之路,则需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究。例如,如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家长有效获得先进的家庭教育知识,如何让家长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来养育孩子,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等因素,最大化地发挥社会机构、社会群体、社会力量来协同育人,促进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共生,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技术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的校本实践研究”(批准号:2019-10-259)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2023-01-17,(360A06-05-2023-000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301/t20230119_103974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EB/ OL〕.(2021-31○ 专 题03-13)〔2023-08-06〕.https:/ / www.gov.cn/ xinwen/2021-03/13/ content_559268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