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浩杰

河北省任丘市中华西路 河北任丘 062550

摘要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在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所选用的桩基础施工多为灌注桩和预制桩,但是因为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使用何种桩基础进行施工,还必须要与具体的工程项目情况相结合,从而来对桩基础技术进行判断。所以,在进行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之前,必须要事先对施工现场展开调查,并在调查所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来制订出一套详细的施工计划,从而来决定要采用什么样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从而保证成桩质量。


关键词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正文


1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概念

桩基础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减小土层沉降要求,而在地基中采用的各种桩的施工技术。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最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之一。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基础施工技术配合使用,因此能满足多种工程的要求。

2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难点

2.1施工环境差异性较大

由于高层建筑建造区域的差异,使得工程建设时遇到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如不良地质、软弱地层等,为保证地基施工作业的质量,则需要根据施工环境,选择相适宜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方案,从而解决不良地质对工程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

2.2地下水产生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工程进行深基坑施工作业时,由于土方作业深度较大,在桩基础施工作业时,可能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如地下涌水问题,直接影响到地基项目的建设质量与进度。为此,在桩基础施工作业时,需要基于地勘报告,针对桩基础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合理优化,以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3.1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3.1.1安装套管

现场工作人员在安装套管时,应当基于地质勘探报告,计算出高层建筑地基项目进行全套管灌注施工所需的套管长度。为保证套管灌注桩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则需要对套管进行检查,确保套管上有卡块、下有板齿,在钻外动力的作用下,套管能够完成上下移动与转动。在具体作业时,还可对强风化的岩石进行有效的掘进处理。在套管安装时,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吊车,将准备好的外套管精准无误地吊装到工艺孔中,并使得工艺孔的外护筒与设备外动力头驱动器进行结合,而后则拔起外护筒,快速套入钻具。

3.1.2钻进至岩石表面

在钻机安装到位后,则需要对钻机的底座进行调平,以保证钻机桅杆的垂直度。为保证后续钻进作业的安全与质量,必须保证套管安装的平面偏差小于50mm,且套管的倾斜度不能大于1%。在钻进岩石表面时,应当基于设计的标高数据,及时调整钻机的运行参数,以保证钻进作业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3.1.3场地平整钻机分离外护筒拔出钻具

在钻进到预定标高位置后,则需要评估塌孔的可能性,确保不会出现塌孔的前提下,实现对施工场地的平整,并将外套管从外动力头上卸下,并及时移开相关设备仪器。

3.1.4内护筒旋挖清孔

在内护筒进行施工作业时,需要根据钻孔桩桩底设计的方案,明确钻孔的深度,并利用测绳检测孔深钻到设计深度,根据测量结果及时开展清孔作业。清孔是旋挖作业的重要环节,若孔内清洗不彻底,将会对高层建筑的桩基础整体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孔内的沉渣得到有效清除后,需要进行检测评估,而后进行内护筒与钢筋笼的下放作业。

3.1.5吊放一次性内护筒

为保证后续全套管灌注桩施工作业的质量,在内护筒吊装前,必须保证内护筒、钢筋笼等构件,在加工区域进行有效焊接,并完成质量检查。一般情况下,在内护筒进行焊接作业时,主要采取对接焊的技术方案,并对吊点进行有效的处理。在钢筋笼下放后,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利用氧气乙炔对吊点进行切除,避免影响到灌注桩整体的结构质量与安全。鉴于内护筒的壁厚相对较薄,在吊装施工作业时容易出现变形问题。为此,在吊放一次性内护筒时,应当由专人进行指挥协调,并在工人的手扶下,使得内护筒的垂直度达到设计要求,而后则缓慢有序地转动下放,以保证内护筒下放到设计的深度。相关工作完成后,则应当置入钢筋笼,并及时开展混凝土的浇筑作业。

3.1.6吊放钢筋笼

为保证高层建筑的桩基础施工质量,则全套管灌注桩进行钢筋笼吊放时,应当由专人进行现场指挥协调,并在工人的手扶下,使得钢筋笼缓慢进入孔内,避免下放速度过快,从而对内护筒产生损伤,给后续的混凝土浇筑与凝固造成不利影响。

