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馆馆办刊物的创新途径探究——以长春市群众艺术馆《艺点文化》为例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扬

长春市群众艺术馆 130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艺术馆馆办刊物的创新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文化建设工作被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成为当下发展的重要目标文化馆作为文明建设与发展阶段重要的空间场所,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馆办刊物责无旁贷成了艺术馆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早在1956年,文化部在《关于群众艺术馆的任务和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群众艺术馆的任务之一是“编辑并推荐适合群众业余艺术活动需要的演唱材料和业务学习材料”。随着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更多人对文化的追求和品味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艺术馆馆办刊物的创新,既是满足上级部门对内资出版物的规范化要求,更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它同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一样,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和改版升级,这既是体现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反映着当地群众的艺术文化水平,关系到文化馆职能作用的发挥与时代使命的把握,做好这项工作,不但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托与支撑,更能为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培养文学创作人才、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探究艺术馆馆办刊物创新有效途径

我们以艺术馆馆办刊物艺点文化》为例,从刊物名称、封面设计、板块设置、内容编辑等作出创新和调整,从而研究并探索馆办刊物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1.主题特色升级,打造品牌效应

长春市群众艺术馆馆办刊物《艺点文化》,由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管,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双月内刊杂志。近年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文化爱好者需求、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我们对刊物进行重新定位和策划,经过一番思考与设计,2010年杂志迎来了一次历史性变动——名称由《长春文化》正式更名为《艺点文化》。“艺点”象征“艺术点亮人生,艺术点燃希望,艺术点缀生活,艺术点播梦想”;“艺点”通谐音“一点”,取“一点灵犀”之韵;“一点一抹,便得其象”寓意文化艺术之精髓以点带面,于此可见一斑,有谦卑内敛之意;“艺点”又取“点滴”记录艺术馆发展成长足迹之意。在名称确定后,栏目编排也相应作出调整与改革,刊物按照文章类型划分为十二板块,由之前的《刊首语》、《述·人物》、《忆·往昔》、《品·生活》、《阅·习作》等文学性较强的栏目,更新为《开篇之声》、《政策指南》、《工作研究》、《群文动态》、《旅游文化》、《非遗传承》、《群星璀璨》、《分馆建设》、《创作漫谈》、《画说长春》、《纵览天下》和《艺点文苑》,分别刊载卷首语、政策性文件或领导讲话、业内论文、群文活动、地域性旅游美景、非遗项目挖掘、文化馆站及群文人事迹、县市区文化馆建设情况、群文创作工作随笔、手记摄影绘画作品、外埠信息和群众文学作品展示等内容。

2.视觉形象改版,强化审美印象

《艺点文化》虽为群众文化内刊,但在版式设计和视觉审美上仍要体现专业性和美观性。封面设计的视觉形象直接影响读者对于刊物的外在直观感受,从整体的版式调整,到图文元素的设计创作;从色调的季节性选择,再到印刷工艺的探索实践,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融入了大量人文情愫。

首先,在版式上,改变了之前“三分法”的设计构图,而是应用“黄金分割比”重新排版,这样的构图结构,使封面整体视觉感更为协调自然;在主体文字与辅助文字的排版上,按照视觉层级关系有序设计,标题“艺点文化”为视觉中心,让读者一目了然,其他辅助字体在保证版面均衡的前提下适当排列;在处理好文字与图片、文字与文字间的关系后,还要处理好文字与空间的关系,改版后的封面,较之从前运用了“虚空间”设计,留白部分不仅是建立层级关系的关键,也加强了整体的可读性和可辨认性,同时也为视觉提供了休息区,有助于信息的消化和理解。在主体文字的设计上,遵循最基本的字体设计原则,笔画协调一致、易于识别辨认。我们着重从“艺点文化”这四字的结构重心、笔画的粗细空间上进行创意,粗细线条搭配的设计使刊名增加灵活性的同时给人以力量感。改版后的刊物,图片元素较之旧版,全部采用原创素材,或是带有地域特色的摄影作品、或是大型群文活动照片、或是地方性旅游景观、或是非遗文化作品……这些元素的应用,不仅赋予了刊物独创性魅力,同时提升了刊物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品质,更显著加强了艺术馆对外宣传的窗口性作用。(如图1-2)

 

3.专业团队建设,壮大编创队伍

始终秉承“群众文化群众办,群众文化为群众”的办刊思路,《艺点文化》以扩大各层面的社会参与为手段,以提高参与群众专业素质为目的,坚持实现与长春市公共文化服务对接,以“定位文化坐标,彰显地域特色,挖掘城市文脉,构建精神家园”为功能定位,多渠道吸引社会力量,鼓励各界参与办刊,不断提升内刊的影响力和专业水准。

先,我们吸引专业认识参与,通过邀请本领域专家作为顾问、与专业团队合作、建立创作基地等方式,建立起领军人物带动、创作团队支撑、创作基地升华的运行机制,实现众人参与文艺创作的目的。比如,我们定期举办作家学者交流会,围绕时下流行话题,通过交流和讨论,提出先进理念和思路,确定本期杂志主题,再将主题下发到区县文学社团等社会创作团队,吸收众多外部力量共同围绕主题展开作品创作,再集思广益,使杂志建设趋于系统化、规范化。

多层面社会力量的参与,确实丰富壮大了创作人才队伍,但同时文化系统的内部力量却略显薄弱,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规定“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应用于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内部,指导工作、交流信息”的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全馆、全市群文系统、群文单位职工的创作积极性,出台《面向全馆职工征稿》的管理办法,将创作文字纳入工作量考核项目,鼓励大家积极创作,踊跃投稿,促进提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以市文化馆为龙头的群众文艺人才队伍,面向县(市)区文化馆征稿,召开全市各区(县)馆(站)主管领导工作会议,商定建立文学创作队伍,聘请县(市)区文化馆馆长为杂志的编委会成员,并在县市建立通讯员制度。

三、艺术馆馆办刊物创新成效

通过分析以上途径,开展实践研究,我们在不断探索中实现刊物的升级改版,以重点打造刊物的品牌特色为目标,不断提升《艺点文化》的影响力和专业水准,在有效手段的推进下,《艺点文化》的主题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明显,一方面在辨识度上更易于被受众关注,另一方面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更赋予了新的灵魂与内涵;

改变视觉形象后,视觉冲击加强,一方面可以创造视觉兴趣焦点,引领读者关注重要信息,另一方面有了层级关系的版面,可以更准确的传达信息,方便阅览;

有了专业创作团队,刊物的编创队伍得到壮大,一方面加强了本行业间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让更多群文工作者建立起“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从而实现“学用相长”的良性血环模式,同时也为《艺点文化》不断注入新的公共文化内容,更有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保留与传承。

经过创新工作实践,长春市群众艺术馆馆办刊物荣获“2019年度期刊”。

四、创新经验启事

艺术馆馆办刊物是艺术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指导和宣传阵地,是文化建设展示的窗口,是提高精神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是引领当地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指南。它以文化部政策意见为导向、以群众文化理论为支撑、以公共文化活动为主题、以非遗保护工作记录为重点、以群文人物访谈为灵魂、以文艺作品展示为特色、以外埠先进事例为榜样……从内容到作用、从职能到使命,艺术馆馆办刊物一直以强大的文化背景为依托、以丰富文化资源为载体,向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教育、宣传文化政策、开展文化活动。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