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耿艳青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实验中学 272600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持续进步和深化,跨学科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已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语文教师应以语文学科为核心,巧妙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构建跨学科的主题式教学课堂,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潜能。通过课程学习内容,学生结合已有的跨学科知识基础,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解析,展现其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基于新课标的指导视角,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这三个关键环节上积极实践跨学科教学的理念。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和边界,更能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们旨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跨学科整合;实践研究

正文


引言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亟需与时俱进,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渗透。通过积极组织并开展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以极大地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语文学科相融合,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其知识储备。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知识,形成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1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蕴含着语文的精髓,生活的边界有多宽广,语文的天地就有多辽阔。因此,学习语文并非仅仅局限于课程内容,而应根植于生活,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形成的能力应用于生活之中。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分类日益细化,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必须具备跨学科学习的思维。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其独特的文学性,更具备强大的工具性。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即便是受过一定教育的成年人,也可能在撰写计划、通知等日常文书时感到力不从心,这反映出当前语文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学生的知识结构往往过于单一,偏重于文学性内容,而对思辨性、科技性内容的涉猎不足,缺乏跨学科的学习思想。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当前的语文考试已经开始大量引入跨学科的元素,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理念上,“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学习活动。我们应当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课程标准,践行大语文观下的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理念。学科之间既有界限又无界限,只有不断地进行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与能力,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2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原则

2.1教学设计彰显学科性

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彰显学科的独特性和深度。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科性质紧密相连。无论是语文的文学性、数学的逻辑性,还是科学的探索性,教学设计都应凸显其独特的学科魅力。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科知识,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

2.2学科融合彰显关联性

学科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实现知识的交叉与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学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学科融合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通点,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关联性不仅体现在知识层面,更体现在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教学过程彰显生成性

教学过程是动态且充满变数的,它彰显着生成性的特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随着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学过程会不断产生新的思考、新的疑问和新的解决方案。这种生成性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促进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不断生成中逐渐成长和进步。

3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

3.1初中语文与地理学科资源的融合

在初中教育中,语文与地理两门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与地理学科中蕴含的丰富地理知识、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接触到地理知识,如地理名词、地理现象、地理文化等,从而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同时,地理学科中的地图、图表等直观的教学资源也能为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中的空间关系和地理特征。此外,语文与地理学科的融合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跨学科深度学习提供支架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跨学科深度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通过运用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语文、地理等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电子书籍、在线课程、互动地图等,这些资源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学科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构建虚拟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实践。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探索地理景观,结合语文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或解读。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实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发现自身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跨学科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3融合德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品德的塑造。在课堂上,老师巧妙地将德育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一堂关于《论语》的课上,老师不仅讲解了孔子的智慧,更强调了“仁爱”和“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观。她讲述了一个现代青年如何通过学习《论语》,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们,让他们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在另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她首先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因为不诚实而遭受的惩罚,然后又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真实故事。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思考诚信在生活中的意义,并写下了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他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的人。这就是初中语文融合德育内容的魅力所在。

结语

语文跨学科学习使语文知识的范围更宽广,更丰富,同时也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精心研究如何由“触点”发散开去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融合,还要对生活中各方面所涉及的各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这相当于对这一课程的第二次开发,这样才能确保跨学科学习内容的创新性。语文跨学科学习应循序渐进,不可一味求快,要营造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在不断探索中不断总结、进步,让语文跨学科学习能真正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朱宇君.新课标导向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2]柳迎春.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整合教学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23(9):37-39.

[3]录毛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思考[J].作文,2023(12):23-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