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头连”:《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英雄气魄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苟怀海1蔚富兰2

重庆市铜梁一中 402560

摘要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最可爱的人”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称,如今这篇通讯终于重回中学语文教材,其价值自不必多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先头连”在松骨峰战斗中的英勇气魄,可以适当地补充部队编制资料来辅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

最可爱的人 英雄气魄 部队编制

正文


1951年4月11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毛泽东主席阅读过后,做出指示“印发全军”[1]。自此,这篇文章传遍大江南北,“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号家喻户晓。《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入中学语文教材,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要“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教育理念,成为中学生必学文章。

一线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从文字中切实体会到我志愿军与美军的实力悬殊,凸显我军战士的英勇并不容易。因此,作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松骨峰战斗”中双方的具体参战人数武器装备的情况,在课堂上可以补充一些详实的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体会志愿军战士群体的“可爱”精神。在教学中对“松骨峰战斗”中的“三连”这一英雄群体进行深入解读,会让学生更加敬仰有伟大精神的最可爱的人”。

松骨峰战斗:“先头连”创奇迹

对于“松骨峰战斗”,魏巍是这样写的: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

这一段文字,作家魏巍用精湛的文字,还原了当时的现场战斗的情形:敌我两军对垒,战况惨烈我方战士英勇战斗,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而对于军队本身,可能出于文本创作的需要,并无多少介绍(教材编写者对此也忽略了)。那么,文中出现的“先头连(三连)”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38112335团。二次战役期间,这支部队担负着切断敌人逃跑后路的重任南逃之敌和北援敌军都拼命地向112师扑来。其中至关重要的争夺点则是松骨峰,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重要。守卫这里的是112335三连作为335团一营的先头连,率先在松骨峰展开战斗部署,参加这次阻击战。而敌人则是美国陆军的王牌战队,曾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大显身手的第八集团军第二步兵师,是美国的王牌部队  

《谁是最可爱的人》有这样的场景描写: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由于三排在阵地的前沿,所以受到敌人的冲击也最大。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这样的不怕牺牲,以血肉之躯铸成了不可逾越的长城,成功阻击了手持先进武器又极其嚣张的敌军,先头连(三连)创造了战争史中的一个奇迹。魏巍描写的战斗场面,正是战斗结束后,112 师师长杨大易去3连阵地所看到的情况。

以弱胜强:三连战士可爱

大家对《谁是最可爱的人》涉及的事情有不少的研究,特别是对“松骨峰战斗”过程有诸多介绍,但这些研究大多是概述或评价。对于战斗结果,作者魏巍有这样的表述:“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文章对“三连”参与战斗的到底有多少人,敌我力量有多大悬殊,志愿军武器装备劣到何种程度等并没有相关说明这不能帮助师生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更不利于学生对大无畏的英雄行为进行深入理解。

阅相关资料可知,朝鲜战争中我军的部队编制与解放战争时期军队的编制情况大致相当,具体情况如下:

部队

编制

战士

备注

1个师

四到六个团

10000人


1个团

三个营

1500人


1个营

四个连

500人


1个连

三个排

120人

连长、指导员

1个排

三个班

30人


1个班

战士

10名


 

了解志愿军部队的编制之后,结合魏巍的场面描写,我们就很容易理清作战双方的人数和武器情况,如下表所示:

双方参战部队

参战人数

武器装备

伤亡情况

志愿军三连

120左右

步枪、手榴弹、嘴巴、手

仅剩6人存活[2]

美军第二步兵师

1000多

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汽油弹

伤亡600多[3]

 

我们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志愿军三连与美军第二步兵师在人数和武器上的悬殊但是,武器装备严重落后的志愿军遇到装备先进精良的美军,竟然以120人的血肉之躯打败了拥有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和千余名步兵的美军,敌我损伤比达到了6:1,出色地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成功遏止了美军第二师南撤的军事动机

鉴于三连在松骨峰阻击战中的英勇表现,志愿军司令部授予该连“攻守兼备”锦旗,并记集体特等功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之“可爱”不言而喻。

三、二次战役:志愿军铸美名

三连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自己的阵地上,死守住了松骨峰,为主力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38军军长梁兴初听到三连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守胜利的消息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为减轻南面阻击部队的压力,他电令112师师长杨大易,于黄昏时分,发起对敌军的攻击,又命令全军,在下午五点,围攻敌军。

