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要素教学及策略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姜先浪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中心小学校 409822

摘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灿烂的文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化要素、文学要素、情感要素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本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要素教学及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要素;教学策略

正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通过诵读、观察、体验、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要素的挖掘和应用,指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古诗词的学习中,提升古诗词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古诗词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通常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将古诗词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文化内涵。

2.学生学习古诗词方法不正确

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由于古诗词的词义较为难懂,加之古诗词本身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都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和分析。虽然有的教师会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帮助小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得到激发。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教师对诗词的讲解过于单一和枯燥,因此导致学生很难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大多是以背诵和默写为主。这种学习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对于古诗词的记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地领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而且,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将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要素教学及策略

1.创设情境,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人们对诗歌内容的一种感受和理解,它包括诗歌的思想内容、意境美、形象美等。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如:在《绝句》的古代诗歌教学中,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样的词语进行扩充和扩充。“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等。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想一想,中国古代的诗词创作中,一般都会选择什么样的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丽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对古代诗词的形象进行联想,探索其背后的广大意境,将中华古代审美理念融入到传统的文化元素的教学之中。再如: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夜晚观察星空、欣赏月亮,然后进行写诗或绘画创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表达诗歌中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这首古诗播放出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古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古诗中描写景色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通过语言描述,使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景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读诗赏景,体味古诗词的韵味

古诗词中,往往描写的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美景。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品味,进而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诗赏景,在诗歌中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从军行》这一课,教师们可以用沙绘的形式将“青海乌云盖住雪山,站立一座古城,远望玉门关”这样的画面。在边境上,久经沙场的勇士们,早已将盔甲磨得锃亮,誓要将西部的敌军击溃,决不收兵。透过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雄心,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在古诗的教学中,既要实现爱国主义的教育,又要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传统艺术特有的韵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3.开展活动,体验诗词的意境

教师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方式,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通过学生们的朗诵,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竞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古诗词诵读比赛。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4.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其本质是语文教学要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比如:在进行《小池》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小池》这首小诗,并结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朗读。然后,再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拓展阅读。

5.结合文化意象,助力教学理解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体现了丰富的文化习俗。首先,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诸如春节、中秋等一些传统的节庆和庆祝仪式。它们描写的是喜庆的场面,喜庆的气氛,喜庆的祝愿,习俗的风俗等,都表现出中国人对这个传统的喜爱与看重。其次,古代诗词多以山水为题材,体现了中国人民崇尚自然、关心大自然的精神。比如,关于春的诗,多是花开花落,鸟语花香;关于秋的诗,多是以收获为主题。中国山水诗反映出中国民族崇尚大自然、重视四季变迁的特点。此外,在古代诗词中,也有不少表现了传统礼节与伦理的内容。在诗歌中,人们往往强调孝道、友情、忠诚等传统道德,并表现出对君王的忠诚和爱国之情。它反映出中国民族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尊敬与继承。上述各种形象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诗歌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文化融入到学生们的生活当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词汇和情感,构建高效课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宏波.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J].爱人, 2022(10):0196-0198.

[2] 吴晓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J].  2021.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02.

[3] 李艳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  2021.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