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餐烹饪专业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中餐烹饪专业;课堂教学;职业院校
正文
前言: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其中提到:“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这就需要职业院校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践行思政育人的教育精神,创新思政教育形态,面向社会输送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中餐烹饪专业教学中,职业院校要努力探寻思政教育的融合点,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更新理念,增强课程思政意识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面临文化交汇、思想渗透等问题[1]。这就需要教师以专业课为载体,充分发挥其思政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对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加以优化和完善,切实有效提高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水平。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要基于专业课和思政课,构建同向同行的发展模式,确保专业课和思政教育处于同频育人的状态,凝聚两者合力。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在中餐烹饪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时,若想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首先需要从教学理念方面入手,对现有的教学思维加以革新,从而为教学模式的优化调整提供思想指引。对此,教师则需要将人本理念贯穿于中传烹饪教学的始终,妥善处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观的指引之下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围绕中餐烹饪教学从目标层面入手,对其原有的各项要素加以梳理,妥善处理知识点、技能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精准定位专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围绕中餐烹饪专业教学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以深层次挖掘渗透,如饮食文化、食品安全、诚信经营、团队协作等各项内容,指引教学活动开展。另一方面,调整内容及方法。在渗透思政教育时,教师则需要在既定目标的指引之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从而进一步完善中专烹饪专业教学课程思政体系。例如,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的应用,如案例引入、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开展等,在指导学生掌握中餐烹饪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需要将时事热点、行业动态引入其中,从而对中餐烹饪专业教学内容加以更新,促使教学朝着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方向发展。
二、优化建设,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师围绕中餐烹饪专业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在精准定位课程施政目标的基础之上,对课程及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加以大力挖掘,由此成为中餐烹饪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切入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日后健康成长及就业竞争力增强创造有利条件[2]。
首先,中餐烹饪专业教学中蕴含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元素。因此,教师可以加强中华饮食文化与专业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在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自觉主动地传承和弘扬。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可围绕中国菜系对其演变历程、烹饪技艺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品质,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为主要表现形式。特别是对于中餐烹饪专业学生而言,拥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将会使得其终身受益。因此,在中餐烹饪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期间,通过烹饪大师优秀人物的引入,对其成长经历、精湛技艺、职业道德进行讲述,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深刻感知工匠精神内涵。最后,加强中餐烹饪专业教学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例如: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多种方式的应用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积极升级,精进课程思政方法
职业院校围绕中餐烹饪专业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巧妙合理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深远影响[3]。对此,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尊重,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对于教师所预设的中餐烹饪专业教学活动,学生要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并且根据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对思政内容加以灵活调整,应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学生研讨、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从而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满足不同学生的思政需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以项目式教学法为例,教师可设计“传承与创新——体验中华美食文化”这一项目,首先,教师可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各小组学生围绕中华美食文化从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代表菜系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不同地区的风味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有效了解。其次,围绕中华美食对其烹饪技能进行培训和讲解,指导学生掌握食材选择的技巧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刀工技巧层次,确保学生的烹饪操作处于规范合理的状态。最后,各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设计菜品并加以制作,要求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应用其中,由此呈现中华美食,充分凸显地域特色。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展示制作产品,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及团队合作心得。在这一项目式教学活动中,对于中餐烹饪专业学生而言,能够深化对中华美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学生文化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怀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塑造,均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是思政教育与中餐烹饪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有力证明。
此外,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内得到有效应用,使得课程思政育人方式朝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强化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中餐烹饪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时,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拓展网络育人空间,形成全覆盖、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体系。这就需要教师依托网络技术对各项教育资源加以高效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中餐烹饪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性。对此,职业院校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对育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由此形成网络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在时空方面的限制,助力学生思政素质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课前,教师可制作微课短视频,引入《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美食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探寻其中的中餐烹饪技巧,打造活力课堂。
结论: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德技并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中餐烹饪专业教学中,职业院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借助更新理念增强课程思政意识、优化建设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极升级精进课程思政方法等策略的实施,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促使学生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向社会输送德技并修的中餐烹饪人才。
(该论文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餐烹饪专业教学创新路径研究》聊城市社科规划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星亚,屠瑞旭.现代学徒制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探索——以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J].现代食品,2024,30(05):69-73+77.
[2]蔡鲁峰.核心素养引领下技工院校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路径探究——以烹饪专业为例[J].职业,2023,(14):91-93.
[3]王全云,吕新河.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烹饪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2):130-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