于是335团反守为攻,主动正面出击。全军合围,势不可挡,使得被围困的美军完全乱了阵脚,溃不成军,敌人一片混乱,丢盔弃甲,抛弃了大部分的辎重装备,千里溃逃,到了“三八线”以南。“至此,整个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全线溃败”[4],美军统帅麦克阿瑟因为此战的失败,被媒体评价为“创造了美国陆军史上最大败绩的将军”。

这是惨烈的一仗。如作家李峰《决战朝鲜》里所写“三十八军所有的官兵都杀红了眼……美国军队虽有着几百倍于三十八军的火力,九倍于三十八军的兵力,却表现出极虚的战斗力。三十八军……见人就杀,子弹打完了,就拼刺刀,刺刀拼折了,就用牙齿撕咬,挖眼、戳鼻、咬耳朵,总之,中国人似乎是要把美军撕成碎片……”[5]

这也是十分不易的一仗。抗美援朝功臣卢锡勤所在部队就是三十八军,他在其回忆录《难忘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写道:“敌机猖獗、死地余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伟大胜利,是很不容易的!”

随后,中国志愿军与朝鲜军队一起展开追击,收复了平壤、元山等地,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局势,第二次战役也由此结束,为第三次战役创造了良好的局势。

所以,这更是全体战士舍生忘死,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役。朱德总司令在收到前线的胜利消息后,亲自起草了嘉奖电报,高度表扬肯定了38军的全体战士,他发自内心地写道“38军万岁!”,从此,38军获得了“万岁军”的美名。

他们,用浴血奋战铸就了敌军击溃不了的防线;他们,用殷红的鲜血赢得了永不褪色的荣誉;他们,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中国志愿军战士。

四、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其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排在首位,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要求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选入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文章,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走入文字,在字里行间去感受和体会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从而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和借鉴不同的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优秀品质。

“革命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史中,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心怀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自觉的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篇与“革命文化”有关的课文,对于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体会英雄品质、传承红色精神和培养文化自信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与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大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距离的陌生化内容,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对本篇文章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拉近学生与文字的距离。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松骨峰战斗“相关的影视片段,将课本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视化的具体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斗的惨烈和悲壮;也可以在分析“松骨峰战斗”中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时,利用PPT展示我军与美军具体的编制,参战人数和损伤比的明显对比,有利于学生体会三连战士以少胜多的不易和坚守阵地的英勇无畏;还可以补充“最可爱的人”不仅在战场上展现了英雄气魄,据有崇高的精神,他们在生活中也有着可贵的品质。

比如,在”松骨峰战斗“中受伤却幸存下来的李玉安战士,后来复员到地方, 只是在老家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尽管当时他是8口之家,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从来没有向政府和老部队伸过手,而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苦干了40年。

井玉琢也是魏巍笔下的一名“烈士”,他在参战回乡后生活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农村,从不居功,也不傲人。1990年10月2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40周年,朝鲜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李玉安作为志愿军特约代表出席大会,金日成亲自为他颁发了“一级国旗勋章”。李玉安回到家乡与井玉琢见面时说:“这应该是死去的战友的。”[6]井玉琢摸着勋章含泪点头。

李玉安、井玉琢不仅在战场上是“最可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谦逊,他们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通过补充不同的材料,教师才能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更好的解读文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助学生体会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魄和“可爱”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石祥.毛泽东批示:《谁是最可爱的人》印发全军[J].文史春秋,2008.

[2][3]从四次著名阻击战看人民军队英勇善战的传统[N].人民网,2010(10).

[4]泣血松骨峰——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J]. 军事文摘, 2017(17).

[5]李峰.决战朝鲜[M].现代出版社,2017(8).

[6]井玉琢、李玉安今健在[J].语文学习,1990(12):35.

[7]赵忆鸿.令斯大林流泪的松骨峰之战 [J].环球军事2007.

[8]郑顺宏. 松骨峰为证:谁是最可爱的人[J]. 党员文摘 2020(10).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教学改革研究专项一般课题(渝教规办 [2023]5 号)“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行为表现提升的教学改革与案例探究”  课题批准号  K23ZG6080130

 

 

(重庆市铜梁一中  重庆南城巴川学校  4013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