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规划布局研究与实践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任英桥1 王斐 2

1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

高职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做出全新的规划布局。其发展方向为实训基地建设产业转型动态调整,实训项目设计对接职教高水平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变成了产教融合的场所。根据目前高职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以实训项目、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规划布局,也就是多元化共同创建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创建适应产业集群需求的专业集群,寻求多样主题协同的“最大公约数”。


关键词

新基建背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规划布局;研究与实践

正文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新基建背景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规划布局研究与实践”(编号:2022JG-05)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科研基金项目“摄影测量在土方监测系统应用研究”(编号KY2022-14)的研究成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方案》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俨然变为了优化教育方案的有力武器。产教融合变成了方案执行的趋势,变为了经济转型的助推器,提升就业率的催化剂。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等教育多轨分类发展的不可获取的板块。产教融合通过将“产”和“教”相融合为方向,其中,实训基地的创建和使用是评价产教融合效果的标准,而且还是高职教育评价高职教育是不是从低层次的校企合作迈向高尖端的产教融合的重要标准。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下,在科技实力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从“中国制造2025”逐步迈入“中国制造2035”的经济发展新局面,面对AI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加具有难度。

一、国内外产教融合教育实训基地的现状

1)在德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德国在员工技能培训上除了重视理论以外,还非常注重实训。有关法律规定,由联邦政府负责管理实训基地,并对实训人员的试用期、薪资待遇、假期安排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因构建属于自己的实训基地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所以政府部门会对这些企业进行资助,而实训方面的经费则主要是交给企业负责,从而激发了校企培训的积极性。

美国也非常重视校企合作模式,这是因为该模式能够同时符合校企和学生的要求。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充分的保障,而这种保障主要体现在人员方面。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部门,并启用了大量专业的教师和校企合作管理者,并对实训基地采取了精细化管理;同时还体现在制度方面,校企合作共同创建制度,确立了校企各自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并对成果进行了共享,最终达到了共赢的局面。最后是在考核方面,校企合作考察实训基地在成果、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按照考核情况改进人才培训方案。

在新加坡,职业培训分别在企业和学校进行,参与培训的人员拥有两种身份。这种模式的优势为能够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耽误生产。“教学主要是推广产教结合,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学校效仿企业模式,同时企业也效仿学校模式,使学校拥有良好的工作气氛,借助参与项目实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耽误生产指的是按照生产的项目式结构特征,采用项目式学习,而所采用的项目主要来自生产一线,使培训的项目符合企业对于岗位的要求。

而澳大利亚主要是通过开放式的手段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并实施人性化服务,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项目挑选实训时间、内容等,可提高资源使用率。并且还对实训设备制定了开放、公用制度,同时完善了使用登记制度,管理人员配合指导教师训练来确保实验室安全,这种实验室开放模式大大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2我国国内大力推行产教融合

我国制定了多种产教融合、共享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指导性意见。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指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训平台、技能大事工作室等”。同时还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里明确强调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年以来,教育部针对高职院校遴选、立项了一批财政支持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这些项目都以开放、共享型公共技能实训基地为载体。

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当前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以来,经济已从粗放型转向了集约型,AI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技能更新迭代加快,使企业完成了转型,并还使共享经济成为了热门话题,从而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所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从此前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转化成基于新技术、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往区域、行业和同类高职院校开放,从而丰富了基地功能,利益也随之增多,这就使得更多人开始讨论应如何更好的建立基地,如果建设效果不理想,那么就会影响地基功能的发挥。但是受各种因素所限制,使得实训基地的产教融合缺乏紧密性,管理效果欠佳,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到位,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以期实训基地建设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1)硬件设施落后

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设备更新不及时,现代职业教育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很难满足现在职业教育的实际应用需求,陈旧的设备无法跟上现代技术的步伐,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实用技能的教学。

2)应用型教师欠缺

产教融合的概念由于推行时间较短,有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是实训教学培训,虽然常规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实训基地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对于学生的产教融合教学起到的效果不够完美。

3)实训课程老旧

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做不到及时更新,与实际社会行业需求衔接不顺畅,达不到实训课程应有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这种情况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因为实训课程和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差距,学生从学校到社会单位工作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可能会对学生初入社会的心理造成打击。

4)校企衔接不紧密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必然是要企业的参与,但是目前很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紧密性还不够,只是浅层的初步合作,缺乏实用性,深入性,影响实训基地建设的效果,使学生无法得到应用性的知识,导致为社会培养科技人才的质量下降。

 

(5)管理不到位

很多单位虽然设有实训基地,但是管理不到位,没有严格的管制制度和监督机制,很难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想要有良好的效果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完善的计划来支撑,不进行统一管理很难出效果。

