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指引下的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谭朝福

广西东兴市东兴中学,538100

摘要

文章以学科素养为落脚点,先分析了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以及学科素养的体现,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提出了可使学生学科素养得到培养与增强的教学策略,包括基于学科素养确定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等,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以启发。


关键词

物理试题;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2017年版本课程标准用较大篇幅详细介绍了物理的核心素养。2022年颁布的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明确指出,高考需增加开放试题的占比,以避免学生出现机械刷题或是死记硬背的情况。本文立足当今时代背景,围绕高考物理试题、高中物理教学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1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1.1试题特点

物理试题反映了物理教学的目标和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其特点包括:覆盖广泛知识点;类型丰富多样;注重对物理思维和方法的考查;与生活、技术应用结合紧密;有一定难度梯度[1]

1.1学科素养的体现

分析发现,高考物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部分试题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考查学生将知识用于真实场景的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记忆和复述物理概念,还要做到在具体问题中正确应用所学习概念。试题还注重观察分析、实验设计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上述能力同样是组成学科素养的重要部分,出题人通常会设置探究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验证。总之,试题并不仅仅考查学生对高中阶段所学习知识的记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2.1基于学科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新形势下,物理教师应对学科素养引起重视,在学科素养的指引下,确定教学目标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理解学科素养的定义与内涵,明确科学素养既包括掌握、运用知识这一维度,还涉及情感态度、科学探究等其他维度,考虑如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以确保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快速且有效地解决问题[2]。二是目标包括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是见解,并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相应的结论。三是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工作引起重视,有针对性地传授方法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责任意识。事实证明,只有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放在同样重要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科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所开展物理教学活动取得应有成效,在夯实学生物理基础的前提下,推动学生创新思维、情感态度还有实践能力的发展。

2.2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新形势下,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发生转变,逐步从早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促进者,任务是通过创设合理情境、提出具体问题和设计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自己所教授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完善既有知识体系,以达到对学生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加以培养的最终目的[3]。作为帮助学生塑造能力的主体,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实操能力、创新意识还有批判思维,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分析还有解决问题的技巧。此外,教师还要承担作为价值观引领者的职责,以物理课堂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向学生准确传递包括科研道德、科学精神在内的各项正确价值观,使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3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

2.3.1优化实验教学

新形势下,人教版教材以其系统性和科学性被广泛应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结合教材的知识点设计PBL,通过真实情景模拟、问题解决等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对实验所蕴含物理现象、规律展开深入探索,通过直观的生活场景,对稍显抽象的概念进行展示,由此达到增强教学活动所具有实用性以及趣味性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传统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提升其理解力和记忆力。

在针对物理实验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将工作重心落在对学生探究精神还有实验技能的培养上,在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材所要求基础性实验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创新实验或是探究实验,鼓励学生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依托,自行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科研能力将得到锻炼。以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十一章“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实验为例,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某一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理解影响电阻率的因素。实验的原理为欧姆定律,学生只需掌握导体两端实际电压、导体内部电流大小,便可以通过计算得出该导体对应电阻值的大小,在此基础上,结合导体的尺寸参数,进一步求得其电阻率。课前,教师要准备待测导体棒、恒流源、万用表、游标卡尺、导线若干、接线柱。随后,带领学生按照以下步骤有序完成该项实验:用提前准备的游标卡尺准确测量导体棒的长度及直径,分别记为l和d,根据测量所得到数据,计算横截面积,记为A。将导体棒与恒流源和多用表连接成串联电路,确保电流I和电压V的测量准确。调节恒流源,使导体中通过一定量的电流,记录此时的电流值、两端的电压值,记为I、V。通过公式计算导体电阻,利用公式,计算电阻率。重复实验多次,改变电流大小,记录不同电流下的电压值,计算电阻率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所有连接点接触良好,避免不必要的接触电阻影响实验结果。电流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热影响电阻率的准确性。对于温度敏感的材料,应在恒温条件下完成实验,确保学生准确掌握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同时加深其对材料导电特性的理解,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分析能力。

2.3.2引入PBL

创新教学方法内容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物理能力、学科素养达到预期水平。近几年,大量新型教学方法被投入实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之一为PBL,课堂上,教师可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视情况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PBL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为教学质效提供有力保障。例如,针对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师可以围绕理想滑块这一主题设计相应的项目,将班级内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要求各小组的组员利用此前所学习的牛顿运动定律及其他知识点,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针对实验期间所遇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事实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概念的印象,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协作、项目管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逐渐由从早期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转变为主动探索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从最初主动传递知识的主体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协助者。由此不难看出,引入PBL与当今社会所提出的有效培养学科素养的要求高度契合,能够极大幅度提升学生素质,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基。

2.3.3使用信息技术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在诸多领域大放异彩,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这一做法的作用也得到了各界的认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性地引入并使用信息技术,由此丰富教学方式及课堂内容,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互动软件、多媒体设备,以视频或是动画为载体,对抽象概念进行具象展示,降低学生理解以及掌握新知的难度。例如,在讲解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十三章与电磁学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借助模拟软件,对电场线磁场线具体分布情况加以展示使得学生所发生变化有更加切身的体会。其次,教师可选择依托虚拟实验室、在线平台演示物理实验,上述设备的优点在于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制约,每位学生均能够近距离观察实验过程并了解实验现象,在深入理解实验所蕴含物理原理的前提下,激发探索欲望,主动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最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布置作业、收集作业的工作由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远程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高质量完成课后复习的任务。

结论:综上,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较以往更为严格的要求,新形势下,教师应全面分析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及高考试题的特点和价值导向,据此调整教学方案与计划,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且解决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科素养及能力,促使其成长为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友军,朱建山.基于“学习进阶”的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以2022年高考物理广东卷实验试题为例[J].物理教学,2023,45(02):68-72.

[2]董友军,朱建山,刘芳.学习进阶视域下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以2022年全国甲卷物理实验试题为例[J].物理实验,2022,42(09):48-53.

[3]董友军,彭欢,皮飞鹏.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以“2021年广东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为例[J].物理实验,2021,41(08):58-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