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罗东影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石桥中心小学

摘要

现如今,伴随“双减”政策的实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至关重要。高效教学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负担,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应用大单元教学策略,有助于整合数学知识,连接新旧概念,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应注重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营造积极学习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必要素质。本文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探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有效路径,以期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正文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按教材的单元模块划分知识点,并依据课时安排进行教学。但有些知识点会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重复出现,其难度逐步加深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育部门提出“大单元教学”概念,它跨越单一教材的自然单元界限,将同一知识体系或相似内容整合,形成新的教学单元,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结构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小学数学课程虽然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散的,难以自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限制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大单元教学通过组织大范围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更深入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积累学习体验,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实现真正的减负[1]

第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实现提质增效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起始阶段,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大单元教学有效落实了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牢固基础。只有当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第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以教授正确学习方法,提升核心素养。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习成效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授,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不足,不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对思维发展不利。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发展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视课前单元分析

“双减”理念指导下,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深入分析单元内容。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设定教学目标,进一步梳理知识点,确定教学关键环节,根据核心素养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确立由单元到每课时的具体目标,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减轻学业负担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倍数与因数》单元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首先确立两个核心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培养学生运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述两个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需重视课前的单元分析,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经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特点和潜在困难,教师可以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如采用生活化的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设置情境问题促进应用能力的提升。进行课前单元分析不仅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重点,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从而落实“双减”政策的教育要求[2]

(二)丰富教学过程,实施单元深度学习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可以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探究、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减少课外负担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课堂转化为思维的实验室,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方程的奥妙首先,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和构建方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方程求解的策略,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共建。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同时,教师应重视差异化教学,依据学生个别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适宜的挑战中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此外,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不足与进步,从而持续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扎实的数学知识平台,引领他们在探索未知的旅途上,享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长的果实。

(三)强化课后评价,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进行枯燥的学习往往难以完全吸收知识点。因此,课后复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大单元教学后的评估环节,对于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梳理和练习时发现并强化知识盲点,有效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3]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课程为例,教师需精心设计课后评价,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课后评价应关注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应用广度,教师可以设置多层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场景。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形成性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识别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从而促进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深化对百分数的认识,并在交流讨论中锻炼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评价,如使用在线测验和反馈系统,提高教学评价效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与教师和同伴共同构建富有成效的数学学习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实施大单元教学法于小学数学课堂,旨在突破传统束缚,优化教育质量,构建以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重视课前单元分析,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确保知识点的系统性、相互关联和逐步深入,丰富教学过程,实施单元深度学习,并强化课后评价以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实现教学内容整体优于独立课时部分之和的效果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郝高峰,童燕,王永涛.小学数学“大单元”视域与“小课时”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24,(05):69-74.

[2]魏怀思.“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04):96-98.

[3]黄素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J].天津教育,2024,(02):103-1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