(6)资金短缺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在硬件设施投入,师资力量培训,课程引进等多方面都需要产生费用,学校资金不足也会导致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无法顺利实施,影响学生的实训效果。

(7)学生实践不足

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美影响了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都会给学生的实践造成影响,熟能生巧,机会的缺失会降低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方案

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柱,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逐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作为铁路类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知识是不足以满足现在社会需求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和共享机制主要会为了让校企和该领域实现共同发展,以此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和条件,同时和当地与该领域进行共享,方案为:

(一)资源共享,多元主体共建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基地

构建实训基地软件资源要融入充足的教学资源,由两者打造完善的资源体系。站在多样性的办学主体角度上来讲,要把资源共享机制作为资源价值提升的工具,一同创建面相整个社会的实训基地,让资源的优势实现最大化。学校要根据所安排的教学任务,构建能力过硬的教师团队,明确基地功能,丰富实训基地功能,在其中容纳包括生产经营、社会培训等方面的功能,并且各功能相互融通、同频共振,由此让实训基地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站在实训基地的角度上来讲,公开性的实训基地要按照师生、工作人员等对实训资源的要求,创建人才培养方案,从设备引进、立项等角度满足学生的要求。站在多元主体的角度,公开性的共享实训基地要加大管理力度,对构建的评测、激励、管控等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多元主体系统建设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变化为逻辑起点,以此创建出完善的制度,从而给实训基地的发展带去政策依据。

(二)专业设置:创建适应产业集群需求的专业集群

高职教育专业群式发展,凸显出了极强的专业性特点,也充分体现了“集约”思想,构建了基于资源的对比优势而产生的集聚效应、效率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实训基地内要将企业与相关利益融入进来,让他们去负责经验管理和开发市场渠道,以此实现校企合作。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实现对实训基地的共同建设与管理。按照上述标准,高职学校在专业设置的时候,务必要和当地的企业进行讨论与合作,以适应集群要求,站在专业规划的层面上来讲,让专业设置体系和集群效应充分展现出最大的优势,切勿随意设置,全面铺开式的专业设置思路,加强对于产业链的建设和扩展,给实现新老产业的转化、优化实训基地等提供充足的空间。站在专业动态调控的层面上来讲,高职学校要借助准入机制和传统的退出机制,然后结合专业集群的整体规划,来创建实训基地,着重同一专业集群、相近专业的实训基地构建,充分的展现出实践实训基地多功能优势。

(三)产教融合:寻求多元主体协同的“最大公约数”

产教融合的追求的时供需的完美衔接,资源转换、利益共享,而想要实现则就要对资源、制度、政策做好设计。校企之间要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并进行共同建设和管理,构建完善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评价机制。站在权责分配的角度上来讲,和产教融合有关的工作人员,要建立权利配置合理、责任划分清晰的权责机制,这能够让权责更加明晰,同时还能够合理落实权责。所以要做好对产教融合的控制,对于高职学校来讲,要扮演指挥者,而企业要成为监督者。站在利益的层面上来讲,产教融合具有多元化功能,各自之间的博弈非常激烈,需要找到“最大公约数”,校企是产量融合的最大利益者,即便教育和企业利益具有明显的差异,不过两者无论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启用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方面都具有相同的目标,所在地政府可借助企业信用约束、扶持金融、使用人力资源,创建完善的公平合理的购买服务机制等政策刺激方面,加强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并创建校企产教融合平台,清理掉产教融合机制内所存在的弊端,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政策供给,创建完善的治理方案,由此加强产教融合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产教融合下实现共享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是高职学校培养高水平那个人才的途径,主要是让校企加强合作,展现出资源优势,并合理运用实训基地,从而提升效益,并维持不断发展改进的运行状态。创建铁路类高职院校生产实训基地,首先是改善基地各主体所存在的利益冲突,使地基更加具有稳定性,并提高运行效率,为实现多方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加大对基地软实力的构建,培养出更多铁路方面的人才,提高高职学校的教学能力;最后是加强基地的社会效应和服务水平,提高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培养出优秀的铁路管理人员,使地基更具开放性,促进基地的发展,铁路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振力,赵辉.产教融合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风,2023,(34):49-51.

[2]吴明珠,陈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平台实现路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3,(12):346-350.

[3]李东林,龚雪梅,尹恩,马硕,杨于孟.高职园艺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2):114-117.

[4]戚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23,8(22):177-179.

[5]胡君,刘宜胜,叶玲.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3,(11):7-10.

[6]李慢慢,朱香瑾.基于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同体理念的职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A]2023中西部地区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二)[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3:2.

[7]白飞.校企合作驱动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教学改革路径研究[A]第四届创新教育与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延安市教育学会,延安市教育学会,2023: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