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宁文武

(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537000)

摘要

中职教育一直是培养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教育;汽车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正文


引言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电子技术的地位日益凸显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培养汽车行业人才的重要一环其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对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但现有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作为现代汽车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传统的“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直接接触到最新的汽车电子技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汽车电子技术行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技术技能人才。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实践操作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的提升将大大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使学生更容易获得优质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不紧密

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图景中校企合作应当是一种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模式然而在现实中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往往远不及此学校往往受限于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的局限难以与企业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企业则因为追求经济效益、保护核心技术等原因对校企合作持保留态度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校企合作在推动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校企合作不紧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机制的不健全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和汽车电子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框架和制度保障学校往往只是在需要实训设备或教学资源时才与企业联系而企业也往往只是在需要招聘人才时才与学校合作“临时抱佛脚”的合作方式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学校不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企业也不了解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因而缺乏有效沟通的合作模式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中难以形成共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度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许多企业对于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往往只是被动地参与或简单地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从而使企业在合作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企业往往更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核心技术保护因此对于与学校共享资源和经验持保守态度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难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不紧密的问题还受到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的影响目前虽然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但在具体政策落实和资金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政策文件对于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缺乏明确的规定和指导;一些地方政府在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不足这些问题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中难以获得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依赖传统的笔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在实践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但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便显得束手无策因此评价标准的不完善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使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评价方式上目前的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多采用闭卷笔试、开卷考试等单一的考试形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一方面考试形式过于固定容易使学生产生应试心理忽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无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因此评价方式的不完善限制了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影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现。

在评价主体上目前的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主要依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一方面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另一方面缺乏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也容易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重要的评价信息因此评价主体的不完善限制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影响了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在评价反馈上目前的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往往存在反馈不及时、缺乏有效指导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教师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措施导致学生往往难以针对自身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评价反馈的不完善是制约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实施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

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培养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尤为突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对实际技能的需求而校企合作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丰富的实践环境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动态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同时企业也能通过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双向互动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企业培养更多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加强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学校积极拓展与汽车制造、维修、销售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实训中心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将最新的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课堂企业方面则提供必要的实训设备和场地支持配合学校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还可以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升技能通过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可以共同打造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育人平台从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汽车电子技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完善评价体系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实验操作、项目实践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要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软技能纳入评价体系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中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提出了实施路径和策略未来将继续探索和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汽车行业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云峰.中职汽车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有效路径[J].汽车维修技师,2024,(04):47.

[2]姚明奇.新能源背景下中职汽车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时代汽车,2021,(13):45-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