3.1.7内护筒混凝土灌注

1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桩径、混凝土的骨料粒径、笼箍筋的间距,计算出混凝土灌注的导管长度。为保证灌注的效率,工作人员应当优先选择大直径的导管。在导管下放前,需要对相关的导管进行编号,并针对导管开展针对性的接头抗拉试验、水密承压测试,以避免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出现渗透问题。在导管完成安装后,工作人员需要基于复核制度的要求,对导管进行复核检验。2在下导管时,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导管底部的位置与孔底保持50cm的距离,不可使得导管完全埋入灌注的混凝土当中。在首次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时,应当保证混凝土灌注的深度超过1m,从而达到混凝土灌注封底的处理要求。3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现场的混凝土灌注工作进行协调管理,并针对灌注过程进行全面记录,保证严格执行内护筒的混凝土灌注作业,杜绝出现违规操作,以避免因引发断桩而需要进行返工的问题。4在混凝土运达施工作业现场后,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和易性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20cm左右。若坍落度与和易性不达标,则容易引发堵管问题,无法保证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质量与安全。5在混凝土完成首次灌注后,必须保证连续灌注,不可出现中断问题。在后续的灌注工作开展时,应当将导管埋深控制在27m之间,同时根据灌注作业的位置变化,对导管进行灵活地提拔处理,避免导管埋深过大,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灌注的质量。6鉴于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作业的特殊性,在地基项目开展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时,应当做到相关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装置与方案,可发挥出一定的作用。7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不可忽视,在灌注桩施工作业时,应当基于取样检测的要求,定期取桩体的三块样本,并将其送至试验室进行专项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存在的性能缺陷,避免对地基项目的建设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3.1.8拔起外护筒

混凝土灌注工作完成后,应当利用全套管钻机设备的外动力头接住外护筒,并缓慢地进行旋转拔起。一般情况下,在拔起外护筒时,应当在混凝土完成灌注20min后,对拔起的速度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全套管灌注桩整体的施工质量,为后续高层建筑的开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2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

3.2.1桩位测放及标高控制

为保证旋挖灌注桩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应当基于高层建筑工程开发建设的技术要求与规范,而明确灌注桩施工现场的基准点、基准线,并完成桩的定位与标高的定位。为保证桩位测放与标高控制的有效性,工作人员可采取极坐标法对每根桩孔进行放样测定,以保证放样工作的质量。一般情况下每根桩需要放样定位三次,第一次工作人员可利用20mm的钢筋进行定位;第二次则需要在护筒埋设后进行定位;第三次则应当在旋挖时进行复查定位。

3.2.2埋设护筒

埋设护筒时,应当确保护筒准确稳定,为此,工作人员需要在护筒的周围进行回填夯实。为保证护筒发挥出一定的保护作用,则主要选择10mm左右厚的钢板进行加工生产。若在旋挖灌注桩施工作业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地基出现不良土层,为保证灌注桩整体施工的有效性,应当适当加大护筒的深度。在护筒最终埋设后,应当使得护筒高出地面30cm左右。

3.2.3泥浆制备

旋挖灌注桩施工作业时,为保证旋挖钻孔作业的有效性,则应当制备性能较好的泥浆,为后续的钻孔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一般情况下,在泥浆制备时,应当选择粘土、膨润土、增粘剂等。而在泥浆的排浆系统进行建构时,应当突出排浆沟、支排浆沟、泥浆沉淀池的设置,以保证泥浆制备的质量,并完成对泥浆的重复利用,有效提升旋挖钻孔作业的质量与效率。若在实际钻进过程中,遇到了淤泥层,为避免出现严重的塌孔问题,影响到后续旋挖灌注桩施工作业的安全与质量,工作人员可在泥浆中加入适量的增粘剂或一定的纤维材料,从而使得泥浆的稠度得到一定提升。

3.2.4成孔

工作人员在完成护筒埋设后,则应当采用十字线法进行二次测定孔位,并基于孔位的实际偏差,实现对钻杆位置的灵活调整,以保证定位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钻机进行钻进作业时,工作人员需要对钻进距离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情况下,每回次进尺的距离需要控制在50cm左右,且在最开始钻进时,应当放慢钻进的速度,并需要缓慢地提斗,避免旋挖钻进时出现位置偏差。为保证后续旋挖灌注桩整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可利用相关的监测设备与系统支持,实现对旋挖灌注桩钻进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及时发现钻进的偏差,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纠偏。

3.2.5清孔

在成孔后需要及时进行清孔处理,一般情况下,在钻进达到预定深度后,则应当使钻斗停留一段时间,并进行持续地旋转,从而将孔内的虚土有效转入斗内,完成对孔底虚土的有效清除。为实现对孔底沉渣的有效处理,可引进泥浆循环加用沉渣处理钻斗技术方案,高效完成孔底清孔作业,以保证孔底的沉渣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即孔底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当小于1.25,且含砂率不能超过8%,以保证清孔工作达到预期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础组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地表以下各类荷载的作用,以及地表之上建筑物的荷载。因此,它的质量问题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保证施工操作的正确性,并掌握好具体的施工要领。

参考文献

[1]吴珍,袁群燕.浅谈房屋建筑施工的节能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712):122-123.

 

[2]陈亚婷.浅议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24):72+75.


...


阅读全文