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分析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有效应用
正文
简单地说,数形结合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数学题变成通俗易懂、清晰的、学生能够轻易解出的问题。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教育的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教学价值,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因此,需要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且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辅助数学教学,开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掌握好数学知识,同时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思想方法是以数与形之间—一对应的关系作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于数与形的关系,将数学语言以及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位置关系充分结合起来,利用直观、具体的几何图形来解释数学语言和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学语言、数量关系来解决几何图形及位置关系,从而对小学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有效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小学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互转化,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拆解,从而使其简单化、直观化,让小学学生能够直观明了地看清数学问题的本质,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小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发散,数学思想更加成熟完善,同时还能够科学指导小学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其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也能够起到显著的锻炼和培养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大力培养小学学生数学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在数学领域,数与形都是构成数学学科的重要元素,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这也是学好数学知识,做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小学学生,都必须正确认识数与形的关系,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小学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也能够有效培养小学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分析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意义
(一)简单化处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
小学生在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比较费力,使用数形结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形结合的方法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得复杂的数字关系变得具体化,进而鼓励学生用图形去探索和理解数学概念及其难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开展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果没有及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很容易在思维中迷失方向,使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但是如果学生掌握了数形结合方法,就可以用图形的方法来理解计算的基本原理,把握题型的本质,找到高效率的解题方式,进而增强计算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具体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并且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且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去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从多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深度学习能力。由于目前的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比如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参与度不够,导致学生只能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而无法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也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一定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使小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数学的先决条件。通过对数学教学的研究,认为将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入小学数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不少问题,而且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抽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使用都比较被动,最后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利用数字和形的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把知识的生成过程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表达的更清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分析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讲解抽象概念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感性认知层次,再加上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缺乏理性的认知思维,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着各种不解与困难。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所有的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上呈现的数学知识,都是经过大量的专家和学者筛选、编排而出的,每一节教学内容都有新的知识,并且与前面的知识有联系,整体的数学知识呈现出连贯性P。这就导致学生如果没有学好前面的知识,就会无法理解新学的知识。另外,小学数学教学中,会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缺乏理性认知思维,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时比较吃力。为更好地优化与改善这一教学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透彻讲解数学概念,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促使抽象化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厘米和米”这一课知识的时候,对于小学生而言,初次接触“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时,往往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尺子这一实物,让学生亲手量一量书本、文具等日常用品的长度,用厘米刻度表示出来。同时,教师也可以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标注上相应的厘米和米数值,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还未掌握完全,并且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思维,这对于思维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和立体,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和空间观念,进而促进学生抽象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这些知识制作成直观、立体的课件,让数学知识更加具体,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认识方向”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方向感的培养和空间认知的建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绘制地图、使用指南针、进行实地导航等,将抽象的方向概念与具体的图形结合起来。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绘制出学校的简易地图,并标注出各个重要地点(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的方向和位置。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方向的理解,还能够建立起对空间位置的直观感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指南针,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方向的变化和确定。
(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有关计算的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对算理的认识中,更好地掌握计算的方法。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往往对其计算方法一窍不通,从而使其计算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对算术的优化,并指导其对算术的认识和掌握,使其形象化,使“数”和“形”的关系建立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算理。这种把数学思维融入到计算教学中,既能有效地减少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又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加深他们对算理的理解与记忆,使他们的整体运算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表内乘法(一)”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精心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乘法作为数学基础运算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图形和数字,将抽象的乘法概念具象化。教师可以通过绘制直观的乘法表格或图形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本质。通过绘制多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并组合成一个大矩形,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乘法运算的结果是如何通过加法得到的。这样的图形展示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乘法运算的直观感知,从而更容易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原理。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乘法知识。比如,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算式的含义,或者让学生根据图形来编写乘法算式。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将图形和数字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利用数形结合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个良好的提高,同时也培养学生拥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模式,因为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使用直观的图像进行表达要比简单枯燥的文字更能刺激他们进行记忆,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要站在学生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考量,合理利用身边的教学工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平行四边形作为基础的几何图形,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认知的起点,也是创新思维的起点。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几何概念与具体的图形相结合。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让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组合成更复杂的图形,或者利用平行四边形设计一个小创意作品。这样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将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无疑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重点思考的问题。这种思想的渗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它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直观的图形得以简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是响应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加强小学数学教育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数形结合有深入的理论探索,认识到数学结合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创新数形结合教学的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数形结合思维真正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数对形进行概括,以形对数进行体现,注重教学的全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保障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隽.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1(14):73-74.
[2]王莲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5):99.
[3]王孝群.基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5):235.
[4]王晓艳.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50):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