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模式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唐筠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 四川省 绵阳市 621000

摘要

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为研究对象,探讨微课模式辅助名著阅读的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理解深度。本文提出了微课融入名著阅读的具体策略,包括运用微课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等等。科学合理地应用微课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微课;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正文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名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文字解读,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难以实现深度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得到应用。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特点,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真实的画面,为名著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微课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微课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活的特点。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微课能够直观展示名著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将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微课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往往以文字解读为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微课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丰富的形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名著。微课还能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教师在名著微课中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更加全面地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深层次的内容。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阅读兴趣的问题,反映出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亟需创新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注重文本讲解,忽视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较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感。由于名著的篇幅较长,内容复杂且深入,很多学生会感到阅读压力过大,无法持续地投入时间与精力去阅读。很多学生往往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放弃阅读该名著,久而久之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微课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及便捷的学习方式,但过度的依赖微课会导致学生对纸质阅读的轻视。微课往往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对于一些需要深度理解的名著来说,微课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纸质阅读。因此,在使用微课的同时,也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

本文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图,探究运用微课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效的策略。

(一)借助微课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升阅读感知力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微课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阅读感知力。微视频能够让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从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角色的性格特点。微视频将名著主人公融入当时的大环境中,通过历史的街道、建筑等视觉元素,加深学生对著作所写的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认知;在视频中增加社会背景的旁白介绍,能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与社会风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经典作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在北京的奋斗与沉沦。祥子的形象是作品的灵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祥子的形象,教师可以制作关于祥子生活状态的微课视频,微课刚开始展示祥子初到北京时的意气风发,他年轻力壮,满怀希望,渴望通过拉车改变自己的命运;接着,祥子在拉车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他忍受着严寒酷暑,承受着身体的疲惫与精神的压力;最后,展示祥子在多重打击下的沉沦与堕落,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变得麻木不仁。通过微课的呈现,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祥子的形象变化,从而激活他们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想象祥子在不同阶段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与内涵。《骆驼祥子》中的北京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但又充满压迫与不公的城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再现当时北京的生活场景。通过生动直观的微课视频展示名著中的精彩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名著,主动思考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二)运用微课实现动态阅读促进深度思考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角色带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结合微课,教师设计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模仿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名著中的许多场景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文字描述往往难以完全呈现其精彩之处。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将名著内容制作成拓展画面,这些拓展画面可以包括名著中的经典场景、重要情节、人物形象的细节描绘等,通过观看这些拓展画面,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名著的魅力,加深对文本的记忆。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是《海底两万里》,在阅读这本名著时,教师通过高清的海底摄影画面,配合逼真的海洋声音,为学生展示一个真实而神秘的海底世界;在微课中插入对潜水艇等科技知识的解释,让学生了解在《海底两万里》创作时代的科技发展,思考科技是如何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思考;《海底两万里》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微课设计时,教师可让这些人物带领学生游历海底,并让学生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结合微课中展示的故事中的场景,模拟人物对话或决策选择,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性格;在微课中插入对《海底两万里》所体现的人生、科技、社会等主旨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对自由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发展的双刃剑等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微课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地理、生物、科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提出海洋环保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通过运用微课进行名著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微课突显名著导读的个性化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微课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自主性;微课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引导他们深入阅读名著,挖掘作品的内涵。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阅读名著时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在利用微课进行名著导读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微课内容,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名著《骆驼祥子》时, 设计针对祥子、虎妞、老马等不同角色的微课,每个微课聚焦于一个角色的发展轨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的角色,通过视频中的角色扮演、对话重现等方式,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微课,比如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环境的压迫等主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相应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视频中的讲解,引导学生形成个人的思考。微课是良好的自主学习资源,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平台提供的学习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利用微课突显名著导读的个性化,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喜好对文学作品进行探究,进而获得不同的见解。教师应通过不断创新微课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高效化的支持,促进他们在名著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四)“微课”阅读与纸质阅读有效结合

    纸质阅读的传统方式在培养学生深度思考与人文素养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以“微课”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则以其便捷性、直观性、互动性强等特点,为名著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中,需将“微课”阅读与纸质阅读有效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其辩证思维能力,并在创意性读写中展现个性。跨媒介阅读是指利用不同媒介进行文本阅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作品。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与纸质文本的对比阅读,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而分析作品的内涵。“微课”以其图文并茂、声画结合的特点,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名著中的场景、人物、情节等;然而,“微课”的直观性也会导致学生忽视对文本深层意义的挖掘。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微课中的直观感受与纸质文本中的文字描述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以及作品主题。例如,在《海底两万里》的微课中提出导读问题,引导学生在纸质阅读时关注特定的情节或角色,促进深度阅读;引导学生观察微课中的视觉呈现与纸质文本之间的差异,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让学生分析不同媒介在传达作品的主题与情感时的差异;设计读写结合的任务,让学生根据微课中的内容补充纸质文本中未详细描述的场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媒介形式表达对《海底两万里》的理解,比如鼓励学生尝试制作MTV,将故事情节与音乐、视觉艺术相结合。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微课”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作品内涵,展现个性风采。

(五)运用“微课”辅助学生完成整本名著阅读

    名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名著篇幅长、内容深奥,往往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吃力,难以完整、深入地理解名著内容。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为名著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合名著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名著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章节,并针对每个章节制作相应的微课;在微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动态显示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名著的脉络与框架;同时,结合名著中的精彩片段与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名著的深层含义。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整本名著时,教师根据名著的章节制作系列微课,在微课开头对每个章节的重要情节进行简要概括,突出故事发展的关键点;利用思维导图展示角色之间的关系,如祥子与虎妞的婚姻关系、祥子与老马的师徒关系等,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人物网络;在微课中提出针对性的导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不断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教师提前判断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在微课中适时插入与章节内容相关的北京当时的历史背景介绍、作老舍生平等扩展阅读材料,辅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在名著整本书阅读中,微课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在观看微课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名著的内容,从而产生持续阅读的动力。微课中的思维导图等形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名著内容,降低阅读难度。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或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模式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然而,微课的有效应用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资源保障。教育工作者需继续探索并不断优化微课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学基础,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权妮. 微课模式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发展[J]. 新作文:教研,2020(2):0196-0197.

[2]熊江英.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微课的应用[J]. 科学咨询,2019(35):69.

[3]邓运芳. 智慧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 师道·教研,2022(10):129.

[47]刘慧芳. 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教育艺术,2023(3):63.  

[5]郑启胜,肖波. 微课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局限与优势[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6):44-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